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女農民工的回家路

2017年01月12日13:13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初見袁道榮,是在安徽省合肥市清溪路上的一座工地住宿區裡。

  不到10平的空間,袁道榮與另外三位工友共同居住。昏暗的房間裡,袁道榮正低著頭削著手裡的紅薯,看到記者的鏡頭有些害羞。她說,這些紅薯都是這群工友在老家常吃的,隻要工地上的活不忙,他們都會選擇自己做飯。工地上的食堂一頓飯要10塊錢,而一天的工錢也就100多元,能夠多節省一些,袁道榮絕不浪費。

  吃完晚飯,收拾好碗筷,就到了袁道榮和工友們一天最放鬆的時刻。他們會聚在一起看看電視,打發時間。這台17寸彩色電視是工友從二手市場上買回來的,小小的電視機成為他們了解外界變化的重要工具。電視裡正放著《小丈夫》。與袁道榮同住的一對夫妻看得津津有味,時而發出大笑,而她卻一直沉默著,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看完電視,袁道榮和工友們各自洗漱,回到自己床上准備休息。因為工地住宿簡陋,房間之間也沒有專門的隔間。與袁道榮同住的同鄉夫妻,大家都擠在同一個屋檐下。每當准備入睡之時,袁道榮都會把床頭的布帘放下來,拉得緊緊的,仿佛要將自己的空間獨立開來。也就是在這個間隙,她躺在床上,想想遠方的家人。

  提起丈夫,袁道榮有說不完的話。十多年前,因為一場車禍意外,本來幸福的一家人陷入困境。丈夫從摩托車上重重摔傷后,一直身患病疾,但是為了維持日常家用,尤其是想著給兒子多攢點錢,還堅持著外出務工。然而,長期的過度勞累,反倒是加重了病情,丈夫最終拄上了拐杖,隻能閑置在家中。家裡的經濟重擔也隨之轉移到了袁道榮的身上。這些年,袁道榮靠著老鄉的照顧,輾轉在各個工地之間,微薄的收入幾乎全部用在了丈夫的藥費上。

  令袁道榮和丈夫心心念念的唯一的兒子,今年已經快滿30歲了。兒子高中畢業后,就離開老家,出去打工了。丈夫在老家有手機,還能和孩子保持聯系。因為不識字,袁道榮一直沒有手機,每年隻有過年期間和孩子見上一面。而當我問起袁道榮,平日裡萬一遇上急事怎麼辦?她淡淡地說,找工友借手機用一下就行了,但這一切遠沒有她說起來這麼簡單。

  兒子和女友戀愛很多年,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但是因為家境貧寒,女方的家人一直沒有答應這門親事,兒子的感情問題就此一直拖沓著。其實為了兒子能夠早點結婚,袁道榮和丈夫已經借了10幾萬的外債,在老家蓋了新房,而這些錢至今都沒能還完。

  1月9日,回老家過年的前一天,袁道榮決定和工友一起去超市採購點年貨。除了瓜子、飲料、春聯、糖,一件新衣服是她期待很久的。身上穿著的黑色襖子就是去年在同一個店鋪買的,她見到店員姑娘,還反復強調著這點,期待店家能給予更多的認同感。工友在一旁建議她買一身紅色的棉襖穿,袁道榮微笑著直搖頭,一邊說道:“我年紀大了,穿紅色太打眼”,一邊試起了一件淺藍色的羽絨服。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袁道榮已經同清早需要工作的工友們一同起床了,來回查看已經收拾好的行李。因為工種的不同,工友們回家的時間也不一致。等同寢的工友們從住宿區離開去往工地干活后,袁道榮不時的看看牆上的鐘,生怕出發遲了,趕不上火車。

  受益於加多寶集團發起的春節回家公益活動,袁道榮在春運前夕順利購買到了回鄉的火車票,她也成為近四年來獲此公益活動幫助,成功與家人團聚的全國四千萬務工人員中的一員。

  袁道榮的老家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白塔畈鄉劉沖村,從合肥南站出發,動車發往金寨縣城下車后,還有走17公裡的路程。抵達金寨縣城火車站,袁道榮再轉小車開到村口,自己一路走回家。一到家門口,袁道榮就忍不住喊了一句“回來了”,丈夫拄著拐杖迎了出來。袁道榮臉上露出了未曾見過的神情,滿臉的笑容,說話聲音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在認真問詢丈夫的病情之后,袁道榮把從合肥帶回來的福字貼在門上,仿佛想要趕緊過渡到新的一年。然而明年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對於53歲的她而言,還是一個未知數。(朱茜/文 甫寸/攝)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