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株洲日報社:不能頭頭是道說,縮手縮腳做

趙先輝
2017年03月21日13:2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能頭頭是道說,縮手縮腳做

以創新適應轉型,以堅韌破解困局,以業績化解憂慮,株洲日報社憑借主動出擊,不等不靠發展新媒體,正引領著株洲新媒體建設的進程。

完善平台才能爭取陣地

株洲日報社抓住微信、今日頭條等發展的窗口期,下決心發展了23個各種形態的公眾號、頭條號、微博賬戶,新的傳播矩陣完備。株洲新聞網、株洲網、I株洲錯位發展從依賴紙媒跨越到自力拓展,形成了“以紙媒為基礎,PC端、移動端為引領,戶外端為延伸”的新格局。同時,至2016年年底,株洲日報社新的採編系統基本建成,並已試運行,為深度融合准備了技術基礎。

媒體融合要懷揣闖與試的擔當,為此,株洲日報社整合採編力量,組建團隊,打破了一個人、一支筆採寫報道的方式,文字、圖片、視頻乃至直播同時出擊,視頻、虛擬現實、H5制作齊上陣,報紙的記者也走入鏡頭,當上主持人,出現在視頻中。同時,打破紙媒單一發布模式,採用紙媒、PC端、移動端、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多種渠道推送,報道當天到達,用戶及時閱看,一些信息還做到了精准推送。

當然,也應該看到,地市報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轉型融合都與時代要求存在著差距,無論是宣傳工作還是經營業務都與各方期盼有著距離,還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缺乏居安思危、求新圖變的危機意識,融合發展動力不足﹔對融合發展研究不深入,路線圖、時間表不明晰,總體設計不夠,相融還處於表層狀態﹔敢闖敢試的勁頭不足,不敢不願把品牌信譽這個最大的資產利用起來,導致經營拓展力度不夠﹔心態語態形態沒有徹底改造,常常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縮手縮腳等,這些問題都必須切實加以重視和解決。

報業新格局要有新作為

今年是株洲日報社創刊60周年。從發展歷史看,60一甲子,理應有新的面貌﹔從媒體大勢看,不進則退的局勢,倒逼株洲日報社往前走。

黨報黨網是黨的政策和聲音的傳播者,政治家辦報辦網,不是說辦報人是政治家,而是要求媒體站在政治的高度把握輿論導向,從政治的角度掌控新聞報道,自覺把“四個意識”落實到新聞宣傳各方面、全過程。

表達方式,應內核姓黨、語言活潑。用戶閱讀習慣在變化,板起面孔就會丟掉受眾,緊貼時代才能贏得點贊。研究移動時代閱讀變化,做到時政新聞民生表達、民生新聞主流表達,把需要傳播的觀點、信息融入娓娓道來的筆觸中、直觀可視的敘事中、表情達意的報道中﹔讀圖化時代要改變新聞呈現方式,讓直觀的圖片、圖表取代冗長的信息,實現文字、圖片、音視頻“三位一體”,達到可視化、趣味化、互動化的效果。

移動優先推進深度融合

媒體融合已經到了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成為信息傳播的新常態。株洲日報社緊跟發展趨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把融合發展推向更深的環節、更高的層次。

打造移動優先的傳播矩陣。株洲日報社已經有了新聞客戶端、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以及微視頻、微直播等移動傳播渠道。接下來應發揮日報、晚報的專業採編優勢、信息資源優勢、媒體品牌優勢,強化用戶意識,將獨立運行的各媒體採編平台統一整合,形成“一次採集、多種產品、多媒體傳播”的工作格局﹔應打破新媒體隻做紙媒信息發布二傳手的尷尬局面,搶佔第一時間、第一落點,即時採集、即時推送、快速反應、迅速送達,逐步形成移動先發、網站支撐、紙媒強化的發布時序﹔改變時政報道內容完全雷同、一個面孔的現象,在保持移動新聞與紙媒品格一致的前提下,形成“兩微一端”求快、網絡求全、報紙求深的發布模式。同時,還應適時建設音視頻傳播渠道,運用微視頻、微電影、微動漫等方式,推出各種樣式和形態的新聞產品。

培養移動優先的媒體人才。全媒體傳播需要全媒體人才,經過多次重大戰役式報道,株洲日報社很多編輯記者脫穎而出,這也說明在採編隊伍中能夠挖掘出具備全媒採編潛能與素質的人員,現在關鍵在各級領導怎麼看、怎麼用。人才不是天生的,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現在的大學也沒有培養出“十八般兵器”都能使的全媒體人才。

為此,傳統報業必須在干中培養,在實踐中培訓。一方面,要推動現有人員融合轉型,通過重大報道的實戰演練、重點人員專題培訓、外出學習觀摩交流、有計劃有組織的業務研討等方式,引導現有人員向全媒體記者、全媒體編輯轉型。另一方面,要打通紙媒與新媒體人才使用通道,建立報紙和新媒體交流輪崗機制,有計劃地把有培養前途的記者、編輯交流到新媒體平台上去摸爬滾打,通過實踐積累,改變觀念、提升技能。此外,還要研究設計適應移動優先的考核評價體系、職級晉升制度、薪酬分配辦法,稿酬向獨家、原創、首發傾斜,與首發率、轉載率、落地率挂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