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講好北京故事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精神一周年綜述 

2017年02月18日08:5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講好北京故事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

自去年以來,北京電視台“每日文娛播報”的忠實觀眾詹穎珊發現這檔娛樂節目有了不小變化。“以前時不時會曝出些明星八卦,現在這方面內容少了,結合影視劇說事兒的多了。”

節目形態緣何發生了變化?“去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北京電視台副總編輯艾冬雲介紹,在學習講話精神后,他們把節目定位主動往大的文化戰略層面轉向,讓它更加“首都化”,更有傳播力。一年來,像這樣令人欣喜的變化,在北京市新聞戰線各單位還有許多。

主動設置議題 挖掘深度故事

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從去年6月初到10月中下旬,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推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跨省跨地區大型採訪活動“重走長征路”,百余名編輯、記者沿長征路線實地走訪、接力報道,《星火征程》系列報道和《紅星》特刊共發表超過20萬字的稿件,讓長征精神照進現實。北京廣播電台新聞台推出《長征——不朽的豐碑》專題報道,以每集27分鐘、共8集的體量,話說不一樣的長征。他們走訪那些敘述長征的人,嘗試借鑒“口述歷史”的做法,努力發掘一些平常不易為人們觸及的史實。“我們台裡很多年輕記者在完成這一系列報道后,感嘆這是一項很走心的工程。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也加速了新聞人才砥礪成長。”北京電台記者張立新說,採寫新聞的過程不啻於一堂堂鮮活的黨課。

好的故事固然打動人,但要成為好的報道,離不開周密的新聞策劃。一年來,全市新聞媒體不斷主動提升議題設置能力,把好故事講好。已有品牌互動欄目繼續精心經營,如北京晚報的“我們日夜在聆聽”、北京電台和北京電視台的“市民對話一把手”。北京日報還堅持從政府角度“怎麼辦”、群眾角度“怎麼看”切入議題,聚焦黨報核心功能,突出發揮主流媒體在重大新聞發布中的“首發定調”作用。

推動跨界融合 擴大主流媒體陣地

“新聞紙”終於走向“全媒體矩陣”。

在媒體融合方面,市屬媒體都在快馬加鞭,以“兩微一端”為主要形式,競相推出各自的新媒體矩陣,誕生了“長安街知事”“政事兒”“團結湖參考”等一批在社會上有巨大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北京日報報業集團目前共有新媒體產品129個,此外還在今日頭條、騰訊、百度等平台發展大批自媒體產品,將黨報新媒體內容發布到各大平台。北京廣播電台今年已把多檔精品節目挂到網絡視頻上同步播出,目前反響不錯,電台粉絲數量呈現穩步增長,越來越多的名記者成為“網紅”。1.6億、2200萬,這是北京新媒體集團拳頭產品“北京時間”的日均頁面瀏覽量和日均訪問用戶數。2016年4月,在市委宣傳部推動下,北京廣播電視台以其新媒體業務板塊為基礎,與市文資辦共同出資,合力組建了北京新媒體集團,同時上線的“北京時間”主打新聞視頻直播。歷時9個月的運營,“北京時間”已經從上線之初的7個頻道,發展形成為擁有41個頻道、14個特色欄目、涵蓋國內所有省市地方頻道的完整架構,突發新聞推送平均時效進入第一梯隊。

創新傳播方式 提高輿論引導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

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快速發展,傳播渠道多樣,主流媒體該如何佔領輿論引導的制高點?必須創新理念、內容、形式和方法,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為北京日報的王牌欄目,《理論周刊》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重大主題,主動策劃,讓黨的科學理論第一時間佔領輿論場。“尤其注重在理論宣傳的活、新、透上下功夫,在增強編讀互動上下功夫,著力打造‘新論’‘獨家觀察’‘讀者點題’等重點欄目。”北京日報理論部主任劉立志說,我們秉持“小而美”的理念,邀請大專家寫小文章,厚重理論輕巧傳播,不斷提升《理論周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即便新媒體產品也需要有新意的表達。長期工作在新媒體一線的北京日報記者吳迪說:“本報‘長安街知事’‘藝綻’等新媒體產品正是通過運用新的傳播形式、技術手段、表達風格,來提升內容與新一代閱讀偏好的適配度,以正能量‘網紅’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贏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北京電視台去年底推出的“一帶一路”系列節目“天涯共此時”,秉持做“有溫度”的人物故事,收視率比同時段新聞節目還高。在創新表達方式上,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也有新動作。北京電台副總編輯陳曉海透露,他們正在籌辦一個面向青年人和大學生的新頻率,“無論從內容還是形態上,都與以前不盡相同,要緊跟時代腳步。”

創新還有后援。市委宣傳部設立的重大主題宣傳補貼資金、宣傳文化引導基金,對注重創新、特色鮮明的主題宣傳給予了大力度扶持獎勵。

這些變化,只是全市新聞戰線學習落實“2·19”講話精神的縮影。隨著市屬媒體迅速駛上深度融合發展的快車道,必然會有更多讓人驚喜的變化發生。(記者 陳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