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3期

“武亦姝走紅”現象的傳播學5W模式解讀

庄 婷,劉 超
2017年04月06日14:2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新舊媒體共同影響信息傳播的今天,信息的傳播呈現出更高效、更快速、更多元化的特性。為揭示新、舊媒體共同作用下信息傳播的結構和特點,筆者借助於“5w傳播模式”,對武亦姝走紅現象進行解讀。結論認為,在傳播者、傳播內容、媒體、受眾的共同作用力下傳統媒體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合力不僅能設置議題而且能形成社會議題、反映社會議題,使武亦姝走紅的同時進一步傳播了傳統古詩詞文化。

關鍵詞:5w模式﹔信息傳播﹔武亦姝

2017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推出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該節目以文化傳承為己任,將文化和娛樂相加,融益智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在如今真人秀節目濫觴的電視熒屏中如一股清泉,自節目開播以來,便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尤其在2月7日播出的第十場決賽中,選手武亦殊以其豐厚的詩詞儲備量及精彩的表現擊敗陳更、彭敏等實力選手問鼎冠軍寶座后迅速走紅,被譽為“國民女神”、“國民才女”等稱號。本文以傳播學中拉斯韋爾的5W模式,對“武亦姝走紅”的傳播現象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一、理論視角:5W模式

1948年,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哈羅德.D.拉斯韋爾在其發表的《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的線性傳播過程模式:誰(Who)→說什麼(Says what)→通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取得什麼效果(With what effects)。該模式清楚的闡釋了社會傳播的基本過程和五個構成要素,揭示了傳播過程的結構和特點,對傳播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

二、5W視角下,“武亦姝火了”傳播現象分析

(一)傳播者:央視品牌效應+國民才女形象

首先,武亦姝走紅依托於央視一套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央視科教頻道自2003年起推出的《百家講壇》系列節目,通過把課堂搬上電視的形式,請專家學者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講解,節目播出后在國內引起了一股收視熱潮,在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奠定了其在文化類節目中的龍頭地位。近幾年,在《百家講壇》勢微的情況下,自2013年起,中央電視台又相繼推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等一系列原創文化類節目,再次強化了其原創文化類節目方面的品牌效應。同時,《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聘請了在《百家講壇》節目中一致受到好評的知名學者——康震、王立群、酈波、蒙曼作為節目嘉賓,延續了文化類節目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主持人則由央視當紅花旦——董卿擔任。如此,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的《中國詩詞大會》自節目誕生以來,就吸引了廣大受眾的目光。其次,武亦姝獨具個人色彩的符號化標簽為其走紅現象奠定了基礎——16歲高中生、長發飄飄、戴一幅圓框眼鏡、豐富的詩詞儲備量、節目中真誠自然的表現及清新淡雅的個人氣質等,復原了受眾心目中的“古代才女”形象,使其圈粉無數的同時不斷地增加話題熱度。

(二)傳播內容:選題內容的接近性+詩詞本身的審美意境

《中國古詩詞大會》作為一檔文化益智類節目,節目的詩詞選題范圍主要是“中小學常見古詩詞”,使受眾感覺會而不難,增強受眾參與性的同時又通過不同的環節設置來增加節目的挑戰性及趣味性,如飛花令環節需要參與者具備豐富的詩詞儲備量才能對答如流﹔而看圖猜詩的環節則需要參與者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反應速度。作為一個高中生的武亦姝,無論是在挑戰者專場還是飛花令環節及看圖猜詩的環節,其對答的詩詞大部分都是受眾耳熟能詳、中小學階段背過的古詩詞,因此,傳播內容的接近性、趣味性帶動了受眾的參與性,從而為武亦姝的走紅奠定了受眾基礎。另外,中國古詩詞本身蘊含的審美意境。誕生於農耕社會中的中國詩詞是中華文化傳承中的一塊瑰寶,重在作者的情感體驗和個人感悟,通過詩詞中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手法營造出無窮的想象空間。其審美意境既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浪漫豪放之美,又有“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委婉含蓄之美。對生活在信息化社會中的人們而言,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詩和遠方”越來越遙遠,但不論古今人類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具有共通性,《中國詩詞大會》在帶動觀眾進行一場詩詞大復習的同時,在寓教於樂中引領受眾一起體味詩詞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感受生活中久別的“詩情畫意”。

(三)傳播渠道:傳統媒體引領、社交媒體跟進的一場新舊媒體“大聯歡”

首先,央視頻道於2017年2月7日黃金時間段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作為“武亦姝紅了”的傳播信息源,使武亦姝的“國民才女”形象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其次,社交媒體跟進報道。武亦姝奪冠后,人民日報和澎湃新聞的官方微博當晚分別進行了及時報道,進行了信息的第一輪擴散。在2月8日∼2月11日,人民日報、澎湃新聞兩家媒體的微信公眾號連續刊登多篇稿件對“武亦姝”詩詞奪冠及相關話題進行跟進報道——2月8日,人民日報官方公眾號轉發了文匯教育的一篇文章,題為《武亦姝詩詞大會奪冠,母校特級教師感受:應試夾縫傳承傳統文化有多難?》﹔2月9號,人民日報官方公眾號轉發了學習小組的文章——《想看更多的武亦姝?中央文件大力支持!》﹔同日,人民日報官方公眾號再次以《被<中國詩詞大會>刷屏,決賽上的這些詩詞你會幾首》為題對武亦姝奪冠現場進行報道。2月9日澎湃新聞官方公眾號以《武亦姝何以為武亦姝?腹有詩書氣自華,隻憑死記恐怕不行》為相關話題進行報道﹔2月11號,澎湃新聞官方公眾號再次以《讀古詩文,本身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為題進行了報道。在5天的時間內主流媒體通過連續的信息報道維持話題熱度不減時,數量巨大的受眾在不斷地參與、互動中提升信息影響力,形成輿論熱潮。在主流媒體公眾號不斷報道的同時,個人公眾號在這股傳播熱潮下迅速跟進報道——如教育類知名公眾號藍橡樹在2017年2月11日以《奪冠后亦姝關手機享清靜,媽媽:希望她低調的成長》一文,對武亦姝奪冠后的回應撰文報道。除此之外,受眾也積極通過微博、微信群、QQ群等,對“武亦姝奪冠”的相關視頻、報道進行轉發、擴散及討論。

綜上所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在“武亦姝紅了”的傳播現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基於移動手機之上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其即時性傳播、碎片化使用打破了傳統媒介的時空局限性,使得受眾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傳播信息﹔其次,社交媒體的社交屬性又增強了傳播的雙向性和互動性,使得傳播途徑更加便利、多元化。受眾可通以過評論、留言、轉發等將自己的意見即時反饋給傳播者,傳播者借此獲知受眾反饋及傳播效果,進而迅速的調整傳播方法﹔再次,自媒體整合了多種傳播形式。相對於傳統媒介隻能為受眾提供單一的媒介功能而言,如央視在電視上隻能以整個節目的形式進行播出,基於手機媒體之上社交媒體在信息的傳播擴散中整合了文字、短視頻、動圖、照片等多種傳播形式,使受眾能在更短時間內獲取更加“鮮活”的信息,加速了信息的傳播擴散,從而為“武亦姝”的迅速走紅提供了技術保障。

(四)受眾積極參與強化了詩詞文化傳播效果

在2017年2月7日人民日報官微發布的武亦姝奪冠的報道中,截止到2017年2月16日其單條微博轉發量7041條、評論4389條、點贊32717次。人民日報的秒拍視頻截至到2017年2月12日2434.2萬次點擊、4398.5萬次觀看、2.5萬次點贊、評論1.6萬條﹔新浪微博以#武亦姝#為話題,截至到2017年2月12日閱讀量是2434.2萬次、討論1萬次、粉絲1436人。以上數字表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為武亦姝走紅提供了技術支持的同時也為社會設置了新的媒介議程。議程設置是傳播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認為媒體可以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來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1]知名傳播學者——郭慶光認為該理論暗示了這樣一種媒介觀即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傳媒機構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報道方針,從現實環境中‘選擇’出它們認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進行加工整理,賦予一定的結構秩序,然后以‘報道事實’的方式提供給受眾。[3]另外,傳媒不但能夠設置議題,而且能夠反映輿論,也可以理解為傳媒能為社會設置議題,而社會(人、事物、事件等)也能夠為媒體設置議題[5]。武亦姝走紅,傳統媒體作為信息源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設置了新議題,而受眾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對“武亦姝”現象關注、轉發、評論等,又將符號化的“武亦姝”作為社交媒體的議題傳播給整個社會,從而為社會設定了這個議題,使符號化的“武亦姝”走下節目,走向現實社會,為中國古詩詞文化的傳播作出貢獻。

三、結 語

“武亦姝”走紅,歸根結底離不開傳播的5W模式,即在傳播者、傳播內容、媒體、受眾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種傳播熱潮,尤其是媒體在其傳播現象中的核心地位,其表現為傳統媒體作為信息源為社交媒體設置了議題,而受眾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積極參與、反饋與擴散再次強化這一議題,形成一股全民熱議的傳播浪潮。從這一傳播現象中可看出,借新媒體之力,主流媒體在傳播傳統文化和主流價值觀方面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董璐.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7,36.

[2] 楊文靜.基於 5w 傳播模式理論的組織傳播學運用[J].經濟視野,2015(13).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15.

[4] 劉鵬飛,張艷芳.科技信息傳播功能解析——以“5w”傳播模式為例[J].情報科學,2012(1).

[5] 趙尚.野百合的春天有多遠?對網絡紅人現象的傳播學解讀[J].新聞愛好者,2007.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