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扶貧的網絡圖景
——以人民網扶貧頻道研究為例
摘 要:扶貧和消除貧困是一項世界性問題,由於復雜的歷史文化原因,我國的貧困報道歷經生產自救、虛假浮夸、討薪維權和規模化報道幾個階段。在扶貧力度加大和媒介融合格局下,人民網創辦扶貧頻道專門報道扶貧信息,在報道實踐中信息來源廣泛、內容豐富、符號多元、官方視角鮮明。也存在自制信息少、欄目發展失衡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頻道特色,構建多維的傳播體系,增強信息的貼近性和有用性,加強對貧困群體、一線扶貧人員的報道。
關鍵詞:扶貧報道﹔傳播符號﹔信息來源﹔報道視角
一、扶貧報道的演變
貧困是一項世界性問題,即使在發達國家同樣存在、並被給予高度重視,國外學界和新聞業界對貧困問題的報道和探討主要集中在貧困人口是如何邊緣化、貧困主題報道的框架、貧困報道的新聞倫理以及大眾傳媒在消除貧困中的作用等方面,個體生活的艱難和苦難中的頑強是觀察的主要視角,與之相對應的是對慈善的關注和主張。在我國,由於復雜的歷史原因和文化影響,從建國初到改革開放前,在意識形態框架下貧困報道被高度政治化,扶貧在本質上成為生產自救,但對自救行為的報道逐漸轉化為浮夸之風並愈演愈烈。改革開放之后到1993年,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獲得較大發展,也帶來媒體價值取向和新聞文體的革新,貧困問題得以正視。1986年我國成立專門的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和劃分貧困縣的標准,隨后在1994年、2001年兩次調整扶貧政策,扶貧工作不斷向基層下沉。這個時期有關扶貧的報道多集中在國家政策的宣傳和扶貧政策帶來的變化上。1998年以來規模化報道增多,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展示農村發展新面貌和貧困縣的資源優勢,同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播出長達一年的扶貧專題節目,從2003年起《人民日報》開始大規模報道農民工生存狀況及維權問題。貧困縣較多的省份貴州在《貴州日報》對全省100多個扶貧開發1類重點鄉鎮進行系統報道[1]。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普及,扶貧報道增加了新的渠道,2013年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開通《中國交通扶貧》欄目成為互聯網上第一個扶貧專欄。2015年上半年,新華社派出9個調查小分隊前往中西部貧困地區深入了解當地的民生、教育、交通、醫療等,披露出扶貧中的貪污腐敗、弄虛作假等問題,自此扶貧對象不再是一個整體的存在,媒體中出現大量豐滿、鮮活的個體。2015年10月的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攜手消除貧困 促進共同發展》主旨演講並再提精准扶貧,避免“一刀切”和“大水漫灌”[2]。2016年5月全國產業扶貧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尊重市場導向推進產業扶貧,2016年7月出台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然而在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形式豐富、貧困群體生存狀態得到一定的改善,因為受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市場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階層分化明顯、貧困問題突出依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人口流動、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現象,反映的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揭開了貧困背后城鄉二元分化、發展失衡、管理缺失等問題。特別是貴州畢節4名留守兒童喝農藥自殺[3],甘肅康樂貧困母親殺死4個子女后自殺丈夫相繼自殺,再次凸顯扶貧攻堅的緊迫性和復雜性。人民網扶貧頻道是2016年8月30日上線的全媒體扶貧信息平台,聚焦並立體呈現艱巨、復雜、變化調整中的扶貧、脫貧工作。及時梳理5個月來的報道實踐,分析階段性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探索未來的走向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人民網扶貧頻道的報道實踐
人民網扶貧頻道的一級頁面設有權威政策解讀、部委扶貧舉措、地方要聞、觀察思考、致富項目、縣域動態、一線人物、視頻訪談、記者調查等9個欄目,其中前6個被列入欄目導讀。第一屏左側是頭條和標題新聞,右側是滾動的新聞圖片。第二屏為廣告和扶貧路上,扶貧路上欄目以時間為節點,以圖片、標題和導讀為形式繪制的2012年12月29日到2016年12月31日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考查活動時間軸,形象再現國家領導人扶貧活動的軌跡。第三屏為熱點推薦,除了新長征扶貧之路論壇、農產品價格查詢兩個常設欄目外,其它四個欄目則根據報道重點處於調整變化中,對重大題材的報道下設子欄目,如蘭考精准扶貧信息平台、聚焦三農改革新方位等,其它的則是專題或單篇報道。第四屏由新聞標題組成的9個欄目,也是發展最穩定、信息最集中的部分。
1.信息來源廣泛、自採信息比例較低。盡管網絡媒體信息的海量與個性化搜索使轉載成為一種常態,甚至有人發出在網絡上作者已死的感慨,但信息來源的依然是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准確的體現該媒體報道的宗旨、立場和策略,因此本文將信息來源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在對信息來源進行統計時,充分考慮到目前人民網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機制,將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網扶貧頻道這三種來源都歸類為自採信息,有明確信息來源的為轉載,沒有標明信息來源的為來源不明。由於9個欄目中每個欄目最多可以檢索到4頁、100篇文章,通過追溯文章更新日期可以獲取信息更新速度,持續的跟蹤觀察發現更新最快的是地方要聞欄目,其次是權威政策解讀欄目,更新最慢、信息最少的則是一線人物欄目,欄目之間可追溯到的第一條信息日期差最大的超過4個月,欄目之間發展不均衡情況較為明顯。需要特別提出的是視頻訪談欄目《農說》僅2條信息。在採集到的745個樣本中,共有302個來源於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網扶貧頻道,直接來源於扶貧頻道的為30個,其中2個為視頻,自採信息佔比為40.5%,來源不明信息佔比為0,轉載信息佔比為59.5%。其中自採信息佔比最高的是視頻訪談,其次是地方要聞、權威政策解讀,佔比較低的是一線人物欄目,僅19%。轉載信息來源最為集中的是新華社、農民日報和地方日報,在歷時性考查中發現,自採信息佔比每天都處於變化中,但總體呈不斷提高的態勢。
2.傳播內容豐富、欄目邊界模糊。人民網扶貧頻道的頭條、熱點推薦和9個欄目涉及政策宣傳、工作動態、先進人物、思考觀點等領域,傳播內容豐富、欄目劃分精細。值得注意的是欄目劃分存在交叉模糊的現象,如縣域動態、地方要聞、一線人物這三個欄目都以新聞事件發生地為尺度進行劃分,記者調查與觀察思考欄目則是從新聞報道的主體來界定的,視頻訪談則是從傳播符號界定的,多重標准導致欄目劃分邊界模糊,從而導致信息的重復使用甚至多次使用以及信息分類界定不准,如《四川規范貧困縣藥品採購》僅在地方要聞欄目中就出現兩次,又被劃分到記者調查欄目中,《農業部在100個縣試點“糧改飼”農民增收入》和《[圖解]產業扶貧:如何精准覆蓋 實現穩定脫貧》未做任何改動出現在四個不同的欄目中,將《寧夏教育精准扶貧 在貧困村增建幼兒園》《合肥開展“百企百村”結對幫扶 14個鄉鎮將接受旅游扶貧》歸入部委扶貧舉措欄目。
在9個欄目中縣域動態與一線人物欄目的信息更新速度較慢、信息量較少,表明扶貧頻道對於基層的關注仍然比較欠缺,而該領域與貧困群體及扶貧工作者最貼近,對促進扶貧工作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人民網在媒介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採取中央廚房式的信息生產機制,一次採集多種生成有利於節約信息生產成本、擴大信息傳播渠道、滿足用戶需求。
3.傳播符號多元。信息技術和媒介形態的發展演變,以及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集中於多屏合一的智能終端,必然帶來傳播符號格局的重構,傳播符號多元化既是人民網扶貧頻道的定位需要也是媒介發展的需要。人民網扶貧頻道以全媒體扶貧信息平台為自身定位,除了傳統的文字符號外,注重使用圖片、視頻、圖表等符號,特別是數據新聞產生了更為直觀的傳播效果。視頻訪談欄目還處於起步階段,視頻數量少且表現手法單一,難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碎片化需求。
4.鮮明的官方報道視角。報道視角是指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的切入點或者觀察角度,根據受眾對象不同可以分為官方視角、民間視角和專業視角,即誰在看,是建構文本的基本前提,折射的是記者及其背后媒體的立場、定位以及對新聞事實的理解。報道視角影響新聞報道的信息表達、傳播效果和接受體驗。官方視角的報道權威、可信度高,民間視角貼近性強,專家立場客觀中立反思性強。報道視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立場不同、帶給用戶的接受體驗不同,是否與表達主題相契合。扶貧是一項政府、民間和個人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工程,需要通過多種視角多維立體呈現。在分析最能體現人民網扶貧頻道定位和宗旨的自制信息時發現,政府視角的比重佔據絕對優勢,以一線扶貧工作和貧困群體生活狀態為切入點的報道較為欠缺,專家獨立觀察和思考的報道也相對不足。貧困不僅是經濟落后,長期的貧困必然帶來精神的匱乏和醫療、衛生、教育、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滯后,導致貧困群體對改善自身處境的無助感和無力感。因此, 在今后的貧困群體報道中,應跟更多的客觀呈現他們的生存狀態和艱苦奮斗,應該去發掘當地的經驗,發現這樣的人群如何經過“扶志”成為改變自身狀況的主人[4]。
三、人民網扶貧頻道的優化路徑
扶貧是一項國家主導的、以貧困群體為主體的、涉及面廣泛的系統工程,扶貧信息的傳播直接影響到扶貧政策的執行、貧困群體生活處境的改善和國家的穩定、社會的和諧。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和便捷的搜索賦予它迥異於傳統紙質媒體的特點。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微博、微信、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成為民眾獲取信息最便捷的工具。然而,由於貧困地區多集中於偏遠地區和革命老區,網絡覆蓋率低使用成本高,貧困群體文化程度和媒介素養相對較低,扶貧信息的有效傳播更為關鍵。在扶貧政策頻出、扶貧工程進一步推進和媒介融合格局下,人民網扶貧頻道仍需進一步優化。
第一,提高自制信息的比例,進一步強化人民網扶貧頻道的特色,做好重大扶貧題材的策劃與報道﹔第二,拓寬信息來源與傳播渠道,構建網站、報紙、微信、微博和客戶端五位一體的傳播體系﹔第三,增強信息的貼近性和有用性,加強對一線扶貧人員和貧困群體的報道,增強政策宣傳與解讀的民間視角﹔第四,進一步做好欄目劃分的頂層設計與整體策劃。
參考文獻:
[1] 陳開合.試論中國媒體的貧困報道[C].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第八輯,2013.
[2] 習近平.《攜手消除貧困 促進共同發展——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我們注重抓六個精准,即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3] 貴州畢節四名兒童集體喝農藥自殺事件調查[EB/OL].新華網,2015-06-11.
[4] 卜衛.地方媒介助力“精准扶貧”戰略的七個著力點[J].中國記者,2016(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