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7年1月

從“南海仲裁案”看我國對外傳播的路徑創新

高岩妍
2017年02月16日14:37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2016年7月12日,所謂的海牙臨時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中國政府多次聲明,對於仲裁結果採取“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的立場。幾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此問題頻頻向中國施壓,西方媒體也大肆鼓噪,甚至污蔑中國“行使霸權”,企圖置中國於不利境地,從而擾亂中國崛起的進程。面對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我國對外傳播面臨“有理說不出”的窘境。本文從“南海仲裁案”的對外傳播入手,梳理和提煉出“傳統方法與靈活機動相互配合”“官方主張與民間聲音和諧共振”“本國與友好國家聯合發聲”三條成功的路徑。這些,均在傳播方式方法上有諸多新的突破,為今后的對外傳播及輿論應對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南海仲裁案﹔對外傳播﹔國家形象﹔路徑創新

2016年7月12日,海牙臨時仲裁庭,作為一個臨時的、非聯合國所屬的機構,違背國際法相關規定,宣布了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全面否定了中國固有的“九段線”。對此,中國政府多次聲明,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中國對於仲裁結果採取“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的立場。事實表明,南海仲裁案完全是由阿基諾三世治下的菲律賓擔當主演、美國幕后操縱的一場反華鬧劇。雖然這場鬧劇已草草收場,但西方輿論借此頻頻向中國施壓,刻意塑造菲律賓“受害者”的假象,污蔑中國“行使霸權”,企圖蒙蔽世人,置中國於輿論不利境地,擾亂中國崛起的進程。因此,加強對外傳播,塑造我國和平友好的國際形象變得尤為緊迫而重要。近幾年,西方媒體憑借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以及無孔不入的傳播網絡,掌握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致使我國對外傳播面臨著“有理說不出”的窘境。然而面對“南海仲裁案”,我國對外傳播並未被對方搞亂分寸,而是異常冷靜並富有技巧,在傳播方式方法上有諸多新的突破,使我國在這次應對危機傳播中贏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動,也可以說大獲全勝。

一、傳統方法與靈活機動相互配合

自南海問題凸顯以來,菲律賓在採用多種手段阻攔中國正常維權無果后,便大打輿論戰,費盡心機將自己刻畫成“受害者”的形象,博取國際社會對“弱者”的同情,企圖塑造中國以大欺小的“蠻橫”形象,從而掩飾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西方媒體也借題發揮,頻頻向我發難。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我們受了多大的“委屈”,其正常維權也都處於被動境地並在宣傳上顯得蒼白無力。在“南海仲裁案”的輿論戰中,我們採用了傳統方法與靈活機動相結合的策略:其一,調整了應對思路,緊抓問題的實質,不再一味和菲律賓纏斗,而是牢牢揪住美國,抓住看似尋常的一個細節、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話,佔領道義制高點,指責美國唯恐天下不亂的行為,讓世界清楚美國在“欺負”中國的確鑿事實。其二,傳統媒體抓住有利時機密集發力,新媒體開展多種表達方式積極應對,搶佔國際輿論制高點,牢牢掌握主動權。我國的對外傳播一方面依賴於報紙、電視這樣的傳統媒體,更多的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南海仲裁案”讓我國的對外傳播有了較大改觀——既注重傳統媒體主動發聲,又充分發揮新興媒體密切配合作用。在所謂的判決結果出來后,央視以組合報道的形式,連續播發政府聲明、外交部聲明、外交部長王毅談話、國防部發言人答記者問,嚴正表明中國政府的立場。新華社在第一時間發表社論《踐踏國際公理的荒謬“裁決”——評南海“仲裁結果”出爐》,稱冗長的“裁決書”掩蓋不了其法理的缺失,煞費苦心的語言遮不住裁決的荒謬。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將有理、有利、有節地堅決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中國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稱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任何企圖挑戰中國底線的行為隻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由此可見,面對西方媒體咄咄逼人的輿論攻勢,我國沒有採取以往的“冷處理”,而是積極應戰,第一時間利用傳統媒體密集宣示中方主張,迅速抓住南海問題的關鍵信息,清晰而准確地引用法理依據來論証我國主張的合理性,有力地駁斥對方的觀點,搶佔國際輿論制高點,做到了有理有據有節。同時,採取全媒體、大數據、數據可視化等傳播方式,借助微博、微信、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利用文字、圖片、漫畫、視頻等表達形式,條理清晰地說明南海的歷來主權歸屬問題,抓住有利時機,牢牢掌握主動權。南海仲裁案做出所謂的最終裁決后,包括央視、人民日報等中央一級媒體通過臉書、推特社交平台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表明立場,平息質疑,澄清誤解,阻止偏激輿論的進一步發酵和擴散。其三,變間接傳播為直接傳播。應美國頗具影響力的“今日俄羅斯”美洲台邀請,並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平台與時機,央視記者王冠同美國政治學專家就南海仲裁結果,直接面對國外受眾展開激烈辯論。面對美國專家的咄咄逼人,王冠則以事實和法理依據從容應對,直指其邏輯漏洞,主持人頻頻點頭以示肯定。王冠在反擊美國專家時引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年四月接受《大西洋周刊》專訪時的原話,証明了美國通過政治手段、軍事部署、國際法來搞地緣政治,與相關勢力勾結起來孤立中國。對此,美國專家方寸大亂,蒼白無力地宣稱“即便如此,這也與美國無關”。同時,王冠發揮了雄辯之長,接連用幾個反問句,質疑西方媒體和記者是否在報道此案時罔顧事實、斷章取義,並揭穿了類似“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仲裁”“共產主義中國”等西方媒體精心挑選和建構的名詞,是在迎合和強化西方觀眾已有的成見。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王冠第一次受邀參加電視節目。2015年,他在接受“今日俄羅斯”美洲台專訪時,以流利英文對陣外媒女主播,犀利點評中美南海摩擦,引述歷史依據直指美國在南海攪局。女主播當場表示王冠的觀點有意思,表現出西方媒體中不多見的無法接招與尷尬無奈。該視頻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社交媒體大量轉載,視頻一周點擊播放超過2000萬次,發出了中國聲音,引起輿論熱議。

二、官方主張與民間聲音和諧共振

近年來,圍繞南海諸島領土主權的爭議有愈演愈烈之勢,西方國家媒體就南海問題以及圍繞南海所引發的一輪又一輪的輿論夾攻其實都具有很強的政治意圖和色彩,其目的就是利用各種手段罔顧歷史事實,放大地區紛爭,以達借此來遏制中國的目的。[1]以往我國在應對南海輿論危機時多是官方頻頻發聲,有西方受眾認為宣傳味太濃、主觀傾向太強,因此哪怕有理有據,也難免被當作自圓其說,收效甚微。這次“南海仲裁案”,我國在官方和學術話語之外增加了更為強大的民間聲音和活生生的故事,形成官方准確發聲、民間輿論和諧共振的良好氣氛和態勢。

7月12日,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克強先后談到南海主權問題,中國政府、中國外交部連發兩份聲明,對南海裁決表明中國態度。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就南海仲裁結果發表談話,表明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擁有堅實的歷史和法律根基。自中國政府對南海仲裁裁決表明態度后,新華網、人民網等幾乎所有的媒體網站均刊登多篇文章共同為中國發聲。在海外,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各大中央級媒體發表的多篇有關南海的言論和報道引起強烈反響。輿情統計數據顯示,7月9日至7月13日8:00,“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引發的輿情信息發布量高達驚人的198萬,若把該事件的網友閱讀量等參與指標考慮在內,該事件引發的輿情將高達“十億級”關注度的規模,該事件以其爆炸性的全民關注熱度成為近期影響巨大的政治事件。[2]由此可見,包括媒體和網友在內的社會公眾積極支持和響應國家主張,造就以傳統媒體為主的官方輿論場和以新媒體為主導的民間輿論場的和諧共振。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國際傳播平台,互聯網日益成為國際輿論斗爭的主戰場,來自民間的聲音和力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南海仲裁案做出所謂的最終裁決后,“復興路上工作室”第一時間推出雙語版的《南海仲裁案漫畫》。該漫畫使用了“熊貓”“眼鏡猴”“鷹”等動物形象,劇情簡單易懂,對白幽默風趣,內容豐富深刻,在闡明法理和歷史依據的基礎上,揭露了南海仲裁案的真實面目。一位台灣青年制作的一則名為《Taiwan Beiju——一次讓你看懂南海主權爭議》的短視頻引發國內外網友熱議。該視頻最早發布在“台灣杯具”Facebook主頁上,以講故事的形式闡述了南海問題的始末,不僅條理清晰而且有理有據,由淺入深地証明了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由此可見,對外傳播中我們應淡化傳播者主體色彩,靈活借助多種資源和手段,比如民間智慧的力量,採取客觀公正的表達方式,從而增強表達效果、提高話語的可信度。

三、本國與友好國家聯合發聲

冷戰結束后,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合作逐漸取代沖突並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觀念,因此由單一國家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經過時,未來會形成以北美、歐洲和亞洲三大經濟圈的包容多元文明的多極化世界和區域共同體,世界演變的新趨勢則是圍繞大國形成的區域體系。[3]南海問題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戰略切入點,美國在整個南海仲裁案過程中充當了真正的幕后推手,其目的有意將中國及許多東盟國家邊緣化。[4]因此,我們在本國主動引導輿論過程中,巧妙利用東盟國家與其他主持正義國家輿論的力量壯大我國的輿論聲勢,從而形成國內國外聯合發聲、彼此呼應、互為助推的積極傳播效果。

南海問題發生以后,中國政府除了主動發聲和及時澄清,還適時地邀請友好國家和重量級的權威人士主動發聲,逐漸消除一些海外群眾對中國的誤解。據新華社統計,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公開表示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9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出席G20峰會后的新聞發布會時,就中俄關系、俄美關系等國際熱點作出回應。當談及所謂的南海仲裁案時,普京表示,俄羅斯支持中國不承認仲裁的立場。不僅如此,南海仲裁案之后,多國媒體紛紛發表文章,揭露美國的真實面目,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積極為中國發聲。南非資深國際問題評論員、南非最大平面媒體獨立傳媒集團外事主編香農·易卜拉欣在《星報》、《開普時報》等主要報紙發表署名文章,文章稱美國不斷插手南海問題,企圖削弱其他國家來保持自己的國際地位。國際法站在中國這邊,中國在南海享有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埃及《金字塔報》報道稱美國不滿足於其在南海問題中的低調角色或幕后角色,而是想盡情展現其強盛的武力,經常出動偵察機執行秘密任務,目標往往是監視中國。

同時,針對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多位研究國際政治的權威國內外專家學者紛紛發聲,用充足理由駁斥美菲陰謀。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指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有權拒絕南海仲裁庭做出的任何裁決。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表示,美國是披著主張航行及航線自由權的外衣推行其霸權並限制中國,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美國沒有發言權。

古語有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道自在人心。我國強調以“雙軌思路”解決南海問題的立場展現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氣度和寬容,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我國的聲援,也表明了中國受到世界人民的廣泛贊同和支持。這些是我們對外傳播最有力的聲音,“南海仲裁案”的輿論戰也成為重塑我國良好國際形象的契機。

與此相輔相成的是,我國駐外使節,在所駐國家的媒體上,主動發表文章,闡明我國觀點與立場,揭露了臨時仲裁案的非法性質,駁斥了西方媒體的有意歪曲,與其他主持正義國家輿論匯合一起,形成強的國際輿論氛圍。

長期以來,我國的對外傳播存在諸多短板:其一,方法單一,形式死板,花的力氣不小,真相總難送出去,收效甚微﹔其二,國外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我們媒體,抵消了我們媒體的傳播效力﹔其三,西方媒體常因意識形態原因,對我們進行曲解,使我們正義的聲音常常受阻。此次圍繞南海仲裁案輿論戰中新的突破,將我們的真正聲音直接送達到西方受眾,讓他們了解事實真相,並從真相中去判斷,去思索,去得結論。這些做法,為我們對外傳播,創新了路徑。

參考文獻:

[1]王愛華.南海報道的中外媒體博弈[J].對外傳播,2016(7).

[2]“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網上輿情研究報告[EB/OL].http://www.ibenguo.cn/news/public/8311.html.

[3]王湘穗.世界發展大勢與中國戰略選擇[J].國防,2016(1).

[4]李金明.南海仲裁案:美菲聯手打輿論戰[J].太平洋學報,2016(3).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