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4期

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發展策略探析

——以鳳凰衛視《全媒體大開講》為例

李輝
2017年04月24日09:18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催生了媒介融合和全媒體的概念,改變了媒介傳播的格局,處在絕對核心地位的媒體幾乎不復存在,而全媒體時代的來臨也使得電視新聞節目傳播的各個層面都發生了重大變革,全媒體給主持人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在正確審視大背景和小環境的基礎上,從微觀和宏觀的兩個角度討論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發展策略,對實現主持人的轉型升級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全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發展策略

目前,對於全媒體的理解主要是從傳播技術、傳播工具、傳播方式和途徑、傳播效果等方面展開的。全媒體是多種媒體、多種信息、多種渠道的融會貫通,最終是要更加全面地向受眾傳播信息,而全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著力點已經從傳統的播報新聞轉向依托全方位的信息來源和傳播渠道,對信息進行梳理、分析、解讀的層面。

一、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面臨的挑戰

全媒體新聞節目總體而言呈現出眾多特點,這對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全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面臨的挑戰可以從多屏化狀態的適應、非語言信息的強化、多層次的節目互動、現場直播成為主流四個方面展開。

(一)多屏化狀態的適應

隨著技術的革新,信息傳播由“多人一屏”轉變為“一人多屏”,演播室由虛擬轉變成高清大屏演播室,全媒體新聞節目也大多呈現出一種演播室的多屏狀態。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曾說,在全媒體時代,“在運用新媒體海量資訊時,注重辨別﹔在引用新媒體多樣觀點時,注重思考”①,所以,來自電腦和手機的互動信息匯總到主持人手中,主持人對於信息的辨別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強化非語言信息的表達

全媒體時代的碎片化信息使得受眾的取舍判斷更容易受到感官直覺和瞬間細節的影響,即所謂的思維方式扁平化,這需要主持人強化非語言信息的表達。

首先,身體非語言信息的放大。主持人的非語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輔助表達不同的思想態度,全媒體時代的演播技術對於體態姿勢的恰當與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次,環境非語言信息的應對。技術手段的革新帶來傳播形式的變化,節目環境中的非語言信息,諸如節目的包裝和鏡頭運動等需要主持人很好地配合和應對。在鳳凰衛視《全媒體大開講》中黃藍色系的演播室透露出“有話一起講”“客觀冷靜講”,這一節目氛圍,鏡頭調度方面則突出了“動”態。

(三)多層次的節目互動

全媒體時代的互動打破了時空限制,它可以不考慮受眾來自什麼媒體、受眾身在何處,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種渠道將自己的觀點發送到全媒體新聞節目的平台,這種實時的互動方式豐富了新聞節目的內容,使得傳播的雙向互動可以暢通無阻,主持人在觀看大屏幕的現場與面對攝像機鏡頭之間,強化了主持人的在場因素和受眾心理的參與感、認同感。在演播室有限的空間裡,主持人與主持人的互動,主持人與嘉賓的互動,讓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人對事件進行分析解讀,滿足了受眾對於事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訴求。鳳凰衛視《全媒體大開講》主打“全媒體互動”的牌,每期在三個主持人之間安排一個評論員,四人在人際互動的同時,與觀眾實時互動,共同詮釋節目的主題:全媒體大開講,有話一起講,這也精准地表達了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的要素之一:受眾的參與度。

(四)現場直播成為業界主流

電視新聞節目由原來的直播到錄播,又回歸直播。當下常態化的直播新聞已經隨處可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常態化直播,這是實現信息有效傳播的內在要求。鳳凰衛視的《全媒體大開講》每天直播節目長達80分鐘,這種全媒體新聞節目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全媒體,大直播”的狀態。

二、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發展的微觀策略

從微觀的層面看,新聞節目主持人面對全媒體背景所要做出的調整主要包括思想狀態、角色變化、自我影響力三個方面。

(一)培養更廣泛的合作意識

信息量的龐大需要更清晰的梳理,信息內容的繁雜需要更專業的解析。新聞信息包含各行各業的內容,尤其在當今時代,專業化地解讀信息是大勢所趨。《全媒體大開講》的幾位主持人各有長處,陳淑琬有著深厚的記者背景,萬俊走詼諧幽默路線,王峰有著多學科知識功底,田川是港姐出身。在節目宣傳片中,陳淑琬坦言:互相合作,起承轉合,搭檔得很順暢,主持人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長時間的直播。

全媒體新聞節目直播系統的復雜性更加需要主持人與幕后工作人員進行密切合作,而主持人對於直播的駕馭和調度,需要主持人在直播之前做足功課。

(二)擔綱復合式的角色定位

全媒體新聞節目中,面對海量信息,主持人與現場的距離拉近,同時也扮演記者、編輯等多重身份,加上其在節目中參與程度的提升,主持人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多維的形象代言人、節目的負責人。因此,主持人對於節目的駕馭應該始於節目制作的起端,甚至主持人成為一個節目的核心,“在這種模式下,主持人可以自主決定節目選題、採制和節目的表現方式”②。

全媒體新聞節目的直播中主持人的編輯能力則更多地表現為對於節目中受眾互動內容的把握,在這個環節主持人甚至是信息傳播的把關人,在對信息進行選擇、編輯時就是執行著把關人的功能。

(三)利用全媒體提升自我影響力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強化了“融合新聞”的傳播樣態,它需要主持人是全媒體技術的熟練操作者,是信息的播報者,甚至是策劃人、編輯,需要主持人在節目中對於新聞信息進行梳理和解讀。除了節目本身之外,主持人還可以進行社交媒體傳播,把節目傳播與自我營銷結合起來,從而將節目傳播效果最大化。

面對信息航母式的全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專業化解讀意味著對於節目內容的清晰梳理、對於新聞事件的評論、對於嘉賓的提問等方面。全媒體時代的新聞節目不僅注重新聞的量,而且更注重新聞的質,這就要求主持人自己或和嘉賓一起以理性精神為依據彰顯新聞節目的客觀、嚴肅和思辨。

三、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發展的宏觀策略

(一)深化互聯網意識,豐富傳播附加值

全媒體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傳播體系,主持人首先應該從意識層面進行調整,尤其是互聯網思維等新事物的適應,從而更好地服務信息傳播。“媒體融合轉型最重要的應該是要應用‘互聯網思維’……要做好媒介產業發展的三個關鍵點,就是有好的內容點、有好的技術支撐、有好的用戶洞察。”③互聯網思維甚至被稱為打開全媒體之門的鑰匙。

而就信息傳播的根本意義來說,信息爆炸降低了媒體信息價值,平民話語權愈發受到重視,“公民新聞”的與日俱增需要媒體工作者也要從單純的發布信息轉為深度解析新聞,豐富傳播的附加值,在梳理和解讀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重視受眾個性需求,增強個人魅力

湖南廣播電視台台長呂煥斌曾指出湖南廣電的轉型的三個維度:“一是在用戶至上的理念下,從服務觀眾向服務用戶轉型﹔二是變內容產品為IP(知識產權、版權)資源﹔三是向市場生態轉變”④,可以看出三個維度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用戶。《全媒體大開講》開播時的春節拜年詞中有這樣一句話: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我們的節目就是要把千千萬萬個自媒體連接成最有力量的全媒體。對主持人來說,一方面媒介為主持人提供信息精加工的平台﹔另一方面主持人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梳理求証和深度解讀,這期間主持人對信息研判和評說能力的彰顯能夠有效地增強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從而提高節目和媒介的影響力,藉此培養媒介忠實的使用者。

(三)強化互動傳播,打造綠色交互場

全媒體時代的公民話語權意味著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互動顯得愈發重要,這也是在當今時代媒介與用戶的交互場。互聯網是平等、對話這兩個關鍵詞的直接宣揚者和踐行者。“在傳統社會被閑置、被輕視、被忽略的一盤散沙式的各種資源和相關要素由於互聯網的互聯互通而被激活”⑤,互聯網的這種互聯互通為電視新聞節目的互動提供了良好條件,而所謂的綠色交互場就是在“一雲多屏”的全媒體背景下,用戶與媒介之間實時的、暢通的、立體化的互動場,在“雲”媒資平台信息資源的生產和多屏傳播互動中用戶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注釋:

①引自:http://www.chinaxwcb.com/2013-09/30/content_277935.htm

②劉霞.全媒體語境下全能主持人的創新培養策略與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4):55.

③劉玉棟.互聯網思維——打開全媒體之門的鑰匙[J].中國地市報人,2015(Z1):13.

④引自: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309/c394548-26661688.html

⑤喻國明,姚飛.媒體融合的模式探索:三層交互架構的原理與實踐[J].新聞愛好者,2014(11):8.

(責編:視聽、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