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4期

淺談新媒體時代醫學期刊選題策劃與組稿

熊 瑜,林 辰
2017年04月27日15:3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廣泛應用給傳統醫學期刊的出版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質量的選題組稿是醫學期刊良好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根本保障。醫學期刊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選題策劃與組稿工作中充分利用辦刊資源,應揚長避短,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平台及模式的優勢,轉變工作思維,注重工作方式靈活化,促進刊媒融合發展,提高醫學期刊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新媒體﹔醫學期刊﹔選題策劃﹔組稿

信息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帶來了網絡化、數字化、全球化的信息環境,新的媒體形式、媒介終端及信息傳播平台被民眾普遍接受並使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醫學學術期刊應緊跟時代發展的需求,其中選題策劃與組稿作為期刊出版工作的基礎和重點,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提供的技術與平台,突破傳統出版思維的禁錮,探索更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

一、選題策劃與組稿的內涵

選題策劃是出版編輯過程的最初階段,是編輯人員根據一定方針和主客觀條件,開發出版資源、挖掘和設計選題的創造性活動﹔組稿是根據選題發現、選擇、組織作者完成作品創作的活動[1]。在出版過程中,選題策劃與組稿是不可或缺且不能分割的兩個工作環節,出版物質量的提高取決於選題的優化,而優化的前提是做好選題策劃工作。對於醫學學術期刊而言,要創精品必須有高質量的論文作支撐,而高質量的稿件又依賴編輯人員深入調研、主動策劃好的選題並積極組織優質稿源來實現。總的來說,選題組稿有利於彰顯醫學學術期刊價值和提高學術影響力,有利於發揮編輯的主體意識,實現學術期刊的導向作用,也有利於密切讀者-編者-作者關系,實現刊物的可持續發展[2]。

二、新媒體時代給醫學期刊選題策劃與組稿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媒體是相對舊媒體而言的,是一個相對且寬泛的概念,當前主要是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電腦、電視、手機或其他終端為載體,以互聯網為傳播平台,打破個人傳播與大眾傳播界限的互動性極強的新型媒介。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計劃,而在“互聯網+出版”時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勢必加速融合的步伐,給傳統期刊出版帶來挑戰和機遇。醫學期刊的主要職能是刊登醫藥衛生領域的前沿科研成果,為醫學科學的發展提供傳播媒介,策劃應根據臨床需要、學科特色、學術發展動態、讀者對象等進行,選題要切入醫學學科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及焦點問題,有針對性、前瞻性、科學性地進行選題[3]。而新媒體環境為醫學期刊編輯人員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選擇、便捷的獲取渠道、強大的信息檢索功能和智能專業化的編校網絡管理系統,也搭建了即時傳播、互動性強、人人參與的傳播與社交平台,給醫學期刊出版的選題策劃與組稿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並可有效延展策劃選題的深度及寬度,提高效率。但目前,大多數醫學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仍固守傳統模式,機構體制僵化,人員結構不合理,編輯人員的信息素養相對薄弱,加之有限的辦刊經費也限制了新媒體技術、平台的引進和人才培養,因此,醫學期刊在新媒體時代受益新技術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4]。

三、新媒體時代醫學期刊選題策劃與組稿方式的轉變

傳統醫學期刊如何主動積極地面對新媒體的沖擊,轉換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作為醫學期刊編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選題策劃與組稿工作方式的轉變應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1.充分利用辦刊資源,揚長避短

內容仍然是期刊最核心的競爭力,傳統醫學期刊長期積累的專業資源、科學價值以及學術影響力對於“短平快”的新媒體而言是不可比擬的優勢。筆者所在的雜志由當地醫學高等院校主辦,憑借主辦單位的學科優勢及強大的專家學者資源,編委會集中了優秀的當地中醫藥、民族醫藥等各學科帶頭人,另外也不乏全國名老中醫、廣西名老中醫等知名專家,編委會在醫學期刊的學術導向中起著重要作用,編輯主動與主編、學科帶頭人等專家接觸討論,發掘醫學科學的研究熱點選題,可以有效落實組稿任務。譬如唐農教授為“廣西名中醫”等,是中醫扶陽學派直接傳人,在中醫內科疑難雜症診治方面頗有造詣,通過編輯的主動約稿,唐農教授多年來多次為刊物撰寫文章 [5],單篇文章的最高下載量為407,最高引用34次,從而擴大了期刊影響力。雜志還依托編委會的學科優勢及期刊地域優勢,開辟《手法醫學》《民族醫藥》等特色專欄,及時組織優質稿源,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另外,醫學高等院校本身就是醫學科學發展的前沿陣地,經常舉辦學術活動,醫學期刊編輯通過舉辦或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學習班能結識國內知名學者,擴寬眼界,給選題策劃和組稿提供了便利﹔此外參會的很多青年醫生骨干和教師,又或者是研究生,他們是醫學臨床和科研的中堅、后備力量,思想活躍易於接受新事物,也是期刊潛在的作者群體,而且這種面對面的交流能縮短人與人心靈的距離,帶給人親切感,是網絡社交平台所不能達到的。在組稿過程中,筆者所在編輯部仍要求臨床研究論文及科學實驗論文的作者開具單位蓋公章的介紹信,如為基金項目資助論文還需提供課題合同証明,以保証稿源所涉及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以上策劃組稿方式成效穩定,在筆者所在編輯部一直沿用,只是在以前組稿過程中文章以紙質稿件為媒介則應郵寄,既費時不利於縮短出版周期,且不環保,目前已很少使用。

2.加強期刊內部建設,提高編輯素質

新媒體向傳統媒體發出的挑戰不僅僅是工作模式上的,更是傳統觀念和管理體制方面的。不少期刊的管理者受限於年齡和知識結構,對新媒體從觀念到技術、模式和平台都存在不可逾越的隔膜,要突破這種束縛就需要更新辦刊觀念、加大資金投入、選拔合適的人才﹝6﹞,還要為編輯人員創造更為寬鬆的工作環境,這又是一個期刊內部建設的系統工程。相對傳統期刊而言,新媒體時代對醫學期刊編輯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出版專業知識,又要精通醫學理論,還要熟悉新媒體技術,具有熟練的信息收集與綜合分析利用的能力,這樣的復合型醫學編輯人才是新媒體時代的急切需求,這就要求現有的醫學期刊編輯從業人員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主動學習新知識和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培養新媒體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筆者所在編輯部中有5名專職編輯人員,專業學科結構均衡,所屬學科為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學和公共醫學等,覆蓋了刊物的選題范圍,但尚無出版或傳媒專業的編輯人員,編輯部在將來招聘人員時應對其知識結構有所要求,而在提高現有編輯綜合素質尤其是新媒體環境下選題策劃和組稿能力方面,編輯部作了積極的舉措,如要求編輯嚴格按照《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接受繼續教育,且主要選擇培訓內容與當今新媒體要求相契合的課程﹔外聘相關專家對編輯人員進行相關的計算機信息檢索、網絡信息檢索技能的培訓,編輯也可主動利用一切可能的學習機會,積極聽取關於信息專業的各種新技術、新進展、新動態報告和專題講座,擴寬了學科視野。通過理論學習以及編輯工作實踐,編輯人員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媒介素養不斷提高。

3.轉變觀念,促進刊媒融合,選題策劃與組稿方式靈活化

隨著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與獲取速度加快,讀者對信息量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更方便、快捷且圖文並茂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更具市場競爭力。所以,傳統醫學期刊應該轉變觀念,加快傳統業務的轉型步伐,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有機融合並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有學者認為,現代編輯要樹立大出版或全媒體出版思路,從“一種內容,多種載體,復合出版” 的角度進行策劃與開發[7]。目前筆者所在編輯部注重互聯網思維,在新媒體環境下賦予出版選題策劃和組稿工作更多的靈活性,積極嘗試運用新媒體技術:(1)編輯人員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通過數據庫文獻檢索和互聯網(如丁香園網站、杏林醫學網等醫學網站)獲取有關醫學各學科學術發展動態、研究熱點、學術新觀點、重大衛生公共事件等,為選題策劃及組稿提供更客觀、准確的數據支持,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組稿周期﹔(2)建設醫學期刊獨立網站,由專人管理並定期更新,作為期刊宣傳和編讀互動的平台,對部分論文實現開放存取,通過網站,讀者能了解期刊基本情況及動態,作者可以了解期刊的策劃選題及公開征稿信息,並通過網上投稿系統進行投稿,此部分稿源主要為自由來稿﹔(3)引入獨立的採編系統,使編輯、出版流程數字化,也對編委會專家、作者信息數據進行了數字化管理,為根據學科或者受眾進行的策劃選題和組稿工作提供了各類統計數據及便利,提高了策劃組稿效率﹔(4)組建醫學期刊群,加入各大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等期刊數據庫等,實現了期刊的數字化出版,並根據組稿情況盡早進行單篇或整本期刊的優先出版,以縮短出版周期並吸引更多稿源﹔(5)積極運用QQ、微信、郵件等社交網絡平台與作者、讀者進行稿件修改、信息交流等互動,定期向作者、讀者推送各期重點文章及信息,向審稿專家推送刊物取得的進展等,以此擴大了期刊影響力,得到了受眾的好評。

綜上所述,醫學期刊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選題策劃與組稿工作中應充分利用辦刊資源,揚長避短,借助新媒體技術、平台及模式的優勢,轉變工作思維,注重工作方式靈活化,促進刊媒融合發展,提高醫學期刊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實務[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2.

[2] 辛明紅,張淑敏,王燕萍.選題組稿與創辦精品科技期刊[J].編輯學報,2005,17(2):97-98.

[3] 潘偉,石朝雲,游蘇寧.關於醫學期刊整體策劃與組稿的再思考[J].編輯學報,2015,27(2):106-108.

[4] 董冰媛,王軍紅.新媒體形式下傳統學術期刊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2016,33(1):83-84.

[5] 唐農.論人體陰陽的本體結構及由此對桂枝湯與四逆湯的基本解[J].廣西中醫藥,2014,37(4):1-4.

[6] 王華生.數字網絡環境下學術期刊創新發展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44-156.

[7] 孫海芳.出版業數字化轉型需實現四個突破[J].出版發行研究,2011(3):16-2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