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2期

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的發展路徑思考

胡 靜
2017年03月01日14:3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微博、微信、APP、小程序的層出不窮讓新技術不斷充斥互聯網,這些新技術新應用已經深刻影響和改變信息傳播的模式和途徑。新興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象,對傳統媒體帶來很大沖擊,一個行業面臨變革的時候,也往往是最能觸動反思的時候。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被推向邊緣,因此,傳統媒體如何在全媒體時代尋找生存和出路是傳統媒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融合﹔互聯網思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2-0129-02

微信、APP、小程序的層出不窮讓新技術不斷充斥互聯網,這些新技術新應用的,已經深刻影響和改變信息傳播的模式和途徑。新媒體發展和裂變的速度,對傳統媒體帶來沉重的打擊。2014年我國就提出了“媒體融合”,通過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讓各大主流媒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增強信息的傳播、影響力度,更好的滿足人民的信息需求。媒體融合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署,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宣傳文化陣地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媒體融合任務艱巨。當下,傳統媒體已經面臨不轉型就要被淘汰的境地,隻有和新興媒體互相彌補,共同進步,才符合客觀的傳播規律。

一、目前媒體發展狀況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當下從媒體發展情況來看,傳統媒體受眾面和發展規模逐年遞減,市場佔有率下降,新媒體走進人們生活,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獲取一切信息。尤其年輕人,新媒體已經成為他們衣食住行獲取信息和幫助的重要途徑。從媒體屬性上來看,已經從自上而下的信息發布變化為人人拿起麥克風成為發言者,大量的信息、話題通過網絡迅速傳播、擴散和發酵。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越來越弱化。

當前,人們通過互聯網獲取新聞、知識、信息交流、娛樂,支付,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截止2015年末,我國有6.88億互聯網網民,其中,使用手機上網已有6.2億之多,在全球網民排行首位。網絡信息傳播的物理通道已經發生本質性的改變。一是客戶端使用。豐富的各類客戶端提供了人們吃行玩住多元化的個人平台,讓各類人群社會需求得到無限滿足和延伸,而且今天全球智能手機總量中,我國智能手機已經佔到四分之一﹔二是雲計算服務。以大數據為基礎推進人類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和服務共享,提高社會的運行效率,使生活更加智能化。

二、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

一個行業面臨變革的時候,也往往是最能觸動反思的時候。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被推向邊緣,我們不敢跨界,就有人敢跨過來“打劫”。互聯網時代,一切變化都有可能。

新媒體在最近幾年備受追捧,原因就在於他的便捷性、時效性、草根性。尤其是微信、微博等自媒體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由的發言者,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隨時接受別人的關注。這種蔓延式的草根文化,迅速的改變著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思想觀念甚至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這種自媒體應用改變了陳舊的信息傳遞方式和社會組織架構,讓人人參與到社會發展、問題訴求當中去,這也是新媒體這幾年為中國社會進步做出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沒有新媒體的時代,紙媒、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長期以來代表著社會主流文化趨勢,傳播模式也是自上而下,避免了負面輿論的傳播,控制了整個社會不確定的盲目和沖動,為中國社會發展做了很好的奠基。

新媒體的產生和傳統媒體的發展並沒有互相排斥,所代表的文化內容和新聞視角也不是不可調和的。隻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滲透互相配合才有利於生產更高質量的新聞和發出最有價值的聲音。走融合之路是二者發展的必然出路,兩種媒體的有機結合是當前新環境下能使新聞價值最大化,產生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例如當前微信、微博的傳播,幾乎覆蓋所有行業,任何類型的信息可以依靠這兩種渠道傳播,也有利於強化輿論引導機制,打造現代媒體新標杆。

互聯網新技術正在改變著信息交流的結構和模式,進而使公共信息的提供、社會關系的經營、社會結構的演進都在發生重大變化。首先,網絡之間相互融合:當下各類網絡的融合已經成為趨勢。廣電網絡、互聯網、通訊網絡日益融合,從生活到工作中人與人的信息傳遞形成了一網多維的傳播體系。其次,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傳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新興,越來越多的人群成為自媒體人,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源頭進行傳播。第三是交互關聯:網絡的發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和結構,也改變了社會結構的組成,以微博為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網絡大V,有著龐大的粉絲群,他們可以隨時發聲,粉絲可以關注留言,以遠遠超越社會位置和文化背景,讓信息交流改變了社會關系網。互聯網讓人與人交流變得更近,為每一個人提供了信息傳遞的平台,也構成了一張無形的信息大網。因此傳統的自上而下式的媒體傳播方式已經被互聯網所顛覆,媒體轉型融合已成為發展的趨勢。要加大技術革新、制度創新、更新觀念,為媒體融合發展建立完善的機制保障,更多的激發新興媒體創造能力,為我國媒體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人民打造文明的輿論陣地。

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對策

事實表明,隻有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發展,才能使媒體綜合競爭力發生本質性變化,使媒體新聞產業鏈條加長,又能提高新聞產品的選擇性。不但整合了新聞資源,提高了新聞時效,擴大了媒體影響力。目前,國內各家媒體紛紛進行嘗試,探索自己的全媒體融合之路,與時俱進,揚長避短,加強新聞從業人員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不斷改進新聞傳播方式方法,最終才能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達到更好的融合發展。

(一)要具備全媒體能力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受眾的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每一個信息的接受者都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要求信息傳遞准確、迅速,甚至要符合他們的性格特點。因此,產生了種類繁多的新媒體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這就對廣大新聞從業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要求,不再僅僅是文字、圖片記者,要成為全媒體時代中“全能型”記者。首先要突破傳統新聞表達方式,有全媒體思維,根據不同媒體產品,靈活掌握語言技巧,比如在做微信公眾號稿件時,語言要幽默、輕鬆,掌握文字技巧﹔學會利用H5、長圖等流行的元素制作新聞,傳播新聞。其次,要掌握多崗位的工作要求,全媒體時代,要求媒體人採編合一,會寫稿、會攝影、會剪輯、會使用新媒體軟件后台,能熟練掌握新應用操作設備。

(二)以服務客戶群體為本

當今社會人們信息需求存在差異化,獲取信息的途徑也發生深刻的變化,不同年齡、職業、愛好的人對信息有著不同需求,如果無法按照客戶需求准確的提供信息服務,就無法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因此,要想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很好的融合,就要把握好互聯網發展趨勢,掌握客戶信息需求和訴求。迅速適應新興媒體平台使用,通過各種生動、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實現信息傳遞。對於網站用戶,可以用豐富的文字圖片表達﹔對於微博、微信用戶,更看重的是絢麗的圖片和簡單生動的語言,根據不同受眾不同的表達,隻有這樣才能多層次滿足大眾需要。

(三)增加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互動

傳統媒體有著其獨特的傳統價值理念和深度,而新媒體有著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制作有創意的特點,推動媒體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受眾的需求,新媒體要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尋找最佳切入點,運用好新聞源,拓寬新聞傳播渠道,打造新聞產業鏈條。在實踐中,要加強新媒體各類平台互動,制作高質量、有深度、有創意的專題、H5,擴大傳播途徑,逐步增強媒體融合度,新媒體的興起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的沒落,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

(四)培養復合型採編人才

在媒體融合大趨勢下,傳統媒體的採編人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僅僅滿足寫稿、編輯是遠遠不夠的。要適應全媒體採編發展方向,必須要調整採編人員選用、教育和培訓。選用人才時,多選擇年輕的,迅速接受新鮮事物、有創新頭腦的新聞人才﹔通過繼續學習,促進傳統媒體新聞人才從單一的寫作向符合型採編人員轉變,要適應採、編、設計、整合以及新媒體傳播技巧和能力。

(五)推進媒體融合法律建設和監管

2014年被稱為“媒體融合元年”,近年來,各地加快媒體創新探索,為媒體發展尋求一條可行之路,但事物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加快新媒體立法。目前網絡造謠、詐騙、惡意吸粉等情況頻頻出現,負面信息也層出不窮,首先,應考慮制定有關新媒體管理的專業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新媒體內容、言論、行為。同時,完善健全新媒體管理辦法,為今后媒體發展做好鋪墊﹔其次,加強日常管理。當下網絡新媒體種類繁多,服務方式眾多,應建立和完善新媒體輿情搜索、反應機制。對近期熱點問題、重點網站開展24小時監測,及時溝通處理輿情動態,為營造網上正能量和輿論方向做好基礎工作。此外,各地網信辦應建設更完善的技術監管平台,增強不良信息的防御能力,規范新媒體的管理﹔第三,加強媒體人自律。要根據新媒體發展需要,組織開展媒體人自我學習和培訓,增強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帶頭傳遞網絡正氣。

參考文獻:

[1] 邵蕾.新媒體與青年亞文化的變遷[J].當代青年研究,2012(5).

[2] 熊澄宇.新媒體研究前沿[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 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4] 彭蘭.中國新媒體傳播學研究前沿[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