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3期

數據報道視域下新聞敘事主體的解構與重組

高 冉
2017年04月10日08:3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數據新聞是在大數據背景下順勢而生的。與傳統新聞相比,數據新聞更加注重事實本身的深度挖掘,從而獲得隱藏於背后的深層含義。在數據報道中,新聞敘事主體發生了諸多變化,數據源和新聞團隊共同構成敘事主體,又分別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本文以財新網“數字說”為例,分析數據新聞敘事主體的演變,並基於敘事主體的變化對數據新聞現狀進行反思。

關鍵詞:數據新聞﹔敘事主體﹔數據源﹔新聞團隊

故事和敘事主體是構成敘事的兩大要素。經典敘事學在被引入新聞學領域時,普遍認同將作者本身與文本內容的敘事者一道,歸為新聞敘事中的敘事主體。在一篇傳統新聞報道中,記者如無法做到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即身處事件現場,則需在文中借助各方“敘事人物”來呈現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些還原新聞事實的被採訪對象可被視為是敘事主體,但同時,作為採訪者和寫作者的記者本人,也是構成敘事的主體力量。

數據新聞其本質依然是新聞。本文認為,從宏觀層面看,數據新聞的敘事主體依然可按傳統報道領域規范,將其分為文本敘事者和記者本身兩部分。但在微觀層面,數據新聞的兩大敘事主體在構成上又各自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進而完成了對傳統敘事主體的解構和重組。

一、以數據作為敘事語言的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展示了一種從宏觀與中觀的層面對於社會某方面動向、趨勢的動態的把握[1]。可視化數據新聞一詞,可將其拆解解讀,“新聞”二字決定其最終屬性,“數據”作為驅動決定其核心內容,而“故事化”和“可視化”,則作為載體、方式,最終將數據新聞的內容呈現出來。

數據新聞記者米尓科·洛倫茲指出,數據新聞生產是通過抓取、過濾數據並將之進行可視化處理,從而形成呈現給公眾的新聞故事。這個流程的最終落腳點是用數據敘述一個故事,即在數據新聞中,數據成為新聞的主體,也是敘事語言[2]。以國內教早涉足數據新聞領域的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為例,在2017年春節期間,數字說推出一則《除了中國,還有哪裡的年味濃?》可視化數據新聞報道。在傳統報道敘事模式下,想要完成這樣一則主題的新聞,需要記者聯系駐外大使館、海外留學生等人進行採訪,這些消息源會以直接引語或間接引用的方式,作為敘事的主體呈現在新聞作品中。而在“數字說”的報道中,記者直接通過廣東年鑒、福建僑情、中國僑網、The World Factbook等公開數據,將文章標題的答案用信息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數據源”代替傳統被採訪對象,成為新的文本敘事主體。

1.作為敘事主體的“數據源”

作為敘事主體的“數據源”都有哪些類型?本文通過對國內數據新聞網站代表財新網“數字說”的分析,以期對作為敘事主體的“數據源”類型特征進行分析。

經筆者統計,財新網“數字說”欄目近年來作品總量較大,截至 2016年年底,“數字說”欄目(http://datanews.caixin.com/)已發布且能正常打開的數據新聞共1315篇,如表1所示: 

本文選取“數字說”2016年期間的332篇數據新聞作為樣本,將數據新聞的數據源劃分為以下幾類:

(1)數據庫

一般而言,大型企業、高等院校都會建立自己的數據庫系統,會有專門人員將信息以多種形式分門別類收歸到數據庫中。但這些數據免費公開的較少,多屬於公司內部機密資料,媒體可通過購買的形式獲取,如中國資訊行數據庫、中國信息網數據庫。

(2)數據公司

主要由第三方信息咨詢、輿情監測、數據服務商構成,如易觀國際、Accenture(埃森哲)等。在商業領域,信息和數據被比作新一輪的“石油”,而數據公司作為抓准商機的中介,通過自行開發的監測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提供給有需求的客戶。媒體為節約制作成本,也會通過這種外包的方式獲取數據。

(3)國家官方網站

如國家統計局網站可提供《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 stats.gov.cn/)、《進度統計數據》(http://www.stats.gov.cn/ tjsj/)等內容的免費下載,內容涉及工業、房產、消費等各個領域。另外可通過財政部網站獲取中國財政收支情況、教育部網站獲取教育類統計數據,等等。同樣,亦可通過企業官方網站獲取一定程度的數據信息。

(4)網絡工具抓取

當前選題制作者通過各類搜素工具現抓取的數據,電商數據類抓取工具如淘寶消費者數據研究平台“淘寶指數”、網站分析類數據抓取工具如網民行為數據分享平台“百度指數”。

除此以外,還可通過高校等科研機構的調研數據、其它傳統媒體及其官方新媒體、各類協會等非營利性社會組織、SNS社區等新型社交媒體來獲取信息、挖掘數據。

2.作為敘事者的數據新聞團隊

以財新網“數字說”為例,時任財新傳媒CTO的黃志敏於2013年10月創立了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主要負責財新網大數據和可視化數據新聞實踐。團隊成員共7名,由主編、工程師、設計師、新聞記者組成,綜合素質較高,多屬復合型人才。其中工程師負責平面設計和移動頁面開發﹔設計師則主要負責視覺傳達設計﹔新聞記者主要負責內容策劃和故事化呈現[3]。

二、新聞敘事主體的解構與重組

1.數據源:輕“樹木”重“森林”

傳統新聞報道講求“以人為本”、“客觀真實”,為實現這兩大目標,記者需要在主題中凸顯敘事主體“人”在新聞故事中的引導作用,新聞當事人、知情人士、目擊者、評論者,都是以個體的身份呈現在新聞作品中。同時,為保証新聞的客觀真實,報道中需要呈現多方聲音以保持中立,而這些聲音多以個體意見形式呈現。

數據新聞報道展示的是“大數據”的思維邏輯,與現代科學追求數字化、量化的理念十分契合。與傳統新聞報道搶熱門人物、事件的激烈競爭相比,數據驅動型新聞報道是一場不同“數據庫”之間的較量。大量有效的數據堙沒在諸多“數據庫”中,在篩選過程中“出庫率”更高的“數據庫”,能為進一步挖掘更有價值的信息提供思路。所謂的“數據庫”,其實指的是數據新聞的數據信息來源,這也就意味著新聞事實的敘述者是具有普遍特征、代表多數群體的數據源。

前文已分析,這些數據源的獲取渠道豐富多樣, 但無論是既得的數據,還是現抓取的數據,無一例外全是基於大量樣本之上的統計分析。因此,作為敘事主體的數據源,在本質上是“森林”而不是“樹木”。

2.新聞團隊:從“宣傳”到“預測”

傳統文字報道流程相對固定,訓練有素的記者通常能夠獨立承擔採寫任務,編輯主要起到后期把關的作用。而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較為復雜,要經由數據抓取、分析、可視化等多個環節,對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復合性的、跨界的,需要記者具備搜集、處理、后期制作的能力,尤其需要記者成為一名准數據分析師,掌握統計學的基本原理、數據分析方法,通曉計算機編程、后期制作技能。在目前我國文理分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很難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復合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國的數據新聞生產多通過團隊合作實現。因此,從傳統新聞到數據新聞,記者經歷了從“單槍匹馬”到“並肩作戰”的轉變。

在發聲渠道多樣化的數字傳媒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記者”,傳統意義上傳受雙方的界限第一次被打破。但不可否認,這些自媒體“散戶”發出的聲音良莠不齊,受眾依然依賴於相對權威的媒體作為不在場民眾的中介,來傳達事件的真相。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傳統模式下消息發出方的媒體,經歷了兩次身份轉換。在傳受雙方第一次身份轉換中,傳統的新聞發布者轉化為信息接受者﹔而演變為傳者和消息源的“散戶”在網絡上的言論和點擊行為,成為“數據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再經權威新聞團隊過濾、統計、發布成為數據新聞,身份轉換后的傳受雙方得以再一次回歸傳統身份。

傳統新聞報道講求客觀呈現事實,杜絕任何主觀臆斷和推測,因此作為傳統新聞敘事者的記者,更傾向於扮演“傳聲筒”的角色。而在數據面前,新聞團隊借數據說話,可以發揮數據本身固有的客觀性和預測性的特征。因此,作為新聞敘事主體的數據新聞團隊,扮演的角色也由傳統的“傳聲者”身份,轉變為“預測者”。

三、基於敘事主體變化的數據新聞反思

傳統思維驅使受眾隻考慮事件的因果,而不考慮背后蘊藏的故事,數據新聞的出現無疑打破了這種一以貫之的思維模式。它以高效整合的數據為手段,改變了單純靠文字的傳統新聞敘事方式﹔以見微知著的信息圖為契機,直觀展現事件本身所存在的某種規律,預測其未來可能發生的態勢。但在這個過程中,敘事主體的變化,也使得數據新聞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

在數據源敘事方面,數據作為可視化數據新聞最基本的構成元素,是實現精確和貼近客觀事實報道的重中之重。相對於西方媒體,我國的數據新聞尚未完全建立起一個專業的數據庫,信息來源相對單一。現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推行過程中依然存在公開不夠深入、部分城市網站更新不及時、信息公布缺乏系統性和常規性等問題,這些均會導致數據新聞來源不夠多元化。

在新聞團隊敘事方面,按照數據新聞定義,“先有數據,后有主題”的方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由數據驅動的新聞報道,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國內的數據新聞報道極少採用這種工作模式,多為“主題先行,數據印証”,即先策劃新聞,而后通過各類工具多渠道挖掘現有的數據,進而找出數據與主體之間、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隱秘關聯,再以此作為支撐,服務主題、印証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已經不是“第一手資料”,而是經大量轉手咀嚼的“二手”消息源,最終作品的原創性、創新性難以保証。鑒於此,作為敘事主體的數據新聞團體應當及時調整思路,以開拓數據挖掘技術為主力,爭取在抓取第一手新鮮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可視化、故事化的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 楊雅.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技術:新聞傳播的新范——“大數據與新聞傳播創新”研討會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4(3).

[2] 郎勁鬆,楊海.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現代傳播,2014(3).

[3] 黃志敏.程序員獲新聞獎,你怎麼看?——解讀財新網可視化數據新聞[J].中國記者,2015(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