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這些兩會融媒產品,總點擊量數億,背后竟是……

事兒姐 研究事兒
2017年03月16日16: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今年兩會,媒體報道盛況空前。圖解、數讀、視頻、H5、直播、二維碼、VR……“十八般武藝”驚艷輿論場。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首次常規化啟用,全社新聞報道的數量、質量、分量全面升級。光融媒體產品就有90多件,光微博直播就有39場,“現象級”產品比比皆是……

事兒姐邀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煮酒話媒工作室“媒郎”,請他亮一亮兩會報道“人民系”融媒產品的“琅琊榜”! 

1 人民代表習近平(微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統籌策劃室副主編余榮華:

制作這個微視頻,首先是策劃選題,撰寫方案,爭取立項。項目通過后,新媒體中心組織了跨部門的8個編輯完整工作一周:撰寫詳細腳本文案。搜集圖片音視頻素材,特效處理、配音,剪輯制作完成。其中,除了特效處理和配音是由外部團隊支持外,其他都是我們自己的團隊完成的。

【媒郎點評】

微視頻,是風口,

政治傳播露一手。

圖片閃回配原聲,

情感共鳴立馬有。

若問何處可精進?

故事細節說不夠。 

2 融兩會(系列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總編室要聞四版編輯許諾、胡安琪:

兩會期間,卡通形象“融小聞”活躍在人民日報要聞版的視頻欄目中。“融小聞”取 “融合新聞”之意。他身穿正裝,充滿正氣,又略帶萌感,給嚴肅的時政報道帶來清新時尚氣息。

嚴肅的時政新聞與靈動的動畫形式,看似“水火不容”,實則“相得益彰”。受眾最有效的閱讀時間集中在3分鐘,動畫無疑是單位時間內信息量最大的方式之一。為了增加用戶黏性,我們用固定的品牌形象將系列報道串起來。這可是人民日報首次出現的固定卡通形象講述兩會新聞的視頻融合欄目哦!

我們通過多次討論,決定讓“融小聞”出現在不同的工作生活場景中,能說話,有動作,解讀中央政策、分析統計數據、反映基層心聲,將部長通道、會風會紀、代表履職等專業話題通俗化、直觀化、動感化,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融兩會”的9期動畫均由我們自己設計形象、撰寫分鏡、配音錄制、制作動畫,生產全流程融合。“融小聞”說什麼話、怎麼說也很講究,每個內容和場景都經過編輯們的反復修改。為了追求時效,基本保持了一天一期的頻率。

【媒郎點評】

融小聞,不高冷,

清新詼諧談時政。

創新話語轉方式,

說的都是真新聞。

若問何處可精進?

動作聲音夠沉穩。 

3 兩會版《成都》(MV)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辦公室主任苗苗:

MV以一名年輕人帶著相機走上城市街頭,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為主線,傳達了“夢想”“春天”“奮斗”等元素。在發布時機上,創作團隊考慮到這首歌的旋律和詞很適合夜晚聆聽,所以選擇在3月5日人大開幕當天稍晚時推出。一經推出,反響熱烈,讓受眾感受了不同以往的兩會。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理論評論室副主編、“文藝九局”工作室牽頭人董陽:

創意來自人民日報社招生面試題——“請你為今年人民日報的全國兩會報道策劃一款新媒體產品”。面試時,一位90后同學提出用民謠改編歌曲,從年輕人的角度唱兩會、唱中國。從這個想法出發,我們2月23日有了靈感,24日著手討論,立刻聯系詞作者、歌手,最終在28日完成了整首作品。

《成都》的知名度、傳唱度非常高,年輕人的接受度也很高。出乎意料,趙雷非常願意重新演繹,並完成了更為大氣、振奮和正能量的作品。

【媒郎點評】

成都街頭走一走,

兩會期間新感受。

黨報請來名歌手,

春天為夢來奮斗。

若問何處可精進?

歌曲好聽更上口。

4 “晨美麗”的兩會聊天指南(系列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可視化組負責人魏賀:

兩會年年開,有些看似常規背后卻有深刻內涵的知識,卻未見得人人都知道。

中央廚房和“文藝九局”“ 半畝方塘” “碰碰詞兒”等多家工作室聯手行動,以輕鬆幽默真人脫口秀的方式向互聯網用戶介紹諸如“兩會為什麼3月開?”“政府工作報告是怎麼制定的?”“我的意見如何讓代表委員知道?”等兩會冷知識,對這一國家基本政治制度進行科match普,受到網友歡迎。

【媒郎點評】

早安兩會晨美麗,

快言快語冷話題。

互動問答一分半,

動畫生動有提示。

若問何處可精進?

技術支持更給力。 

5 兩會侃侃談(系列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評論部新媒體評論室主編、“思聊”工作室牽頭人姜赟:

“兩會侃侃談”是本報評論員第一次集體視頻秀,也是探索將版面的頭條視頻化的創新之舉。

這些視頻,是新地平線工作室、2050工作室、思聊工作室聯合創作的,借助輕鬆活潑的形式,實時解讀兩會熱點,內容上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同時為海外網民熟悉中國政治文明提供一扇窗口。

許多網友感慨,視頻評論的形式“讓人民日報這樣高大上的官方媒體頓時變得親民了許多”﹔評論員“既能寫出深刻華麗的評論,又能講故事似的輕易概括一件事”,讓人“刷新了對評論員的印象 ”。

在內容方面,網友也給予極大地肯定。“漁舟唱晚”說:每一句精彩深度的評論都濃縮了評論員背后辛勤的斟酌與考量,正是他們的耕耘帶動了更多人站在更高點去解讀更全面的當下中國。

【媒郎點評】

侃兩會,聊政事,

文韜武略有陣勢。

激揚文字寫評論,

瀟洒表達當主持。

若問何處可精進?

巾幗妙筆多幾支。 

6 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動畫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黨建採訪室副主編、“一本政經”工作室牽頭人姜潔:

創意來源於我的閨女最近愛看的動畫片和繪本。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故事,例如《西游記》《女媧補天》之類。在討論民法總則草案亮點時,正好有一條說到胎兒將享有遺產繼承和接受贈予的權利,於是就想到了哪吒曾在娘胎裡呆了三年多的梗,決定以哪吒為主線來講故事。

開始的想法是想做成幾個小游戲,但是感覺太零碎,交互太多,加載會慢。在與報社媒體技術公司溝通后,我們先后多次修改腳本,確定為動畫短片的形式。一開始講了五個故事,后來覺得篇幅太長,刪了一個故事,最終形成現在的腳本。

【媒郎點評】

民法總則出草案,

各路解讀來把脈。

三頭六臂小哪吒,

四個故事說明白。

若問何處可精進?

出個系列人更愛。 

7 Word兩會我做主(rap動畫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政法採訪室記者張洋:

“兩會民主”如何體現?在政治文化部副主任張毅帶領下,我們巧妙運用rap動畫新形式,讓“硬話題”“活”起來。

既為“兩”會,代表、委員務必把握平衡﹔既為“民主”,知識闡述不可少﹔既為面向廣大受眾的融媒體產品,讓更多的人點擊它、喜歡它,是我們的追求。為此,本部門的趙婀娜、張洋、徐雋等人扎扎實實下了一番苦功夫:把枯燥的知識“譯”成極具動感的歌詞,把嚴肅的會場“變”成充滿活力的鏡頭。細節力求精准,節奏強調活潑,效果追求最佳。

我們設定了一個虛擬“小人物”角色,從“得了得了”到“有理有理”,從“服了服了”到“拜托拜托”,通過有層次的台詞設計,增加了故事情節,回應了社會關切,受到歡迎和好評。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社交媒體運營室副主編徐丹:

時政類的“硬”話題如何吸引受眾特別是年輕人關注?這是我們在創制這款新聞產品時的思考。

借助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契機,我們結合政文部的內容優勢和新媒體的網絡敏感,兩名編輯創作文案,新媒體運營人員商定以rap動畫形式展現,再交技術公司制作。

一般來說,這樣的產品需要1-2個月的生產周期,但這次我們需要趕在兩會前的3月1日推出,所以僅用14天就在“人民系”媒體整體推出,收效很好。

【媒郎點評】

動畫rap混搭風,

代表形象有點萌。

兩會民主什麼樣?

一個逗哏一個捧。

若問何處可精進?

角色設計更形象。 

8 厲害了我的兩會(系列播報)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周刊編輯室主編、“半畝方塘”工作室牽頭人、“厲害了我的兩會”節目主持人趙婀娜:

《厲害了我的兩會》是兩會期間,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的一檔視頻特別節目。日播,每天5分鐘。前半程是我來做“正經”的新聞播報,力求生動、風趣、活潑的表達,將當天最值得關注的兩會新聞,用串燒形式展現出來,讓嚴肅的新聞變得有趣而接地氣。后半程是本報知名才子李智勇的新聞點評,同樣力求接地氣的表達,將嚴肅新聞點評得生動有趣。

我們的節目推出了13期,像《飛花令說民法總則草案》《這些事兒都和你的錢袋子有關》《傅瑩亮相,看她見招拆招》等都很受歡迎。

【媒郎點評】

我的兩會厲害了,

才子佳人來播報。

一點評,一串燒,

如此搭配效果好。

若問何處可精進?

幽默特效多點料。 

9 全國兩會喊你加入群聊(互動H5)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統籌策劃室副主編余榮華:

好的產品首先源於一個好的創意和策劃。

從創意上說,我們希望策劃推出一些能夠形成“現象級傳播”的H5產品,所以選擇了“朋友群+好友”的形態。朋友群容易產生貼近性和參與感,“@用戶”“發紅包”增加了互動性和趣味性。我們把工作語言、政策性信息“轉譯”成老百姓很容易聽得懂的話,對話過程中還插入飛機、火箭、新能源汽車、總理體驗騎飛鴿自行車等動圖,讓用戶成為傳播鏈上的“志願者”。

這個H5從創意到制作、調試、推出,一共花了約20天時間,至少經歷兩次比較大的調整。

【媒郎點評】

新媒體,創意好,

總理給我發紅包。

朋友圈裡真熱鬧,

祖國發展見成效。

若問何處可精進?

增加互動則更妙。 

10 2017我來北京開兩會(互動H5)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黨建採訪室副主編、“一本政經”工作室牽頭人姜潔:

做新媒體一定要“大開腦洞”,不要被已有的形式和內容限制。敢想才能出新品。受網易2016娛樂畫傳和神奇手繪一鏡到底的啟發,制作團隊決定採取“畫中畫”形式,展現兩會議程的全過程。

這款產品從策劃到上線大概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團隊採取項目負責制,先由兩名編輯策劃、寫腳本,技術制作用了8天時間。3月4日20:30正式上線,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微信公眾號、群聊等方式傳播。

制作這款H5,最大的難點在於技術實現的效果和時間之間的矛盾。最初策劃的腳本更加豐富有趣,但限於技術和時間,最終呈現出現在的版本。

【媒郎點評】

手繪漫畫見功力,

一鏡到底有深意。

融合發展工作室,

一本政經搞創新。

若問何處可精進?

內容提升更帶勁。 

11 當你老了,有我在呢……(創意短視頻)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總編室報網互動室主編、碰碰詞兒工作室負責人劉莉莉:

創意來源於嚴峻的養老現實。老齡化社會+二孩時代到來,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是負擔嗎?父母、子女最擔心什麼?結合兩會的養老話題,有了這組策劃。

我們先后聯系了近10組家庭,最后選定3家。為了讓兩代人能打破含蓄敞開心扉,決定採用“背對背”的採訪方式,精心設計了對照式提問﹔為提升視覺品質,首次嘗試雙機位、三燈位、白色幕布的“移動式影棚”拍攝。

最終,我們從三四個小時的視頻素材中,四易其稿,打磨精編出5分半的短片。3月13日19點上線,全網自主轉發,相關文字稿也在兩會特刊落地,形成“一次採訪、多種生成”。

工作室隻有3個人(另有兩名實習生),如何靠有限的人手,完成從策劃、拍攝、到文案、剪輯、推廣的一條龍作業?團隊成員既分工明確又都身兼數職。

做融媒體很辛苦,眼睛時刻看,腦子時刻轉,但心一定要定。無論哪一種媒體介質,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求真”:真情實感、真知灼見,走心才會戳心。無論什麼時代,都需要肯下笨功夫的傳播者。

【媒郎點評】

社會現實出創意,

視頻聚焦真問題。

時間都去哪兒了?

世上最貴乃情義。

若問何處可精進?

后期制作能再細。 

12 創意圖文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理論評論室副主編、“文藝九局”工作室牽頭人董陽:

兩會前,我們把報道方向定為:熱點文藝話題的提案和觀點。理由是:兩會報道的重頭是觀點新聞,文藝熱點又是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恰好針對熱點文藝問題發表觀點,又是文藝九局的定位。這篇報道的閱讀量之大,超出我們的預料,確實得益於這種“天時地利人和”。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文學編輯室編輯、“文藝九局”工作室成員王子瀟:

這篇作品是文藝九局“一周文藝輿情”的欄目文章。兩會伊始,我們每天對文化界別委員們的提案和言論進行深入關注,並以周為單位進行信息篩選、輿情分析和“干貨提煉”,最后確定年輕演員藝德養成、褻瀆經典歪曲歷史的不正之風、用中國故事傳遞文化自信三個話題,這三個話題也是當下文化界具有廣泛關注度和代表性的熱點話題。在點評部分,我們力求用精煉活潑的“銳評”直指問題,表明觀點,盡力用適合互聯網閱讀的語言風格和思維方式去寫作,可喜的是收到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媒郎點評】

文藝熱點有說頭,

九局冷觀小鮮肉。

追名逐利求虛榮,

藝德世風出紕漏。

若問何處可精進?

隻讀圖文覺不夠。 

13 2017兩會“入場券”(互動H5)

【主創者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可視化組負責人魏賀:

這款H5的創作靈感源於一次頭腦風暴,選取的是電影院選座的創意,本來還考慮加入一些VR元素,比如根據不同座位呈現不同的會場場景,但后來因為技術成本原因放棄了。創意敲定后,編輯團隊就開始制作文案,然后交給技術團隊制作。

用戶在這款H5中可以點擊“搶票鈕”抽獎,獲得兩會“入場券”,通過虛擬在線選座,觀看全國人大開幕式直播,參與感強。我們選擇在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開始前10分鐘推出,時機把握得好﹔同時優先提供給社內媒體(人民網、海外網和環球網等),之后通過媒體供稿群再供各地黨報黨刊。之后,我們也向新浪、搜狐、網易等商業網站和今日頭條等進行了分發。

【媒郎點評】

年輕人,搞“風暴”,

靈感來自電影票。

抽獎中彩選座位,

今年我來當代表。

若問何處可精進?

視覺效果盼更好。 

這些融媒產品

形式新穎,頗有內涵。

事兒姐

眼花繚亂,腦洞大開。

您能感受到人民日報的權威性、影響力和創新度,

還有小伙伴們的洪荒之力嗎?

【有道是】

兩會報道觀盛會,

新聞大餐多鮮美。

排序不是排座位,

研究事兒有感喟。

融媒產品來炫技,

內容才是真品位。

今朝報道有余味,

來年兩會再相會。 

撰稿:戴莉莉、薛貴峰 制圖:王向令 統籌:戴莉莉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