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3期

視覺文化研究中的圖像困境

劉紅心
2017年03月27日13:36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視覺性內容逐漸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在“視覺”熱情如此高漲的時代,各種紛繁復雜的視覺圖像信息刺激著人們的審美感知,雖然給人類帶來認知的無限可能,卻也在潛移默化中抽空了人們的思維,把人們變成視覺圖像技術的附庸。面對如此圖像困境,人們該如何應對成為當下亟待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視覺文化﹔視覺爆炸﹔視覺危機﹔圖像霸權

數字化時代批量生產圖像內容預示著視覺文明的到來,人們經歷著從“語言”為中心向以“圖像”為中心的文化過渡。人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費大量的視覺文化,視覺性內容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消費之中。在“視覺”熱情空前高漲的時代,無處不在的視覺圖像刺激著人們的審美感知,創造了繁榮的“眼球經濟”。基於人們的視覺消費欲求,電子媒介的出現提供了大量可供讀取的視覺信息,刺激著受眾的視覺欲求,其營造出的媒介真實更多地引導著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看”的方式的轉變,使得人們由主動地思考到被動地接受。各種紛繁復雜的影像信息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帶來認知的無限可能,卻也在潛移默化中抽空了人們的思維,給人們的認知帶來無限的挑戰。

一、何為視覺文化

國內外學者較為推崇的是尼古拉斯·米爾佐夫關於視覺文化的定義,他認為視覺文化關注的是視覺事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把本身非視覺的東西視像化,視覺文化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日常生活中視覺經驗的中心,消費者借助視覺文化技術從中尋求信息、意義或快樂。W.J.T.米歇爾認為視覺文化是一個文化建構的問題,是被習得和培養出來的,不是簡單地被自然所給予,視覺文化必將深入地涉及到人類社會。周憲認為視覺文化的基本涵義在於視覺因素,或者說形象或影像佔據了我們文化的主導地位。①孟建認為視覺文化傳播指經由形象媒介,特別是影像媒介,對廣義的可視形象事實傳播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和傳播形態。②

筆者整合了前期學者的觀點認為,視覺文化是區別於傳統閱讀文化而存在的,並且隨著受眾接受信息方式由讀轉變為看,生產商為了迎合受眾的這一轉變,制作出越來越多參差不齊的圖像信息,吸引著受眾的眼球,形成所謂的“眼球經濟”。視覺圖像內容呈爆炸式增長,帶給人們更多的是視覺爆炸和視覺危機的圖像困境。

二、視覺爆炸現象的成因

當代視覺文化中各種影像形式的爆炸性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方式。海德格爾於20世紀30年代預示了“世界圖像時代”的到來③,這暗示著視覺圖像作為人們描繪事物的一種方式被廣泛地使用。在人類傳播史上,圖文相伴一直是傳遞信息的常用方式,人們利用圖文彼此的優長,使得信息得到有效的傳播。但是,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圖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進入讀圖時代,圖像更多地擠壓了文字在表意功能上的空間,動搖了人們長期依賴的文字傳播的主導地位,人們對於世界的理解、把握,更多依賴圖像模式而不是文本。筆者將引發視覺爆炸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兩點:

一是科學技術推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知識和信息的需求成為現代傳播手段更新發展的直接動力,根據保羅·萊文森關於媒介進化理論分析,從報紙、廣播、電視,再到如今的互聯網,不同媒介形式以其獨有的傳播特征在舊有媒介的基礎上整合自身優勢不斷更迭發展。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媒介技術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平台出現在公眾視野,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拓寬,越來越多地依賴媒介滿足信息獲取的需要。技術成為主導社會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攝影和攝像技術的更新發展,使得日常生活中出現大量視像化的內容。

二是人們求知欲增強。傳播手段的多元化和信息傳輸速率的提高,充分調動了受眾的認知積極性。人們認知水平提高,渴望更高層次需求的實現,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自我實現作為最高的需求層次,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表達自己,顯然圖像作為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比文字更具視覺沖擊力。從認知角度看,受眾更傾向於將那些對於自己熟悉的、不費力氣就能獲得和理解的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過程。於是,圖像借助自身傳播優勢,越來越多地進入各種信息獲取平台,受眾在讀圖的過程中對信息獲取幾乎不受限制。於是,越來越多的視像化內容被生產創作出來供人們使用。

三、視覺爆炸引發視覺危機

米歇爾關於視覺文化的定義揭示了視覺文化的視覺性和形象性,這意味著媒介為了迎合大眾需求,制作者更傾向於生產淺顯和通俗易懂的傳播內容。越不用花腦筋、越刺激的內容,越容易為觀眾欣賞和接受。視覺文化時代,人們接受了媒介帶來的大量圖像信息的時候,更多的是不加思考的接受。電子媒介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視覺圖像的泛濫,刺激了人們的視覺感知能力,它所帶來的視覺爆炸引發了視覺危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認知能力的下降。印刷媒介時代,人們往往採用閱讀的方式獲取信息,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長期以來的閱讀習慣使人們形成了富有理性的邏輯思維習慣。現如今,視像化的內容佔據更多的空間,成為媒介內容的主要傳播方式。但是,文字語言所呈現給人們的豐厚的表意內涵是圖像不具備的。當然,並不是否定圖像表意效果,視像化內容帶給人們的內容更多的不需要人們耗費太多精力去思考。淺閱讀時代,部分人不再去思考,完全相信、輕易接受圖像傳達的信息,成為技術的附庸,導致整體認知能力的下降。

二是獲取信息費時費力。視覺圖像多元化及獲取平台多樣化使得人們在獲取需求信息的時候變得費時費力。技術的快速更新發展,在生產出多元化視覺圖像的同時也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獲取平台,人們可以借助這些技術平台獲取海量信息,實現自我的滿足。傳統文字的表意效果被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像弱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圖像來感知世界。誠然,人們能夠獲知信息得益於這一改變,但是面對如此多的圖像以及獲取平台,如何在紛繁復雜的視像化世界裡快捷、高效地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成為關注的焦點。

三是視覺圖像承載信息的真實性降低。數字化網絡技術以其強大的圖像造型功能,直觀而逼真地實現影像表意。本雅明認為在機械復制時代,復制消弭了原創,無論復制還是拼貼,都是對於作品價值再解釋。波德裡亞指出數字媒介的擬像和仿真能讓圖像表意成為虛擬真實(virtal reality),創造出比真實更真實的虛擬真實的物象。從本雅明到德波到波德裡亞,視覺文化經歷了從復制到奇觀到虛擬的過程,這也意味著人類思維方式的轉變。圖像傳播以其“圖的真實”表征著現實生活中的“原型真實”和傳遞著“媒介真實”,從而最終建構著人們對媒介意識中的“觀念真實”。④對於視覺圖像承載信息可靠性的質疑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四、視覺危機帶來圖像霸權

提到視覺危機和視覺爆炸,不得不談當下學者對於“圖像霸權”的研究。“霸權”是意大利馬克思主義思想家葛蘭西首先提出,最初是作為文化研究的內容被廣泛採納。“圖像霸權”則是指在傳播活動中,圖像等視覺化的內容逐步取代文字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主導著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消費文化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視覺傳播的過程,圖像傳播的優越性使得文字成為了圖像的附庸,圖像作為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越來越受到推崇。“圖像霸權”對於社會的影響主要作用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受眾接受信息方式的改變。傳統的以文字為主導的表達方式下人們所建構出的理性的思考和審視方式被以圖像為主導的表達方式消解,越來越多地受到感性化內容的影響,人類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思考方式受到挑戰。

二是對上層精英文化階層提出了挑戰。在傳統讀文時代,語言所具備的符號學特性,認知水平的高低分隔了成人與童年,產生了童年的概念。而文化水准的差異又導致文化標准的存在,語言文化世界裡熟知語言的上層文化精英們掌握了絕對話語權。視覺文化中文字地位相對削弱,使得原先處於霸權地位的精英們走向衰落。

三是改變人們的認知方式。印刷媒介時代擁有特殊表意功能的文字,建構了人的審美情趣和抽象思維能力。視覺文化時代,影像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認知方式。米勒曾憂慮文學的終結,誠然,電子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視覺信息的爆炸式、碎片化的出現,改變了受眾的認知方式。

五、圖像困境的解決策略

面對新技術環境下視覺信息普及帶來的圖像困境,作為主體的人首先應當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以辯証的眼光看待視覺圖像信息,反思如何化解圖像困境,追求和諧共生的圖文關系。

1.重建閱讀文化。圖像文化時代追求的是淺閱讀的方式,這體現出了消費主義的傾向,感性超越理性成為審美的主要特征。對待淺閱讀、碎片閱讀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視文學的力量,重視培養人們的思考能力。文字在“圖像時代”中雖處次要地位,但卻具有抵制視覺爆炸趨勢下“圖像霸權”的重要功能。

2.追求深度化的視覺文化。挖掘圖像文化的內涵,抵制圖像淺薄化、低俗化傾向。圖像文化是人們用圖像這種形式表現和反觀世界,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人與圖像的關系,關注現實生活,減少視覺技術手段的濫用,主張回歸藝術的本來面貌,減少圖像對我們的圍困。

3.提高受眾視覺文化素養,建立正確的審美意識。人作為世界的主體,應該成為圖像符號的主人,而不是視覺圖像的附庸,因此要認識和學會使用新媒介,參與圖像制作與傳播,增強人們對圖像信息的甄別能力,建立一種具備自主性和更加理性的審美意識,避免在視覺圖像泛濫的環境下迷失自我。

4.正視視覺技術的作用,減少對視覺技術的依賴。視覺技術包括觀看的、圖像生產的、圖像傳播的視覺技術,這些視覺技術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文化的格局。⑤我們不能否認技術的創新發展對於建構視覺文化的助推作用。正是由於視覺技術的更新發展,人們的審美認知才會不斷提高。但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消解了虛擬與真實的界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波德裡亞描述的一個仿真的世界。我們必須減少對視覺技術的依賴,主動接觸真實的自然,強化辨別“真假”的能力。

六、結語

本文是基於視覺文化發展過程中圖像的大規模泛濫引起視覺爆炸,從而導致視覺危機的分析研究,對於當下視覺圖像充斥日常生活的現狀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圖像作為視覺的對象物,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在無形當中消費大量的視覺文化,圖像傳播已然成為現代傳播主要途徑被廣泛採用。在視像化內容如此泛濫的今天,我們需要提高警惕,重視閱讀文化,建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正視視覺技術的作用,強化甄別虛擬與真實的能力,避免在圖像困境中被后現代視覺文化所牽制。

雖然視覺圖像成為人們認知水平提升和信息獲取的主要方式,但是筆者認為,在教育領域,視覺文化不會也不能取代傳統閱讀文化的特殊表意功能,文字作為悠久的文化傳承媒介,其具有的延展性闡釋功能是不能被消解的。圖像雖然打破了受眾接受信息的層次限制,讀取信息更加便捷,但是文字表意功能下帶給受眾的閱讀方式、閱讀體驗的感知是不會消失的。視覺文化和傳統閱讀文化將借助彼此優長共同為促進文化發展發揮作用。

注釋:

①周憲.反思視覺文化[J].江蘇社會科學,2001(5).

②孟建.視覺文化傳播:對一種文化形態和傳播理念的詮釋[J].現代傳播,2002(3).

③孫周興.海德格爾選集——世界圖像時代[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889.

④陳紅玉.消費時代的圖像傳播及其媒介權力[J].南京社會科學,2014(11).

⑤劉偉斌.后現代視覺文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