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3期

依托微信公眾號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探究

別曉霜
2017年04月06日13:5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以微信公眾號等為代表的新媒體迅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本文通過比較微信和傳統媒體的區別,闡述了依托高校微信公眾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進行了現狀分析,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利用高校微信公眾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在於明確定位導向,內容形式多樣化及運用專業化方面。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

一、引 言

自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微信以來,得益於騰訊QQ巨大基數用戶的轉換,微信的用戶數量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據騰訊智庫統計,截至2016年,微信已經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了7億。可以說,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工具,深刻地改變了信息傳播的總體格局,尤其是通過信息創造、加工及交換方式的一系列改變,加速了人們語言、溝通甚至思維方式的轉變。

微信公眾號是通過微信公眾平台申請的應用賬號,借助微信,以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方式實現和特定群體線上線下的溝通互動。據騰訊微信影響力報告,2016年微信公眾賬號數超1000萬,日發布文章數超70萬,是目前最活躍的新媒體之一。

2016年調查顯示,微信用戶平均年齡26歲,86.2%的用戶在18∼36歲之間,其中大學生是最主要的構成群體。圍繞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強調“切實把網絡輿論引導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重中之重,推動廣大高校師生成為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導高校網絡文化健康發展”[1]。2016年1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在這個方針指導下,應當依據“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靈活運用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統優勢與現代新媒體技術相結合,落實2017年2月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的“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3]。如何緊密結合大學生精神動態和思想實際,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二、依托高校微信公眾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相較於報紙、雜志等傳統紙質媒體,受印刷和發行周期等種種限制,難以第一時間跟進報道的不足,微信以互聯網為依托,信息傳播時效性極強,尤其是以熟人圈為主的封閉式環狀傳播特點[4],信息傳遞帶有私密性,這又不同於微博、騰訊QQ等以社交功能為主的新媒體工具“點對面”、“面對面”傳播,微信公眾號可以“點對點”將內容推動給關注用戶。同時,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的子平台,不僅注冊方便,還能把信息直接推送到關注人的個人手機端,並能通過后續分享和轉發,實現裂變式傳播,使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時事熱點和突發事件,同時迅速表明自身觀點立場 。

與傳統媒體相比,微信不僅以資費便宜、信息收發方便等特征滿足了大學生需要,更重要的是,明確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傳者亦是受者,受者亦是傳者。它更加關注傳播過程中的外部環境影響,鼓勵構建傳者和受者的反饋機制,這就克服了傳播學經典5W模式(拉斯韋爾程式)的缺陷,作為傳播過程兩大主要元素的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原本涇渭分明、一個主動一個被動的地位發生了微妙變化,信息由預設的單向傳遞轉為雙向互動。具體來說,一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微信主動獲取信息,掌握自己想要的知識和資訊﹔另一方面,微信傳播的信息也在無形中影響、塑造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道德觀。

正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在眾多媒體工具中具有這樣獨特的功能優勢,又與大學生群體生活緊密結合,各高校紛紛跟進並越來越注重強化微信公眾平台建設。目前,各大高校基本上建立了校級官方微信公眾號,加之各高校內部依托社團、班級和部門廣泛開設的各種微信公眾號,高校微信公眾號數量和覆蓋面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清博指數發布的高校微信排行榜顯示,2016年活躍的全國高校微信公眾號有2100個,月平均文章推送量在五萬到六萬之間,閱讀量在五千萬到六千萬之間。然而以閱讀量高低衡量,為穩定居於排行榜前十的高校官微發布的文章排序,可以發現與大學生相關的熱點新聞、校園生活點滴排列在榜首,校園人物模范事跡緊隨其后,而純粹直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宣傳、政策報道推送則點擊率不高。

高校學子身在校園,心系天下事,處在身心由幼稚轉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挑戰諸多,形勢嚴峻。網絡空間被稱為繼陸、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空間”,各種思想文化、道德觀價值觀及意識形態產物共存於網絡空間,並通過微信這樣的新媒體工具輸出,“你方唱罷我登場” [5]。從外圍看,西方從未停止抹黑中國,各種攻擊和滲透以不同形式出現在文化舶來品中,既有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侵蝕,也有吹捧夸張西方價值文化的宣揚。在內部,封建、迷信的文化糟粕尚未肅清,還有消費主義、利己主義等觀念的沖擊。迎接挑戰,保持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流影響力,探索依托微信公眾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提高教育實效尤顯重要。

三、利用高校微信公眾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徑

(一)明確定位導向,唱響主旋律

盡管微信具有信息傳播時效性強、覆蓋面廣和影響力大的優勢,但是因其准入門檻低、信息來源多,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真假混雜、難以甄別等缺陷,在良莠不齊的信息流沖擊下,尚未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容易搖擺不定、迷失方向。自媒體時代,促使校園主流文化發展欣欣向榮、社會輿論風清氣正的關鍵在於牢牢掌控話語權,主動發出大量具有先進性代表性的聲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對正確、積極和健康的信息喜聞樂見,不為刺耳的“噪音”、“雜音”所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唱響主旋律,敢於並樂於發聲,主動出擊才能“先聲奪人”。

通過高校微信公眾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目標在於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著力培育大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判斷的能力,從社會、學校和個人等各個層面“旁敲側擊”,教育大學生認清法律制度“底線”,明確思想道德“標線”。引導大學生微信應用自我管理,教育他們學習判斷是非,主動內化有價值的正面信息,摒棄負能量,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善加引導,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充滿自信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依托微信平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的基本點,推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衡量標准的微信內容,大力宣傳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發現並樹立校園典型模范人物,傳遞校園正能量﹔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他們身邊的好故事,找到思想認同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使大學生們易於接受且樂於參與,轉變部分學生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消極怠慢和不配合態度,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的信仰者,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內容與形式多樣化,提高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中提到,“所需要的信仰不能硬灌進去﹔所需要的態度不能粘貼上去。”選擇高校微信公眾平台作為新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做到“入眼、入腦、入心”。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思考借助微信公眾號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隱性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以隱性課程、文化傳統和環境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體驗、分享中獲得身心和個性發展,以及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的活動過程及其方式[6]。隱性教育的特點與微信公眾平台的定位和功能契合度較高。因而,高校微信平台運營首先要秉持“分享”“互助”的理念,以平等、寬容和尊重的態度面向學生,“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讓學生從情感上受到觸動,引發共鳴,從而為其在現實中付諸實踐創造基礎﹔其二,充分結合大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特點,掌握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在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內容具有教育意義和啟發性的前提下,深入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去深度挖掘素材,滿足大學生樂於探索個體價值,追問人生意義的特點,綜合考量這些特點,寫出大學生喜聞樂見、易於共鳴的文章。同時結合學校特色和地域特色,樹立優秀人物典型,充分發揮同齡人的示范效應,激勵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微信號眾多並且趨於同質化的情況下,內容豐富且突出特色、形式多樣且符合閱讀習慣是提高微信公眾號吸引力的關鍵。同時,高校微信號成功營運還能借此打造學校名片,提高學校美譽度,增強學生榮譽感,強化環境育人氛圍。

微信號內容生動活潑,在形式上也要盡可能靈活多樣,與時俱進。其一,圖、文、音、影並茂,版式編排上充分考慮受眾閱讀習慣,給予受眾愉悅舒適的閱讀感受﹔其二,線上線下精准結合,例如通過微信平台組織和發起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輔助傳統教學的“翻轉課堂”、“直播會議”、紀念日、節日等主題活動,“紀念九一八”、“重走長征路”等等。通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接受教育的學生雙向互動,做到線上線下精准結合,相互滲透,潛移默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吸引力。有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多以課程、講座、會議等形式,微信公眾號則是將主動權交出去,關注與否的決定權掌握在教育客體——大學生手中。微信公眾號作為工具和載體,其教育價值的最終體現由客體對象決定,因此需要調動大學生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通過積極正面的良性互動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微信號影響力,精准定位受眾群體開展活動。通過微信平台的后台回復以及留言功能,鼓勵大學生積極給予平台反饋和建議,在有效收集分析大學生們真實想法和呼聲基礎上,不斷創新拓展平台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三)構建組織和保障體系,平台運營專業化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高校“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重視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在內的新媒體陣地建設,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以國家法律政策為依據,在人財物方面強化組織保障體系,保証微信平台建設的專業化運行。

其二,微信公眾平台吸引廣大學生注意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一支能勝任內容採編,運營維護,統籌管理等各項任務的高素質運營團隊。為此,應該組織具有扎實理論素養的思政教育教職員工和具有豐富運營管理經驗的技術人員,大膽吸收政治思想堅定、富有熱情和朝氣的學生干部進入運營團隊,相互配合,明確分工﹔配置工作場所和儀器設備,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科學合理地設置欄目導航,細致做好引導、解釋、輔助、答疑、介紹等工作,整合時事新聞、政策解讀、理論知識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結合微信運營的成功經驗和策略將各項工作落實做細。以哈爾濱師范大學為例,該校共有相關聯的微信公眾平台124個,包含校級、院級兩個層次,有7個活躍的公眾號(WCI值處於300∼500之間),從學生黨建、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開展、教學線上線下互動、知識分享、風採展示等方面,通過扎實的多條微信內容推送收獲了學生們的喜愛,逐漸成為了該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主陣地。

由於微信具備社交媒體特有的裂變式傳播特征,打破了知識單向傳播的形式,即傳播鏈越長,各節點上的信息出現偏差的可能越大,間接地削弱了發布源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直接影響力。這就需要探索培養“意見領袖”、“網絡宣傳員”等方式有序管理微信平台發布的信息,從各個環節上引領輿論導向從而強化控制力[7]。總的來說,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微信公眾號信息過濾篩查、審核和警告處分為一體的監管制度。

開展高校公眾微信號之間的評比和競爭是強化監管的有效途徑。從2014年開始,中國青年報聯合共青團中央發布全國高校微信公眾號綜合影響力排行榜以及相應的文章閱讀量和點贊數量等具體數據,將運行良好、功能完善和有特色的高校微信公眾號作為典型示范宣傳推廣。騰訊微校也每月發布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對入圍特色圖文進行點評,並給予上榜高校微信平台運營團隊獎勵,著力引領網絡輿論導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在重視微信公眾號平台建設的基礎上,各高校應強化管理條例,組織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設的競賽活動,更好促進利用高校微信公眾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J].中國高等教育,2015(2).

[2] 新華網.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新華社,2016-12-08.

[3] 新華網.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新華社,2017-02-27.

[4] 李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台應用研究[J].學術論壇,2016(2).

[5] 劉國新.深刻認識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J].中華魂,2012(4).

[6] 彭小蘭,董建軍.論思想政治教育中隱性教育的四個維度[J].江漢論壇,2014(5).

[7] 王賀.論高校微信公眾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