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安徽臨泉雜技村的新企盼【2】
演出前,家長給小“演員”化妝 張浩攝影
人民網合肥2月6日電(韓震震)臘月一到,走南闖北的雜技人陸續回鄉,“雜技專業村”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韋寨鎮韋小庄逐漸熱鬧起來。每到周末,這裡的“周末雜技大舞台”,都會為當地群眾奉上一份炫目的春節“文化大餐”。 而村裡的“專業人士”,則借機切磋技藝、交流經驗。
“老到九十九,小到才會走,小庄雜技人人有一手”,走進韋小庄,就能感受到濃濃的雜技氛圍。
黃色的牆壁上,印著各種雜技的宣傳畫。村廣場上,印著流動舞台字樣的馬戲車排成一列,古色古香的雜技台上挂滿大紅燈籠。不遠處,跟著雜技人奔波一年的駱駝,安穩地臥在土地上嚼著草料。而旁邊院落裡,一有人經過,機警的猴子就會行“注目禮”。
“一到過年,人回來了,動物也回來了,村裡駱駝、馬、山羊、猴子、蟒蛇、海狸鼠有很多,跟‘動物園’一樣。”韋小庄負責人韋紅偉介紹,韋小庄都是姓韋的人,雜技代代傳承,全村34戶人家200多人組成27個團隊,常年外出以表演雜技為生。
韋小庄的雜技仍以“一家一隊一車”的模式為主。27歲的韋天明自小跟父親學雜技,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他,開始開著馬戲車,帶著妻子、孩子和小徒弟,四處表演雜技。
“天熱了就到北方,天冷了就到南方,農村、社區隻要人多的地方,就可以擺個台子表演,演得好就有人打賞。”韋天明說,一年下來他要表演200場左右,雖然辛苦,但一年能掙個小10萬元錢回家過年,他覺得很幸福。
40歲的韋華每年在農歷十一月底就提前回來,因為他的兩個孩子都在縣裡上學,大的已經上高中,小的也上七年級了。
“一年到頭基本上不回來,提前回來也是讓孩子們過個好年。”跟村裡其他人天南海北的跑不一樣,最近幾年,韋華一直在山東表演,“山東跑個一圈半,基本上就可以回家了。”
小年,皖北農村有“官祭三民祭四”的講究,也就是當官的、做生意的臘月二十三祭灶,老百姓臘月二十四祭灶。
“我們現在圖個吉利,外出表演也算做生意,就都二十三祭灶。”韋華說,祭灶開始,家裡面就開始炸馓子、雞塊、肉絲、油餅,還會蒸饅頭、用紅薯粉和肉湯做粉雞,一家人忙活兩三天准備過年的食材。
今年的春節看似平常,但韋小庄的雜技人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可能影響未來的變化。
2016年啟動的“周末雜技大舞台”,是由企業運作,整合雜技資源,將雜技藝術表演推向臨泉的千家萬戶。借助市場的力量,臨泉希望樹立文化品牌,讓雜技帶動本地旅游發展,為臨泉實施中原旅游目的地發展戰略提供支撐。
面對未來,韋小庄的雜技人們希望,他們能擺脫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而且在家門口就可以用雜技表演換來幸福生活。
“能在家裡表演掙錢,我們也不想去外面跑。”從外地回到韋小庄后,45歲的韋文均原本打算好好歇一歇,但跟往年不同,今年周邊不少人家辦喜事都過來請他的雜技團,“好多都是親戚朋友,不好不去,這個月已經跑了五六場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