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期

微信傳播的社會功能研究

單艷軍
2017年02月15日09:1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及時性聊天工具。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拓展,成為了繼微博之后整個新媒介領域又一次文化傳播熱潮。微信的實際功能顯著,不僅是重要的聊天工具,而且在當今社會發揮出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功能,比如在維系社會關系、加深人際交往方面,比如在放鬆身心、體驗娛樂休閑方面,比如在把握時代機遇、發揮商業價值方面,微信無處不在地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人際交往和信息傳遞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朋友圈功能對微博造成的極大沖擊﹔微信紅包的火爆引發的微信綁定銀行卡熱潮﹔微信“搖一搖”的多平台互動以及微店和代購等消費服務高速發展。微信在吸引用戶以及加強用戶粘性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微信﹔自媒體﹔傳播﹔社會功能

微信(wechat),是一款移動即時通訊軟件,是於2011年1月由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依托移動網絡,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進行信息傳遞,除了支持好友間的在線聊天,並且支持多人在線群聊。在微信的官方網站上,微信被定義為“一個生活方式”,它不僅支持發送語音信息、視頻、圖片和文字,還可以群聊,用戶不用付費或僅需支付少量流量費用,而且適合大部分智能手機。隨著創意、個性化的功能的不斷加入,微信通過5年的沉澱、完善和創新,形成了綜合多種媒介的傳播工具和個性化立體式的服務平台。

一、微信的用戶體驗優勢

當今社會,微信遍及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人們頻繁地使用手機的對講功能,依賴朋友圈的晒圖功能,完成微信錢包的各種支付功能,像手機充值、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微信紅包等騰訊自帶功能,以及騰訊合作的第三方服務如滴滴出行、火車票機票酒店的代訂、電影演出賽事和彩票的購買、特別是吃喝玩樂等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平台的大力進駐,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越來越便捷,越來越豐富多元,越來越迎合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高要求。總之,微信變得不可替代,尤其是它在傳播內容上具有即時高效性、私密性、傳播資源的豐富性與傳播技術的多樣化的傳播優勢。

1.信息傳遞的即時高效性

微信強大的傳播力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小,在信息傳播方面,傳授雙方完成豐富內容傳播的時長縮短,簡單的文字、簡短的語音、幾張照片的發布,都能夠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完成信息的高效傳遞。微信6.0提供的小視頻功能就是移動媒體即時高效的典范,幾乎可以用隨手拍的心態,傳達大量的信息,進而增強了微信的社交功能。

高效的用戶體驗基於移動網絡技術的革新,4G移動網絡達到20Mbps的傳輸速度和日益翻新的智能手機技術,為微信的良好體驗提供了基礎保障。與此同時,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當今社會的供需關系的改變,也決定了消費者在服務、社交等“軟行業”上不斷上漲的需求。

2.社交私密性和曝光度

微信用戶的溝通交流必須要互為好友才能進行,雖然不像微博一樣可以不受限制進行查看評論,但是正因為如此,也確保了好友用戶之間社交的私密性,不是好友的其他用戶無法獲知交流內容,好友用戶間的對話窗口以及朋友圈信息也可以隨時刪除,在信息傳播高速發達的當今社會,這種設定大大地保護了用戶的隱私。

而微信公共帳號針對個人的絕對開放,也同樣滿足了使用者對曝光度的需求。這種雙管齊下的設計思路使微信能夠適用於各種需求,也是微信在微博、QQ、論壇等相似類型的互聯網產品當中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3.直觀的傳受體驗

微信用戶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進行文本、聲音的輸入,還可以進行實時對講、視頻通話,群語音功能、群視頻功能,發送者在表達心情和情感時,不再需要進行繁瑣的文字編輯,按住說話鍵就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這種交流方式不僅僅規避了傳統的短信聊天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還能夠通過聲音的傳遞,使用戶之間准確地了解到對方的語氣和情感,這無疑使得交流雙方在信息讀取方面獲得更好的接收效果,不僅是對眼睛和手指的極大解放,更使得人際交流的傳播效果有所提高。

二、微信傳播的社會功能

1.人際傳播

微信的本質是通訊軟件,為使用者暢所欲言地發表個人觀點,提供了工具。同時,微信的社交平台屬性,又賦予了它人際傳播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由於所處空間的限制,在接收信息時會出現信息傳遞不對等的情況,如果隻通過文字傳遞,離開聲音和畫面的話,人們在傳遞交流信息時,會不易理解、不夠簡潔,而微信自身攜帶的語音通話功能,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語音信息代替文字信息快速的發送出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了,人際傳播的效果加強了。

2.參與社會輿論

微信是一個很好的微化的輿論平台,是個體意識表達的平台。面對公共事件,微信等社交媒體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報道,而是形成了一種媒體的傳播策略,信息傳遞的同時還要民眾一起加入公共事件的討論,解決公共事務當中存在的問題。媒體不再是單純的傳播者,更是參與公共事務的引領者,同時也是大眾參與社會公共事件的最佳平台。

自媒體雖然只是虛擬世界的社交平台,但是從現代社會學角度來看,人類相對於現實世界更喜歡虛擬世界。在虛擬平台上人們所接受的信息和感情,在當今社會更容易被帶入現實社會,網絡群體所獲得的群體意識,將作為現實中人們行動和感情的心理依據,當網民在社會總人群中佔據的數量足夠大時,人們在網絡上獲得的集體情緒就成為了社會情緒,並開始參與到社會事務的運轉當中。

3.休閑娛樂

當前,人們身處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中,每個人都面臨著來自工作、生活、家庭、學習等各方面的壓力,無處排解,無地傾訴,而這類軟件的出現,大大地緩解了此類情況,海量的信息、豐富的內容、多變的互動,不僅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而且使得人們緊張的情緒得以舒緩。不僅如此,微信在5.0版本就引入了游戲模塊,以騰訊旗下的四大品牌之一的騰訊游戲平台為資源,引入大量手機游戲。截止到目前,通過微信接入的手機游戲達到了60多款。通過和社交平台的結合,在游戲內引入“好友排行”等競爭性概念,借助社交平台推廣產品、刺激內購等消費。

除此之外,微信還能通過公共帳號延伸出更多的娛樂服務,幾乎囊括了現今所有的休閑娛樂行業。大量的商家涌入,也造就了以微信為平台的商業運營模式。

4.商業運營

目前,借助網絡交易平台,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國內幾大電商平台如淘寶、天貓商城、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蘇寧易購、大眾點評等在2016年的表現依舊搶眼,上半年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額都比2015年同期有非常顯著的增長。不可否認,實體店鋪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微信的商業化傾向也日益突出。根據騰訊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微信和WeChat合並月活躍用戶數達8.06億,同比增長了34%,如此巨大的用戶數量蘊藏了巨大的商機,“唯品會”“蘑菇街”“美麗說”等電子商務瞄准這個廣闊的市場紛紛進駐微信﹔同時個人用戶也緊抓機遇,利用微信朋友圈這一平台進行商業活動,微商應運而生。微信是一個熟人圈子,其自身特性使得微商們在自己的朋友圈平台進行宣傳推廣產品時,有著巨大的優勢,人們更傾向於它的方便快捷。此外,作為一個完美的宣傳媒介,微信朋友圈低成本、高回報的特點,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和商家選擇進駐。微信公眾號、微店和微信自身的廣告插入,立體全面地形成了一個系統的營銷模式。

5.服務社會生活

微信的服務功能緣起於5.0時代,在2013年大量的第三方應用被引入微信,並且產生了極好的市場效益,微信開始把產品開發的重心轉向服務類,並打造出了非常全面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微信自身提供的服務並不多,主要集中在經濟消費領域,以錢包、卡包為核心,提供轉賬、理財、借貸、消費等服務。這些服務保証了微信可以作為一個商業內環,不需要接入其他軟件,就能夠完成絕大多數的支付行為。那麼主要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是通過公共賬號和第三方接入的商家來完成的。

微信有非常好的商業運營環境,這直接吸引了大量商家的進入。採用直接合作的第三方服務主要有:滴滴打車、火車票機票、美麗說、京東商城、電影票、大眾點評,這六個商家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他的服務則是以公共賬號的形式提供的。這種服務形式依賴兩點:微信強大的公共賬號編輯后台﹔微信的信息傳受即時快捷性。這兩點保証了服務的多樣性和隨時隨地的便捷性。比如,通過公共賬號可以辦理所有銀行的大多數業務﹔可以通過政府管理部門公共賬號實時關注政策信息等便民信息﹔通過媒體的公共賬號獲取針對性的信息等。

三、微信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責任

自媒體社交平台對現代社會來說,意義遠遠地大於信息傳播的媒體作用。和其他網絡媒體相比,微博、微信等是依賴“社交”這一宗旨誕生的,更強調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每一個用戶都是信息的傳播者。當一起公共事件在媒體上發酵、傳播,造成的情感導致正常的社會情緒產生了偏離,甚至是造成了恐慌、沖突等不良的社會情緒時,除了社會行政部門要對民眾進行安撫、幫助之外,直接的造成因素自媒體平台也有責任對消極的社會情緒進行引導。

自媒體平台的優勢在於自由的空間以及意見領袖的存在。因為自媒體平台本身發布的信息很少,也基本上沒有什麼語言權威,但是媒體運營方具有非常巨大的信息量優勢和信息來源優勢,並且控制著平台上信息發布的最終審核權,一旦遇到需要疏導輿情的情況,可以把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冷靜、正確的信息要以信息推送、置頂、加入熱門等形式加大傳播力度,務求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在虛擬環境當中杜絕不良情緒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李陽.微信的傳播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4.

[2] 趙桐羽.移動互聯網時代微產物的傳播學探析——以騰訊微信為例[J].東南傳播,2013(7).

[3] 杜曉婷,李燕臨.微信傳播策略及社會影響研究[J].中國報業,2014(24).

[4] 高瑩.微信的傳播模式分析[D].鄭州大學,2014.

[5] 洪海玲,楊燦榮.微信在品牌傳播中的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4(4).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408/09/3917806_108089021.shtml.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