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防范手機依賴症 媒介素養應成"必修課"
(數據來源:2017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思想薈】
兩會期間,關於新媒體的話題引起了許多代表委員的關注。應該如何科學看待新媒體時代的海量信息?在享受手機帶來的種種方便的同時,過度依賴手機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甘肅省隴劇院副院長雷通霞代表,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文聯主席南帆委員,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代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關機越來越難”症結何在
當那些駕車看手機導致車禍、家長隻顧玩手機導致孩子玩耍受傷等新聞不時見諸媒體時,人們不禁發問:現代人為何對手機如此依賴?
“一部手機可以連接一個人所有的社會關系,通過一個簡單的號碼就能找到一個人,無論他在天涯還是海角,這在以前隻有在神話傳說中的‘魔法師’才能做到。當手機與互聯網連接起來以后,它的功能就更加強大。它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社會關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南帆委員認為,手機已經闖入私人空間,甚至讓人產生了嚴重依賴。
“人們對未知可能性的向往,似乎比對眼前人和事的興趣要大。很多人樂此不疲地刷微信、看新聞、發微博,這與現代人普遍的社交飢渴症有關,也與想介入他人生活的欲望有關。”南帆委員說。
在錢念孫代表看來,現在打開手機,就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不僅消耗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進入沉浸狀態是啟發創造力的基礎,而響個不停的手機提示音讓人無法專心致志,創造力多少也受到影響”。他認為,對手機的過度依賴還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長時間看手機既損害視力,還干擾正常生活節奏和作息時間,甚至會影響友情親情。
“關機越來越難!”南帆委員說,“沒有手機的陪伴,許多人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有種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拿起手機,就不由得興奮起來,好像連通了整個世界。”
信息在“爆炸”,人要清醒
隨著移動媒體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內容也呈數量級增長。在手機上,各式各樣的信息發布平台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信息傳播,一些“垃圾信息”“有毒信息”也混雜其中。
“現在手機上各種信息良莠不齊,有益的東西多,錯誤、有害的信息也有,對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響。一些青少年沉迷於手機游戲,或者沉溺於手機的其他娛樂功能,對他們的學習成長很不利。”雷通霞代表說。
南帆委員認為,一個人的空閑時間有限,去玩手機還是陪伴家人,這取決於兩者在他心中的位置,“如果你的工作生活不願被外界打擾,那就放下手機,等忙完了工作,有空閑時間再去理會手機。其實,在地鐵上利用空閑時間看手機無可厚非,關鍵是這些內容在你整個知識體系中佔多大比例。”在南帆委員看來,全媒體時代,公開發布信息的門檻降低了,“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首先要學會辨別信息的真偽,要明白並不是所有信息都值得信賴。其次是區分哪些信息對自己有價值,即信息的取舍問題”。
錢念孫代表也認為,信息爆炸的時代,更需要發揚人的主體性,始終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公序良俗作為判斷信息價值、取舍信息的標杆。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判斷是非的能力,提升面對種種誘惑冷靜理智把控自己的能力。”
媒介素養——一門“必修課”
手機只是個工具,既要認識到它帶給現代生活的各種便利,也要認識到它的一些負面效應,在此基礎上,人們才能主動篩選信息。如何辨識、使用媒介及信息,並借助這些信息更好地發展自身,這正是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
目前,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狀況不容樂觀。媒介素養教育還沒有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規劃,隻在發達城市的個別中小學以及一些大專院校有相關課程。相較於我國社會媒介的發展程度,媒介素養教育嚴重滯后。
雷通霞代表認為,有必要把媒介素養課程納入國民教育的各個階段。不僅要教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取舍信息,而且要針對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加強宣傳教育,避免他們被網絡上的虛假信息誤導。從長遠來看,通過媒介素養教育,有利於防止人們患上“手機依賴症”,回歸真實生活,珍視身邊人。
“當看到有人沉溺網絡荒廢學習工作,有人遭遇網絡詐騙乃至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損害,還有人利用各種信息平台散布不良信息時,我們更加迫切地感覺到,加強全民媒介素養教育,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和民族,都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錢念孫代表說,正確地辨識和使用媒介及信息的能力,應當成為全媒體時代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南帆委員提出,應盡早規劃媒介素養教育,讓人們“爭取做媒介及信息的主宰”。(本報記者 龔亮 王國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