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時代版權產業發展幾何

任曉寧
2017年06月01日13:2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互聯網時代 版權產業發展幾何

  2017年,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7.3億,網絡普及率達到53.2%。在網絡時代,版權成為當今社會的發展主題,版權的傳播和版權產業的發展也與互聯網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系。那麼,在互聯網時代,怎樣才能在新形勢下推進版權產業發展?這成為版權管理者、版權所有者、版權運營者和版權使用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不久前,中國版權協會、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在青島市聯合舉辦了互聯網形勢下的版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來自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的版權從業者以及版權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士對此進行了探討。他們認為,無論是互聯網內容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需要意識到版權的重要性,尤其隨著互聯網時代版權環境的改變,從業者要有新的理解和新的把握,這樣才能完善版權保護措施,促進版權環境進一步好轉。

  互聯網內容產業: 市場秩序由亂到治

  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內容產業爆發式增長。但在早些年,相對惡劣的網絡版權環境也給內容企業帶來了不少的損失。

  “在網絡影視行業,盜版一年內所造成的損失就達150多億元,其中直接損失有21億元,間接損失可能達到130億元,加起來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騰訊公司視頻維權總監、騰訊研究院版權研究中心秘書長劉政操給出了這樣的數字。

  早在互聯網內容產業起步的2005年,互聯網企業就開始聯手與盜版作斗爭。從最早期的服務器侵權到聚合平台侵權,再到網絡雲盤侵權、非法的小網站侵權,與盜版抗爭的歷史也是互聯網內容產業逐步成長的歷史。抗爭的同時,反盜版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迭代。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百度在反盜版技術開發應用方面進行了不斷的嘗試。無論是視頻、文學、游戲、圖片還是直播等內容,百度都開發了相應的反盜版技術。“在線上版權保護方面,百度閱讀開發了DRM數字全管理技術,它獨創了一套儲存格式,能夠更加完美地定義排版版權信息,在移動端的傳輸過程中,系統會對這個內容進行加密,阻止數字內容的非法傳播,限制數字內容使用的方式,可以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護版權。在信息存儲產品方面,百度網盤開發了反盜版打擊技術,例如關鍵詞過濾系統、MD5封閉系統、賬號共享攔截系統等。在社區類產品方面,百度貼吧建立了盜版特征庫,同時還向原創作者開放了‘作者認証申請’吧,而盜版特征庫則與多家主流企業合作,探索盜版侵權內容識別預警和刪除。此外百度文庫還自創了業內獨有的DNA識別技術,也就是說當用戶上傳一篇文章的時候,這篇文章隻有通過我們盜版技術以及反作弊系統進行機器過濾之后,才能夠最終得以發表在百度文庫的平台上。”百度版權中心副主任易鎂金介紹。同時,百度還不斷探索版權權屬在線確權、數字認証、版權交易和分發等服務。易鎂金表示,對於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版權保護永遠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他們希望通過技術優化,不斷淨化信息存儲版權環境。

  在國家版權局等政府部門嚴厲打擊下,及互聯網業內持之以恆的反侵權盜版行動下,近兩年,互聯網版權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內容生產者有更多的動力去生產更好的內容,內容平台也投入更多力量進行原創,並探索出廣告以外的新贏利模式。用劉政操的話說,截止到2016年,視頻行業的發展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就是“經弱變強,由亂而治”。

  “從2011年以來到現在,互聯網版權產業整體產值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率在逐年上升。”劉政操說,最直觀的表現是,過去,中國的互聯網網民被認為是沒有付費意識的,但在版權環境好轉的情況下,從2013年到2016年,付費用戶逐年增加。他認為:“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版權真正具有價值,我們的內容產業才真正能夠實現產業化發展。”

  主管部門: 強化版權執法

  從事知識產權行業多年,海爾集團知識產權總監王建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近兩年法院對於知識產權案件的判賠額提高得特別快。”王建國與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溝通發現,前幾年,比如2012年—2013年,全國知識產權一審判賠額平均是8萬元,到2016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賠額能高達60多萬元,單一案件的判賠額增長幅度非常高。尤其是圖片版權方面,涉及人物肖像權的訴訟基本的訴求都會在100萬元甚至100萬元之上,並且被法院所支持的額度也非常高。他認為,這也意味著當前版權環境的好轉。

  在國內,版權環境的好轉離不開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以國家版權局為例,國家版權局每年都會聯合公安部、工信部及國家網信辦等開展針對網絡侵權盜版的“劍網行動”,到今年為止“劍網行動”已經開展了13年,持續有效地打擊和遏制了互聯網上的侵權盜版行為。

  互聯網行業是版權產業的一部分。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我們要結合互聯網發展的特點,去推動版權產業快速發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強調。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近幾年來,國家版權局通過各種方式推動互聯網下的版權產業快速發展。與傳統環境和傳統條件下的版權產業相比,互聯網時代的版權產業有一些不同,也有一些新的特色,在這種前提下,國家版權局在政策層面也有所區別,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和思路適應互聯網時代版權環境發展。去年12月,國家版權局就在騰訊公司設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版權產業研究基地,目的就是想通過基地具體的實踐,進行開放性的、全國性的研究,並進行國際性的比較,探索中國互聯網版權產業今后如何發展,可以避免哪些問題等。通過實踐,基地可以給管理部門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這樣管理部門在政策層面就可以予以取舍採納。

  “我們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維護良好的互聯網版權秩序,營造一個有利於發展的互聯網版權生態環境,最終推動互聯網版權產業的發展。”於慈珂認為,通過這十幾年開展的“劍網行動”,從某種程度上講,互聯網版權環境已得到改善。對於未來,他提出,希望能和互聯網版權使用者、傳播者和企業協會、研究機構一起努力,維護良好的互聯網版權秩序,共同推動互聯網版權產業的發展。

  傳統產業:用版權實現轉型升級

  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大都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青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海爾集團用自身的經歷說明,開發運營版權能幫助傳統企業實現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升級。

  “從某種意義上說,出版企業就是一個版權企業,近年來,青島出版集團把版權運營上升為集團的戰略。一方面加大投入,不斷擴大自有版權資產規模﹔另一方面集中集聚高質量高水平的版權資源,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價值利用,循環使用使其成為做強版權產業的基石。”青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青島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高繼民認為,版權資產創新運營是出版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為此,青島出版集團把版權戰略上升為集團的首要戰略,並設立獨立版權管理機構和運營部門,在管理上實現版權資產三級管理制度,通過對版權資產分級管理,配套各種形式的高效率運營機制,制定獎懲目標,逐漸培育其核心內容資源。據了解,5年時間內,青島出版集團在版權資源投入方面超過兩億元。

  另一家傳統企業海爾集團也是如此。據王建國介紹,海爾集團把所有的知識產權都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我們每年在這方面投入超過6000萬元的成本。到目前為止公司營收接近1.3億元,與版權相關的大約達2000萬元。”

  在互聯網轉型升級過程中,青島出版集團也升級了版權合作方式。“第一個層次是產品合作,你賣給我的版權我來出版。第二個層次是雙方共同打造一個產品。第三個層次就是我們把資本投出去,自己打造版權資源。”目前,青島出版集團已經進行到第三個層次,實現了由早期簡單的版權引進發展到今天的股權投資,從而加快各類版權資源的聚集速度。

  “要實現優質版權資源的高附加值,加快探索版權資產的資本化和証券化,在版權資產運營戰略中堅持版權定位,厚積薄發,彎道超越,努力做到最好的版權企業。”對於以后的版權發展願景,高繼民表達出了這樣的思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