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2期

大數據時代手機電子刊物形式及付費方式研究

楊文榕
2017年03月01日10:1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基於大數據技術,讀者能更自主地選擇電子刊物閱讀,同時其選擇也更容易被記錄。刊物由傳統紙質到數據化出版,形式由單一到多樣化,付費方式靈活。電子刊物的內容愈加豐富,在文字元素的基礎上加入了音、視頻元素。移動終端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更是讓大眾的閱讀模式較傳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斷加深,不斷以新的形式出現。本文通過對手機電子刊物的形式及其付費方式的研究,呈現這種變化發展的優勢。

關鍵詞:大數據﹔電子刊物﹔形式﹔付費方式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閱讀,通常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智能手機普及以前,手機電子刊物的閱讀只是在有限的范圍內,內容以及形式的發展都受制於技術。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以后,信息的獲取與發送都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電子刊物隨之發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智能手機這樣的移動終端設備上,電子刊物的閱讀簡單易行,與傳統刊物相比,購買形式也是多樣甚至免費。大數據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之中,電子刊物的發行也更加分眾化、細化。

一、大數據的信息的價值

在信息四溢的時代,“抓取”成為一個關鍵的行動,受眾不僅是抓取信息的來源,更是信息指向的靶目標。大數據包含著巨量的信息資料,通過特有的處理模式,將來自於諸多方面的龐大數據組進行優化利用。大數據中所包含的信息數據集中、數量巨大,具有實時性,有巨大的潛在利用價值。

大數據是指來自網絡信息數據,可以稱為“網絡大數據”。網絡大數據是指“人、機、物”三元世界在網絡空間中彼此交互與融合所產生並在互聯網上可獲得的大數據,簡稱網絡數據[1]。人們日益繁多的網絡行為給大數據的發展帶來了實際意義。網絡數據通過大數據的計算分析可以對社會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因此收集到的數據便具有深層次的價值。大數據的發展,宏觀方面利國利民,微觀上有益於人民的日常生活娛樂。媒體的信息傳播有的放矢,受眾的接收更具有選擇性,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電子刊物基於網絡技術發展至今,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發展也將是電子刊物發展的另一個契機。

二、早期電子刊物的發展

傳統的刊物常常是指書籍之外的,定期以及不定期發行的出版物,例如:雜志、報紙、專刊等。電子刊物的發展與網絡技術同步,最早的電子刊物將印刷刊物的電子復印件通過電子郵件傳遞給訂閱者[2]。電子刊物沒有特定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將傳統的紙質刊物轉變為借助網絡技術,以數字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數字化刊物。通常,刊物內容以數字的形式存儲,電子刊物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最早的電子刊物實驗室是1976年美國的一家科學基金(NSF)主持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ELES)項目中進行的電子刊物試驗[3]。真正第一批電子刊物的出版是聯機型的電子刊物,早期的印刷本文摘索引刊物均生產發行了磁帶版,主要通過一些大型的聯機系統如OCLC、DIALOG等為世界各地的終端用戶檢索利用[3]。第二類電子刊物是存儲在光、磁等介質中,例如CD-ROM、磁盤,利用計算機本地或遠程使用,屬於單機型的電子刊物。網絡通信技術發展之后,電子刊物以網絡為媒介發展成網絡型電子刊物。網絡型電子刊物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紙質刊物的電子版﹔另一類是編輯、發行、訂購、閱覽的全過程都在網絡中進行無鏡像紙本的純網絡電子刊物[4]。現階段我們說純粹意義上的電子刊物即是無鏡像紙本的網絡電子刊物。

三、手機移動終端上電子刊物的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設備——手機,更是在不斷地更新換代。電子刊物在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設備上的發展進步,使閱讀成為一件簡便易行的事情。最早期的手機電子刊物是以短信的方式發送給閱讀者,由手機用戶自行訂閱或者點播,通常這種類型的電子刊物被稱作“手機報”,有普通的短信類型和彩信類型。其次是WAP型,即通過WAP平台把互聯網上的信息和業務引入到移動電話等無線終端,把互聯網上HTML語言轉化成WHL語言顯示在移動電話顯示屏上[5]。當網絡技術由2G、3G、4G逐步發展,逐漸普及,移動終端手機的變革也是巨大的。智能手機出現,其個性化以及人性化迅速為大眾所追隨,讓電子刊物的發展遠超早期出現形式,得到了盡興的發展。

根據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6.56 億[6]。移動設備上網的便捷性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的不斷豐富,都吸引著手機網民的不斷增多。在個人互聯網應用發展狀況中,可以看出受眾通過手機進行娛樂活動的頻率很高。網民數量及網絡使用情況的統計,都是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在電子刊物上,出版者根據一定數據顯示發現讀者的閱讀傾向,進而出版符合其愛好的刊物。現階段手機電子刊物的出版不再只是單一的文字形式,同時還在融入了視頻、音樂、圖畫之后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現。在此,我們根據手機獲取電子刊物的途徑,將電子刊物歸類並分析其付費方式。

(一)專用的電子刊物APP閱讀模式及付費方式

通過下載專用的手機APP,進行電子刊物的閱讀,是現時我們閱讀電子刊物的主要途徑。

一類是由專門的信息技術公司投資建設數字圖書館,將電子刊物資源提供給公眾。例如超星圖書館,在手機上可以下載超星移動圖書館APP。在超星移動圖書館中,除了常規的電子書之外,還有報紙、公開課以及有關天文、哲學、歷史、醫學等各方面的視頻資源。同時有有聲讀物,這種有聲讀物是將文字讀出來,公眾可以直接聽書。在超星移動圖書館中,大多數電子書、報紙有其紙質版,其電子版是依據紙質版制作而成。與之類似的還有一些期刊APP,如三聯生活周刊。三聯生活周刊APP也是將其紙質版的刊物做成電子刊物放在網絡上,供讀者訂閱,也有融入視頻、音頻的無紙質電子版。

新型的電子刊物不只是調動人的視覺器官,同時調動人的聽覺器官。如喜馬拉雅聽書APP,在其分類中有28個類別,選擇性極多。在書刊類別中,經典原著、連載小說、散文小詩、戲劇等,每一種刊物的節目單中都有定期更新的音頻供選擇收聽。在這一類APP上,以音頻為主要播出方式的電子刊物,盡管多數也有其紙質版,但電子版與紙質版相比,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加吸引讀者。

在專門用於發表電子刊物的APP中,多數電子刊物是免費的,其基於內容收費的部分有限,收費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超星移動圖書館APP中的電子刊物尚未有收費項目,所有電子刊物的資源都是免費的。三聯生活周刊的收費方式是將期刊分為免費和付費兩類,其中收費的是按全年價格,免費的則免去所有費用。大多數電子刊物APP的收費與喜馬拉雅相似,多數內容免費,部分精品內容付費,付費可以按一期也可以按全期的選擇付費收聽。

(二)電子刊物網站閱讀模式及付費方式

傳統型的電子刊物最早是在網站上進行閱讀,現在同樣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網站的線上閱讀。最常規的是電子書閱讀,在手機上打開瀏覽器搜索電子書網站選擇閱讀。例如在紅袖添香小說網上,以言情小說為主通過網絡進行線上閱讀,通過下載專用的閱讀軟件,也可以將該網絡小說下載下來進行離線閱讀。

網絡電子書有免費的書可以閱讀全部章節,有限時免費的可以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進行免費閱讀。網絡電子書的收費更多是按照“試讀+收費”的模式進行盈利。每本書的前幾十個章節是免費閱讀,后面部分的章節是VIP會員免費,讀者需要繳費成為會員才能繼續閱讀。在網站上進行線上閱讀還有專門做電子雜志的網站。例如悅讀網,這一類網站收錄各種雜志的電子版,讀者可以搜索自己想要閱讀的雜志,在線預覽之后進行訂閱。每期的價格有低至1.2元的,也有高至20元的,讀者可以按期訂閱也可以全年訂閱。

(三)個人發行的電子刊物閱讀模式及付費方式

最常見的個人電子刊物如微信訂閱號、新浪博客。在微信訂閱號上,公眾可以搜索訂閱自己喜歡的公眾號。公眾號內容豐富,通常一個公眾會定期刊發內容,包括文字、視頻和音頻。有個人的微信公眾號,也有團體運營的。大多數微信公眾號刊發的內容以文章為主,部分帶有語音消息,每日刊發,文章數目從1篇到5篇不等。微信公眾號上的各類文章屬於電子刊物的一種,它們的閱讀均是免費的。讀者根據自己對文章的喜好程度,可以對公眾號上的文章進行打賞,金額自定。新浪博客是新浪用戶自己開通以后寫文發表,有定期發文的,也有不定期,公眾需注冊為新浪博客的用戶之后,可以查閱更多的博文,這些博文也都是免費閱讀。

除了上述個人利用手機通過一些媒體發表電子刊物以外,也有一些APP專給讀者提供寫作的平台,例如簡書。在這個平台上每天有不少讀者投稿,簡書的運營者則篩選每天收到的稿件,每日刊發。讀者也可以通過簡書的平台,發布自己寫作的內容,通過投稿也能使自己的文章受到更多的關注和評論。簡書上文章的閱讀都是免費的,對於自己喜歡的文章,也可以給原創作者打賞,金額自定,支付多通過支付寶、微信紅包以及網銀等。

手機移動終端上,電子刊物的作者與讀者能夠更加容易的進行互動。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一部電子書或一篇文章下面有關於讀者態度的評價專區。文章的受歡迎程度能夠從這些評價中直接反映出來,少至幾條評論多至上萬,有些評價又直接分為喜歡、一般、討厭。這些小的數據通過電子刊物運營者后台數據的收集、分析都可以變為有利用價值的數據。網絡信息數據的收集利用逐步擴大化,數據分析技術發展之后,也將會有更多的領域利用到數據信息,通過更專業的數據分析做出決策。手機互聯網用戶逐漸增加,電子刊物在手機上的閱讀已經成為更加尋常的閱讀模式。通過手機媒介,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利用電子刊物的發展機遇,將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更全方位的發展、傳播出去也將更有益於我們社會和國家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元卓,靳小龍,程學旗.網絡大數據: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學報,2013(6):1125-1138.

[2] 黃媛.關於數字環境中電子刊物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2010(27):600.

[3] 張寒生,王偉赟.從電子刊物的發展趨勢談我國數字刊物群的建設[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1(4):34-35.

[4] 常廷文.我國電子刊物發展的歷史和未來[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5(7):91-93.

[5] 張帆.電子書媒介發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9.

[6]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W020160803204144417902.pdf,2016-08-03.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