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3期

方言廣播節目的地域文化安全意義研究

——以武漢方言廣播節目《好吃佬》為例

蘆珊珊
2017年04月06日15:5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和大眾文化、主流文化受到人們高度重視的今天,為地方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巨大推動力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大眾媒介都涌現出不少方言類節目,對維護地域文化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漢方言廣播節目《好吃佬》為例,從提升文化地位,增強文化自豪感,為地域文化提供傳播陣地,增強地域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促進地域文化擁有多樣化傳播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該類節目對地域文化安全的意義。

關鍵詞:方言廣播﹔地域文化﹔《好吃佬》

20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廣播在內的許多媒介自發播出了大量的方言節目,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以湖北楚天交通廣播的武漢方言節目《好吃佬》為例,其收聽率長期雄踞同時段廣播節目榜首。該節目在2013年度被評為全國廣播美食十大品牌節目,2014年全國廣播電視民生影響力調查中獲評生活服務類“全國十強欄目”, 並進入全國最具特色省級廣播欄目榜單。本文主要以《好吃佬》節目為例,分析方言廣播節目對維護地域文化安全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地域文化地位,增強文化自豪感

“所謂‘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特定人群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而不同地域內人們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的不同,便導致了地域文化的差異性。”[1]。作為地域文化代表之一的方言,包含了很多地域文化信息,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被人贊為“一張意蘊豐富的地域‘文化牌’”[2],積澱了使用地區人們世代繁衍生息而產生的充沛情感和特殊的行為思維模式。

方言廣播將當地人們經年累代使用的語言公之於眾,使人們在普通話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大眾傳播媒介中找到自己文化的表達方式,無形中提升了地域文化的地位,也讓他們產生了對方言進而對本地文化的自豪感。“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一般來說,方言節目活躍的地區大都具備幾個特點:經濟發達,文化厚重而活躍,自然條件優越,生活悠閑而富足。而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市民,無不對自己的家園憑生自信甚至自戀。[3]”可見,方言節目的生命力與地方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方言節目發展好的地區,對本地方言有著強烈的認同,比如北京、上海、廣東,以及許多省會城市,同時也對自身的經濟文化自信心十足。反之亦然。

在普通話佔據主流文化宣傳陣地的今天,方言不僅是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一種情感維系。“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方言記錄了一個人最初的成長,並伴之一生。然而,許多人站在我國法律和大眾傳媒對語言文字規范化責任的角度對方言節目予以駁斥,甚至認為方言是一種狹隘地域文化的代表,任其傳播下去將會影響到受眾對國家和民族整體利益文化的認同與理解。同時,普通話使用范圍的擴大,也讓許多家庭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放棄了方言。方言這種蘊含著華夏民族諸多素質與傳統的文化符號逐漸被邊緣化,並被打上“落后”、“土氣”、“逗樂”等烙印。而今,越來越多方言節目的涌現,讓方言也登上 “大雅之堂”,地域文化也開始了在公共文化領域取得認同,進一步爭取主流文化地位的訴求。方言節目“不僅是把方言的元素融入了節目,而是用方言等媒介符號生產、復制了長期以來處於‘亞文化’狀態的本土文化,更是地域文化通過大眾媒介的平台尋求自我認同和自我提升的價值訴求和利益反映。[4]”方言廣播節目與其他類型的方言節目相比,容易讓聽眾僅僅通過語言就產生地域認同感和自豪感。對於一些經濟和文化正處於飛速發展地區的本土居民而言,這樣的感覺更加強烈。

《好吃佬》用武漢方言播出,偶爾夾雜普通話。節目由藝名為陳哥、小妹和三胖的三位主持人固定主持,同時也會不定期地邀請相關的嘉賓來客串一把。各位主持人一起用標准流利的武漢方言介紹各類美食,語言時而嚴肅時而詼諧,談笑之間既介紹了美食又娛樂了聽眾。節目不僅很好地展示了方言、飲食的魅力,還增強了本土居民對地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收視率和口碑都非常不錯。

二、為地域文化提供傳播陣地

廣播媒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以其獨特的優勢活躍在神州大地之上。后來由於電影、電視等媒介出現,廣播的地位受到挑戰。然而,近些年來,面對新媒體對其他傳統媒體的大力沖擊,廣播卻一枝獨秀地保持著穩定的市場份額。據賽立信媒介研究公司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廣播聽眾超過6.5億,與前幾年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全國車輛保有率的持續攀升,廣播因其唯一非視覺媒體的特性和伴隨性特征,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有非常樂觀的市場基礎。方言廣播節目也會持續成為地域文化傳播的一塊寶貴陣地。

賽立信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市縣級電台,也即本地電台,在本地市場佔據明顯的優勢,並且這種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縣級電台的廣播節目充分發揮了區域化、本土化的優勢,傳播了本地聽眾易於了解的文化內容。方言廣播節目通俗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則更容易引起廣大聽友的共鳴,讓受眾感到無比親切。

方言廣播節目在內容上多強調本土化與個性化的結合。本土文化是傳播的基調,但在具體的文化類別選擇上各異其趣。《好吃佬》選取飲食文化為地域文化的代表,以介紹武漢及周邊地區的飲食為主,突出地方特色,生活氣息濃厚。由於自然環境與傳統習慣的差異,不同地區在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中都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獨特的口味習慣和飲食傾向,久而久之,就進化為一種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武漢地處九省通衢的湖北,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要道,美食匯聚之所。《好吃佬》播出正值下班高峰和晚餐時間(17︰00到18︰30),坐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美食極易引起大家的共鳴。節目還會根據季節的不同,定期用專題的形式介紹本地的時令性養生美食,給聽眾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三、增強地域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到城市,為城市帶來新鮮發展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方言和文化傳統。

目前我國人口流動的趨勢是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遷移。據估計,到2025年,在城市中居留的流動人口將增加2.4億,再加上選擇在非出生地安家立業的人口,總數更加驚人。這些外來人口從心理上希望能夠盡快融入新的城市和新的地域文化。許多人都有了解甚至學習當地方言的需要。一檔廣播方言節目就如同一座有聲的地域文化博物館,向聽眾講述著地域文化的前世今生和方方面面。使用同一種方言的人更容易擁有相似的人文精神、文化理想和審美情趣。對於新移民來說,方言節目就是一個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表,是他們了解當地文化的一個直觀的窗口,也是學習方言的一個極佳途徑。正因為此,方言廣播節目也要照顧到外來聽眾,不能讓方言成為“牆”,將外來人員隔離於本土文化之外﹔而應該充分發揮“橋”的作用,讓方言廣播節目成為外來人口了解、熟悉、接受本地文化的橋梁。

武漢目前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以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優勢吸引著眾多外來移民。民以食為天,不論哪裡來的人都有對美食的興趣。《好吃佬》在宣傳武漢方言、本地飲食文化的同時,也通過優秀的、具有吸引力的節目內容,讓更多外來人口從認同武漢方言到認同武漢飲食文化,因而逐步認同武漢的地域文化,增強了本土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四、促進地域文化擁有多樣化傳播手段

地域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任何一種地域文化都無法在真空中發展起來,都需要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融合,同時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增加新的因子。方言廣播節目通過不斷地完善內容和傳播方式,使得地域文化擁有不斷成長的實質內容和表達空間,增加了文化的曝光度,讓文化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得以傳播,保障了文化的安全。

全媒體時代,方言廣播節目通過與各類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合作,為地域文化爭取更多的表達空間。《好吃佬》節目在發展將電視、出版和互聯網這三類媒體與廣播節目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在電視方面,節目與湖北經視合作推出了電視版《好吃佬》,廣播主持人搖身變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帶領觀眾一起徜徉在美食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真情故事和人文關懷之中。電視節目的內容特色都與廣播節目高度吻合,美食不僅可以聽,還可以親眼一見。此外,《好吃佬》每年年底都會出版《好吃佬導吃黃頁》,包括有吃在江城、四大食圈、幺子角、家常菜新做法、眾“親”侃美食、陳陽(節目主持人)咵美食、中國烹飪大師等專題板塊,集中介紹武漢美食。《好吃佬》還充分利用網絡平台,以微博等形式在節目播出的同時與聽眾保持充分的互動,鼓勵聽眾通過網絡參與話題討論,回答各類問題,很好地克服了單向傳播帶來的聽眾參與感不強等問題。即便在非節目時間段,主持人也會經常在網上發布與美食相關的信息。為了更好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湖北楚天交通廣播電台在2014年推出的移動客戶端軟件“路客”中,《好吃佬》節目提供的美食推薦是其主打內容之一。節目成功實現了聽眾、觀眾、讀者和網友之間的自由切換,最大限度地網羅了目標受眾,也讓本土飲食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

總而言之,方言類廣播節目從某種程度上自覺擔當起了地域文化傳承者的角色,播出了許多具有濃厚地方特色,反映地域風情,展示地方發展成就的節目內容,為維護地域文化安全貢獻了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鳳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徑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8(4).

[2] 程源源.方言:包裝紙還是文化牌[J].視聽界,2005(4).

[3] 俞虹.直面方言播報主持[J].現代傳播,2005 (1).

[4] 郝瀅.從電視節目方言熱看媒介語言的權力表達[D].華中師范大學,2008.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