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候鳥守護神”:看見鳥兒被救出最開心
■一隻被解救的小候鳥。
偷獵者屢禁不絕、保護力量,候鳥在中國正經歷“一邊遷徙一邊消逝”的噩夢
金羊網訊兩個月前,秋高氣爽。一隻灰頭鹀從西伯利亞乘風而來,它已經飛了3000公裡,到達中國的渤海之濱,它再飛3000公裡,就能到達東南亞越冬。飛著飛著,突然一陣迷茫,“噼啪”一聲,無辜落入一張巨大鳥網。然后,被捕,被食用,或者被籠養......北方候鳥南遷,古來有之,然而,在捕鳥、食鳥、籠養、放生等干預行為下,鳥兒們的遷徙之路,已然蒙上一層血色。
組建巡林護鳥的志願隊伍
“讓候鳥飛”項目執行官、身處北京的專職志願者田陽從9月開始便以一線調查員的身份,帶著民眾向該機構舉報的線索,前往南方深入到艱辛且危險的護鳥一線工作。他的“對手”,是屢禁不止的野生鳥類偷獵者。
同樣作為護鳥志願者和環保教育者,廣州老師李小雲也隔三差五發現鋪在廣州城郊的鳥網。雖然,民間不乏像田陽、李小雲這樣的愛鳥之人,但真正有條件也能將精力投身到護鳥工作的人士,卻寥寥可數。也正因如此,民間的護鳥網絡也尚未成熟織就,便給鳥販子空子可鑽。
為了明年讓候鳥們能安全通過遷徙線路, “讓候鳥飛”項目呼吁全國各地的愛鳥人士,在當地組建巡林護鳥的志願隊伍:“既為日常保護候鳥,更為來年候鳥的遷徙做‘保安’。”
來自民間的護鳥力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選擇從自身做起愛鳥護鳥。2012年10月,全國第一個護鳥網絡聯盟——“讓候鳥飛”公益基金會成立,該會運營野生鳥類保護的公益項目,旨在保護中國野生鳥類棲息地的安全與完整。
“讓候鳥飛”項目致力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民間護鳥網絡,他們依托民間力量,及時協助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共同打擊偷獵等行為。90后志願者田陽是該基金會調查部6名調查員之一。他主要負責調查野外鳥類棲息地。
2013年,是廣東地區打擊捕殺候鳥的重要年份。當年,珠三角當地的捕鳥情況也十分嚴重,護鳥人還曾專門繪制過鳥網地圖,超過100張網的地方會在地圖上用點標出。畫面讓人吃驚,捕鳥點密密麻麻,鋪天蓋地。
“讓候鳥飛”項目派出田陽來到廣東省雷州市進行非法盜獵候鳥調查,在廣東護鳥伙伴和志願者以及媒體的幫助下,田陽對雷州半島的盜獵候鳥情況做了深入的調查,並向當地政府進行舉報。央視新聞調查欄目《讓候鳥飛》對廣東湛江大量捕鳥、食鳥的現象進行報道。報道引起廣泛關注。
事件曝光后,國家林業局,廣東省林業廳,湛江市、雷州市各級政府迅速反應,相關負責人停職,一批捕鳥、販鳥犯罪嫌疑人落網。如今,湛江地區的捕鳥之風已低調了許多。在鳥網地圖標出的黑點,多數也開展了保護候鳥、禁止捕獵的宣傳。
過去三年多,志願者們並沒有放鬆對雷州半島、紀家鎮一帶的“監控”。“我們回訪30多次當年調查的盜獵候鳥之地,讓人欣慰的是,在原來鳥網林立的田野間,均未發現捕鳥網等盜獵行為,而以前捕鳥的‘天羅地網’都已經撤掉了。”
然而,要維護這一成果並不容易。“以雷州半島、紀家鎮為例,鮮見公開捕鳥行為的同時,依舊有非常隱蔽的捕獵行為在進行”。“讓候鳥飛”廣東地區項目組田的陽向記者介紹,成果維護之難,與巡護員數量有關,畢竟當年捕鳥網點眾多,護鳥志願者的日常巡護,難度可想而知。
遷徙水鳥數量每年仍下降
廣州老師、自然教育公益機構“觀愛自然文化中心”的發起人李小雲也是2013年“讓候鳥飛”行動中的一員,當年行動過后,他每年都會組織愛好環保的學生及市民到紀家鎮回訪,一方面帶公眾參觀宣傳保護候鳥的環保知識,一方面順道巡護,維持當年護鳥成果。他說:“后護鳥時代,就應該建立志願者日常巡護機制,以及用環境教育來教導公眾保護野生鳥類。”
2015年,他所在的機構加入“讓候鳥飛”公眾護鳥響應中心,成為南方團隊的在地志願伙伴,對“讓候鳥飛”進行行動配合支持。廣東近年鮮有傳出較大野生鳥類捕獲案件,但國內其他地方,由志願者發現並舉報的捕鳥事件仍不絕於耳。
根據“讓候鳥飛”從學術文獻中掌握的研究顯示,目前全球共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3條經過中國境內,在這當中,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全球8大路線中物種數量最多的區域,有368個物種。
由於濕地的破壞和人為獵殺等多種因素,使用該路線的155種水鳥中目前至少33種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盡管有志願者出面解救鳥類,但該遷徙線路的水鳥數量還是以每年5%-9%的數量下降。“我們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候鳥,它們才能免於獵殺。”田陽如是評論。
屢禁不絕的野生鳥類偷獵者
2016年12月2日,李小雲又在廣州邊郊地區發現鳥網,僅在該一個月裡,他還接到同類十幾起舉報,既有人撒網捕鳥,又有人發現餐館賣野生鳥類菜式。當時,李小雲和自然教育團隊工作人員到增城,為下一次環保教育活動踩點。鳥網,是這次踩點工作的意外發現。
“增城珠村街聯興村逕口社吊鐘水庫附近,是一片鳥語花香的農田,本打算帶孩子們來這裡,觀察和講解鳥兒們活潑靈動的身姿,不料,卻發現農田裡鋪有漫天大網,目測那片鳥網有5-6米高,長50多米。觸目驚心的是,大網附近,還有發出特殊聲音的誘鳥器。這不就是典型的捕鳥行為麼!”李小雲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舉報、清網,因為鳥網一角躺著的死鳥,正是棕背伯勞。“沒想到,孩子們還沒看見它,它就做了‘標本’。”李小雲既可惜又無奈。
李小雲即時將所見舉報到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該部門野生動物保護辦公室工作人員對舉報內容十分重視,隨即轉介到增城區林業和園林局介入。李小雲和同伴沒等多久,執法人員便驅車直達舉報地,清除了鳥網。隻可惜,該次行動並無捉獲嫌疑人,但解救多隻鳥兒重回藍天。
12月16日,“爆料”又來了:廣州大觀北路到廣汕二路、天路南路一帶又有鳥被網困住,還有小女孩救了一隻貓頭鷹……於是,李小雲又撥通了林業和園林局的舉報電話。“鳥網不斷,誰知道候鳥遷徙路過廣州的期間,需要經歷多少磨難呢?保護它們,都得靠不斷的巡護。但林業部門和林業公安人手不夠,該次行動拖了兩天才得以行動。事實上,官方野生動物保護都嚴重缺人手,基本沒有巡護能力,要發動志願者,才是巡護的長期有效辦法。”李小雲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