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董卿華麗轉身朗讀者 :因為前20年的使命已經完成

宗煜
2017年03月30日07:51 | 來源:燕趙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央視一姐”華麗轉身朗讀者

  董卿:因為前20年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央視春晚、《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2017年一開春女主持董卿人氣攀升。特別是《朗讀者》舞台上,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制作人。如今,在“央視一姐”的頭銜之外,她又被賦予了“才女”和“網紅主持人”等新標簽。

  變化:當制作人獨處的時間幾乎沒有

  做了制作人后,董卿坦言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她有個習慣,手機從不帶進臥室。可最近這個多年的習慣被打破了,她需要通過手機和很多人保持聯系,獨處的時間也幾乎沒有了。

  2016年3月,董卿第一次跟央視導演劉欣提起《朗讀者》的節目創意,當時她就提出“高而不冷”的觀點。節目播出后引發的熱度超出了董卿的預料。她預期的受眾群是50后、60后、70后和80后,讓她沒想到的是90后和00后成了《朗讀者》的主力觀眾。《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后的兩天內,自媒體上與之相關的超十萬閱讀量的文章已經數不過來。第一期節目嘉賓濮存昕讀的《宗月大師》出自《老舍散文》,節目播出后這本書上了微博熱搜榜單。有些此前拒絕過節目組邀約的嘉賓如今也改變心意了。

  在策劃階段,董卿請來很多人,同行白岩鬆、作家劉震雲和導演陸川都在她的名單裡,她當時就像祥林嫂一樣見誰就說。那時候她每天睡眠不足,凌晨4點睡早上8點起,總是睡不著:“我緊張。醒來一睜開眼就想節目的事,想著嘉賓、讀本、故事、后期……第一次錄制的時候,我還是害怕得跟導演說我上不了台了,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沒有力氣再說話了。”

  “要麼在台上主持,要麼在台下為台上的主持做准備。”這是董卿一直以來的工作狀態。籌備《朗讀者》一年裡,台下的工作她通常是和團隊一起完成的。此前她惟一的身份是主持人,台下的工作她都自己在家裡完成。春晚直播前,她一個人待在書房,想象著全國觀眾就在她的面前,“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她開始大聲練習,“音量之大,估計樓上樓下的鄰居都早於觀眾聽到了我的串聯詞。”董卿說:“這些話在我嘴巴裡滾了上百遍,上台才有那個底氣。”

  不錄節目的時候,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董卿一定在辦公室,讓工作人員能找到她。選讀本她要求所有導演必須在會議上大聲朗讀篩選出的文章,兩分鐘后在座的人可以隨意打斷,如果大部分人覺得聽不下去,這篇文章就被淘汰。

  幕后:拒絕在嘉賓朗讀時打字幕

  董卿淚點很低。有一天晚上她翻開《朗讀者》嘉賓斯琴高娃的讀本,想到了作家張潔寫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一書,她花了半個小時翻看了書裡的幾個章節,“哎呀就不行了,哭得稀裡嘩啦的,整個人都不好了。”那天夜裡她熬到四點才睡覺,第二天錄制,九點她起床化妝,化妝師嚇壞了,“臉沒法看了,眼睛腫得睜不開了。”后來她跟同事說:“如果這個人物是想打動情點,但我丁點反應都沒有,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演員趙文瑄隻在電視上見過董卿,印象比較深的是董卿和劉謙搭檔的魔術節目。錄制當天,他第一次見董卿,他跟董卿聊大咪(他的貓)帶給他的改變,“不知道怎麼搞得,就哽咽了。”他說自己以前參加電視節目,也不是沒有主持人想要讓他談傷感話題,但他總是刻意回避太過洶涌的感情流露,那天當董卿坐在他對面時,他打開了情感閥門。

  有些觀眾奇怪的是,《朗讀者》為何不打嘉賓朗讀篇章的字幕。這也是董卿的提議,“當時有人提議在嘉賓朗讀時打字幕,我嚴詞拒絕。我說一定要把讀本展現在屏幕上,用一種特殊的包裝方式,讓觀眾能一行行讀下來,讓他們變相閱讀。”

  轉身:自認前20年使命已經完成

  董卿1994年進入主持行業,當時浙江電視台招聘主持人,她被錄取。兩年后在父母的建議下,她通過考試,成為上海東方電視台的主持。1996年央視春晚在上海開設分會場,當時董卿負責場務工作,那是她和春晚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2002年董卿入央視,2004年倪萍退出春晚,最終央視選擇了董卿出鏡春晚。

  這些年觀眾習慣了各種晚會上的董卿,她也習慣了這樣的自己。2012年是董卿到央視整十年,她覺得該是時候改變了。一年后她選擇暫時離開,去美國南加州大學做了一年的訪問學者。回國后,開始《朗讀者》的籌備。

  “你為什麼要做《朗讀者》?你做主持人駕輕就熟,所謂的行業地位也擺在那了。”周圍有人不理解,包括她一直以來最忠實的觀眾——她的父母。“我前20年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在這些綜藝節目中,我用燦爛的笑容,得體的語言,甚至是美好的服飾喚起了大家的一些記憶,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感受。可那已經結束了。”董卿說,她知道是時候開始下一個階段了:“再過10年,我可能更自信了,自信到我做一個節目可以什麼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機器在院子裡,放一本書在那兒,沒有舞台,沒有燈光,沒有音樂,安安靜靜地說文字裡的故事。”

  宗煜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