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2020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

【網絡媒體走轉改】駐村干部何向東:把貧困戶都當成我的窮親戚

2017年01月30日17: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原標題:駐村干部何向東:把貧困戶都當成我的窮親戚

  記者在寺溝村採訪

  人民網鄭州1月30日電(記者王玉興、慎志遠)春節將至,寒風料峭。

  魯山縣團城鄉寺溝村,清水河靜靜地繞村而過,43歲的村民王斗愜意地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幾十隻山羊在他周圍的河灘上吃草,王斗新蓋的三間大瓦房,就在河的對岸。

  “我總共養了80多隻山羊,前幾天賣了40來隻,收入了2萬多元。”話語間,王斗難掩心中的喜悅,“這多虧了何書記呀!”

  王斗口中的何書記,叫何向東,魯山縣團城鄉的派出所所長。2015年9月,魯山縣公安局精准扶貧工作聯系寺溝村,熟悉當地情況的何向東成了這個村的第一書記。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知道農民需要啥,再加上在這裡工作多年,村裡的好多人我都認識。”何向東說。

  經過仔細調查核實,寺溝村共確立了貧困幫扶對象29戶,魯山縣公安局11個黨支部確定了分包黨員干部,通過結對子的形式,幫助貧苦戶脫貧。

  何向東對這29戶做了認真梳理,確定了幫扶方式。其中養殖戶8戶,種植戶5戶,針對有經商意向的吳海峰等6戶貧困戶,幫助他們協調貸款購買設備,發展絲綿加工銷售。對有較強勞動能力的吳強等10來戶,則通過介紹務工等辦法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什麼是精准扶貧,我覺得就是要具體到某一個村,某一個農戶,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制定適合他們的脫貧路子,不搞一刀切。”

  村民高孩,患有嚴重的耳聾,我們的造訪讓這個朴實的山民有些手足無措,溝通的障礙讓記者幾乎是吼著完成了採訪。

  高孩的妻子也有殘疾,孩子年幼,多年來,他們一家一直徘徊在貧困線以下。何向東的到來,給高孩一家帶了希望。他通過協調小額貸款、技術培訓等措施,幫助高孩發展養殖業,在高孩的豬舍裡,5頭生豬活蹦亂跳。

  “前幾天,有人出9塊多一斤,想收購我的豬,我沒有賣,等到過年買個好價錢。”高孩興奮地說。

  何向東又幫助他申請了1萬元的小額無息貸款,聯系購買了飼料機,計劃在2017年把高孩的養殖規模發展到20頭。“今年底你再來看,我得讓他們家徹底脫貧。”何向東對記者說。

  何向東隨身攜帶著一個自己參加縣人大會議時用的公文袋,這個公文袋簡直是一個百寶箱,河南省脫貧攻堅方案、警民聯系卡、寺溝村貧苦戶登記表、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等材料塞得滿滿當當。

  “關於扶貧和治安防范的材料,我這裡都有,雖然我是這個村的第一書記,但我也是個警察,在幫助村民脫貧的同時,也得交給他們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

  據了解,自2015年到現在,寺溝村治安狀況良好,沒有發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何向東介紹,下一步計劃通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和彩票公益金項目資金330萬元,在村內建水壩、引水渠、生產路﹔整合以工代賑示范項目資金700萬元,修建順河堤、硬化道路,這可新增旱澇保收田180余畝,新增耕地80畝,使全村的糧食產量增收30噸。

  進一步完善村裡的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以創建全國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讓全村戶均年收入3.5萬元以上,實現整村脫貧。

  魯山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趙明說:“輸血不如造血,我們制定精准的扶貧措施,對症下藥,真正使扶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讓貧困戶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的日子。”

  採訪結束,趙孩從屋裡端出來一大盆自己養的土蜂蜜,要讓我們帶上,我們堅決推辭。“那就嘗嘗,嘗一下也中。”他的誠懇讓人感動。

  我用筷子挑起一點蜂蜜,放進口中,甜!還透著山花的香味,沁人心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