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2期

做一個溫暖的法制節目主持人

——專訪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齊奇

思 涵
2017年02月28日11:1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編者按:廣播電視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新的媒體時代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給電視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傳播、串聯、互動、交流等作用將體現得更加明顯。主持人擔負著正確引導輿論和傳播知識的重任,不僅需要有很高的政治素養、文化內涵、語言能力以及超強的心理素質,還要培養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她主持庭審類法制節目12年,對法制類節目主持爐火純青,對中國法治進程也有很深的體會。她不斷學習提升,不斷探索實踐,將貌似枯燥的法律節目故事化,其思想智慧和主持經驗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和影響。她懂得把握主持中的共性,也能更好地發揮個性,主持大氣、理性,有活力,更好地詮釋著“互聯網+”時代主持的體驗化、互動化、多元化特征,被觀眾嘖嘖稱贊……她就是中央電視台法制節目主持人齊奇。

齊 奇:女,北京市人,中共黨員,現為中央電視台《庭審現場》《我是大律師》《小區大事》欄目主持人。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后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進修。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央電視台任社會與法頻道節目主持人,主持庭審類法制節目12年,主持的《庭審現場》是社會與法頻道高收視的金牌節目,被評為2011年度中央電視台品牌欄目及2012年度全國十佳法制欄目。主持的《我是大律師》獲第22屆全國創新法治欄目二等獎。曾主持2017年春節特別節目《我們和好吧》以及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公訴人與律師電視論辯大賽》《社區英雄》《暖春行動》等。熱心公益事業,參與慈善基金“鴻基金”等諸多公益項目及慈善,公益主持、募集資金幫扶眾多失學兒童及生活困難的留守兒童。每年參與中央電視台公益節目《社區英雄》,曾幫助轉業退伍軍人爭取公益的技能培訓資金。《暖春行動》幫助全國每年評選出的最美公益人物圓夢,如幫助最美見義勇為青年圓夢,幫助天使媽媽圓夢等。榮獲第七屆全國主持人金筆獎、中央電視台2015年精神文明先進個人、2016年第22屆全國十佳法制節目主持人二等獎。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者”):您好!齊奇,很高興採訪您。我們知道,您是從記者一步步走到節目主持人崗位的,那麼,您認為記者經歷對您目前的主持工作帶來了什麼影響?

齊 奇:您好,很高興和大家交流!我大學畢業后進入央視工作,一開始沒有做成主持人,而是一名記者,沒有出現在鏡頭前,當時還很遺憾。因為自己是科班出身,當主持人也是從小的夢想。(為什麼是從小的夢想?因為小時候曾三次與攝像機的鏡頭失之交臂。上小學時喜歡文藝,學校裡編排文藝節目我總是積極分子。有一年我代表學校參加文藝匯演,電視台也派來了記者採訪,我興奮極了,可沒等我上場就看到人家採訪結束了,工作人員都正在收拾東西呢。第二次是參加市裡的小學生演講比賽,要錄我的時候攝像機電池沒電了,當時我眼淚差點沒掉下來。第三次是在毛主席紀念堂舉辦的“毛主席百年我十歲”的紀念活動,我代表北京少先隊員發言。領導講完話記者們又紛紛撤了。至今想起這些事來仍耿耿於懷。從那以后我就暗暗期盼:以后一定有機會對著鏡頭說個夠!后來為了實現我的心願,我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就讀於播音系。現在作為央視12頻道的主持人的我終於可以自信地站在鏡頭前,不用擔心自己話沒說完鏡頭就挪開了。現在每當我站在鏡頭前都仿佛看到那個因為錯過了鏡頭而傷心失望的小姑娘。)

通過這幾年主持的磨練,我才明白一個成熟的主持人就應該從記者、編輯做起,這樣才能練就綜合全面的業務素質,才能有內容、有內涵。在央視主持人培訓時,從我接觸的國外同行中也了解到國外很多名嘴就是這樣煉成的,當記者、編輯是必經之路,沒有直接做主播的,而且主持人中年后才是黃金期,因為中年更加睿智。那段出鏡記者的生涯給我主持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是我走向主持人崗位的一個切實的過度。那一年我帶著攝像機奔赴一個個新聞報道地點,自己採訪拍攝、撰稿、編輯、配音,到最后送審,都是一個人完成。從一個大學生到一個新聞人就是用腳一步步走出來,用筆觸一點點感悟出來的。從許許多多的新聞當事人和新聞事件當中,也讓我了解了社會,認識了生活。有過這番磨礪后,再坐上主持人的位子,一切就會變得從容、淡定。不是是浮在上面,而是有切實的駕馭感。

記 者:您主持的《庭審現場》與《小區大事》節目風格迥異,一個需要職業、端庄,另一個則需要親和、知心,這兩種迥然不同的節目風格是否也反應出了您性格的不同側面?可否和讀者分享一下您的工作、生活點滴?

齊 奇:因為《庭審現場》節目的要求,需要主持人非常庄重、嚴肅。主持這個節目這麼多年,在節目中我一次都沒有笑過,一次都沒有哦!其實我本人並不是這個樣子。我現在也很詫異《小區大事》的制片人,她能在我不苟言笑的主持中發現我還具備親和的一面,能邀請我同時主持這個節目,給了我在節目中笑的機會。我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人,尤其體現在熱愛美食、愛吃這一點上。這是對“我特別喜歡吃等於熱愛生活”這樣的借口的最好解讀。吃貨們一般也都會做飯,做得也很好。我就是個廚藝高手,《小區大事》欄目聚會我掌過一次勺,小伙伴們吃得很開心,印象深刻。於是就有了后來的特別節目——和小伙伴們一起做菜聯歡。制片人何雲紅開玩笑說這檔節目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的生活哲學是再忙家裡的廚房也要動火,家人也要定期圍在餐桌旁一起吃頓飯。不然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也不太正常。一個女人的真正能干主要體現在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是職場上精明能干的職場精英,又是周末年節家裡人離不開的內掌櫃。平時工作忙沒法天天守著灶台,但總得有幾個能勾住家人胃的拿手菜,周末年節做起來。

記 者:“庭審”二字總覺得離我們自己很遠,您曾感言:《庭審現場》節目就是我帶觀眾隨時隨地到法庭上轉轉。您是如何將大眾帶進“庭審現場”的?

齊 奇:首先中國觀眾能看到真實的庭審,得益於我國的法律制度,公開庭審的案件經法庭批准可以媒體拍攝記錄,在國外很多國家庭審是不能拍攝、不能錄制的,比如美國。所以美國的類似庭審節目都是主持人描述現在是什麼情況,或者用漫畫圖表現。《庭審現場》是一檔客觀記錄庭審過程的節目,節目中所有的內容都是真實記錄,給電視觀眾提供與法庭“零距離”的接觸,了解法律程序與法律點。其實參加過庭審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庭審是非常枯燥的,很多法條法理也是很專業、晦澀難懂的。我們節目中的庭審是取全程的精華,遇到法律點我更會加以說明和解讀。讓觀眾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何把難懂的法律案例說得有趣生動,這是我的特長。看過我們節目的觀眾都會感覺庭審一點都不枯燥,每一個真實的案例都是一個鮮活的故事。

記 者:我們都知道,您之前是一名新聞節目主持人,后來又擔任法制節目主持人,除要彌補法律專業知識外,您認為二者轉變的關鍵點是什麼?依您看,作為一名合格法制節目主持人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齊 奇:要從一名新聞節目主持人成為一名法制節目主持人,光有新聞功底顯然是不夠的。也許很多觀眾會問:團隊人員為什麼不直接找學法律的呢?問得好!很多學法律的人又不懂電視,不懂節目如何制作,不懂電視語言表達方法。因為專業性較強,所以容易法人法語,一般觀眾聽不懂。所以通常都是電視人加法律人互補型制作團隊。

時間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過,沒想到做法制節目已經十二年了。拍攝了無數經典案例之后我早已成了法律的門內漢。在《庭審現場》這個欄目中自己也曾作為主持人兼編導制作過多期節目,其中有些節目獲得了頻道收視第一,有一期首播和重播都是第一。編導開玩笑說以后都沒法在做節目了。而此后,我再修改編導的主持人部分的內容,他們也都很服氣了。

這十二年也有很多感觸。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制節目主持人,要明白肩負在身上的使命。在公眾對某些事件不理解或受謠言蠱惑時,主持人要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和社會正氣﹔要懂得如何作為一名正面客觀的宣傳法律工作者及宣傳法官,而不是假大空或高大上地遠離受眾。怎樣宣傳它們?廉潔奉公,熱心助人,鞠躬盡瘁,這都是對的,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優點並不是專屬於法官的,而是任何行業和職業的人都應該做到這些。這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公共道德,它無法顯現法官真正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我們需要的是對法官的法律理性、司法智慧、司法道德和法律情懷的介紹和宣傳。不僅是處理一個一個的案件,更要能夠為社會確立法治的標杆。吾輩任重道遠呀!

記 者:我國的法制節目一直在踐行說法和普法的職責,您主持的《我是大律師》,就是一檔很好的普寫普法“互動式”節目。請您結合此節目談談現代社會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可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主持法制類節目的感受和體會?

齊 奇:我強烈認為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懂點法律,能更好地做好防范,進行自我保護,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工作這些年給我的感觸是不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需要普及法律知識,有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一樣是“法盲”。《我是大律師》是央視“互動式”譜寫普法的一檔新型欄目,2016年5月29日正式開播,第一期節目“我的糧食沒人要”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檔節目採用訪談的形式,是當事人、國內知名律師通過現場面對面來撥開案件背后的迷霧、理清案件中蘊藏的法律脈絡的一檔欄目,該欄目開創了中國普法新形式,體現了普法從灌輸式向互動式的轉變。

2016年是我國“七五”普法的第一年。這檔節目的推出,使法律知識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普法手段更加多樣化,法制宣傳更加活潑、生動。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受益匪淺。

談到大眾的法律意識問題,我真的認為作為普通大眾確實應該多學法,在如今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事件頻繁發生,我們要知法學法懂法,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是發生在我身邊一件真實的事情,我有個女朋友是位很成功的企業家,她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讓我介紹好的律師給她。原來她的兩部豪車,一部想辦個好牌照,一部想出售,都交由她的司機去辦。她自己一點這方面程序性的常識都沒有,被她的司機忽悠了幾個月,鑽了空子。司機找各種理由向她要齊了手續(其實有些手續根本不用給她的司機),司機把車抵押出去換了錢,又把錢放了高利貸,自己從中漁利。而她好幾個月后才驚覺,趕緊報警找律師解決。我介紹了熟識的律師朋友給她,我的律師朋友跟我的反饋是:您這位女朋友真是個法盲,才被人這麼忽悠。通過我朋友的這件事,說明懂法真的很重要。

其實做法制節目也不容易,節目制作過程並不都很順暢,有些過程中會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阻撓,但也得到過很多的幫助。記得一次採訪結束后,當事人對我說:“也許你們是為生存而工作,但你們是社會法治進程有力的推動者,當你們累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幫你們擦擦汗,說一聲謝謝!”至今,這句話一直是我工作中最大的動力,也將是我一生的感動。

記 者:您一直很熱心於公益事業,以您這麼多年對公益節目的主持及參與公益事業的感受,請談談一位媒體工作者開展公益事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齊 奇:媒體工作者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擔負者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的重任,所以一定要培養自己引導輿論的能力,特別是社會公益方面,我們要做社會公益事業的實踐者、傳播者和推動者。公益一般都是靠人們的意識去主動做的事情,媒體工作者身體力行去積極主動參與,這對我國社會公益事業會產生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我在開展本職工作之外,還經常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其中參與了慈善基金“鴻基金”等諸多公益項目的慈善、公益主持。每年都參與中央電視台公益節目《社區英雄》,曾幫助轉業退伍軍人爭取公益的技能培訓資金。《暖春行動》幫助全國每年評選出最美公益人物圓夢,如幫助最美見義勇為青年圓夢,幫助天使媽媽圓夢等。

做公益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有意義的事情,從主持及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確實感受了很多觸及我們心靈深處的東西,也發現了社會上的有許許多多的愛心人士,他們特別關心那些貧困、孤殘兒童和老年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給他們提供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也給予他們很多的溫暖和關懷,讓很多的孩子都享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與生命的精彩,讓他們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在此我也呼吁,公益要從我們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要多關心社會,用實際行動弘揚公益道德,多傳播我們的慈善文化,不斷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