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前沿聲音>>編採探索

“可視化”讓讀者“看見”更多新聞

趙志堅
2017年06月07日16:20 |
小字號

版面“可視化”呈現符合讀者速讀需求。

在大數據和多媒體時代,傳統平面媒體要想在眾多新媒體中立穩腳跟,結合平面媒體自己的特點,加強新聞“可視化”是一個必須予以重視和研究的新課題。

創新報道方式

紙媒仍能有所作為

就短時記憶而言,成年人一次隻能記憶很少的觀點、事物、細節、元素,過多的觀點成年人無法一一記住。因此,引導者需要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於某一信息點上。

報紙由於是在二維平面上分配空間資源的媒介,不但空間受限制,而且無法借助多媒體手段開展動態式、交互式報道。然而,在提高新聞“可視化”、創新報道方式方面,傳統紙媒仍能有所作為。

通常,報紙時政報道給人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枯燥乏味,文字報道的一大短板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怎樣讓受眾在枯燥冗長的文字中快速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讓閱讀變得輕鬆、有趣、易受,並且讓受眾願意和別人分享獲取的信息?報紙新聞“可視化”研究和探索為此帶來了新的途徑,同時,也給從事傳統平面媒體工作的編輯帶來新的挑戰,提出新的學習的要求。

主動學習實踐

提高版面“可視化”意識

在傳統的報紙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主要負責文字領域,主要工作是文字的編輯。“可視化”新聞思路的出現,要求報紙編輯要具備全新的版面編排意識,具備更高的多媒體技術水平,參與更多的技術合作,比如前期的數據挖掘、新聞選題的策劃,后期的圖表、圖像設計等。

近年來,一些媒體探索和嘗試多媒體報道方式,如創辦數字報、微博、微信和客服端等。在報紙的編排上也開展提高新聞版面“可視化”的探索,在一些重大宣傳報道中,加強策劃,改進報道方式,充分運用提高報紙視覺沖擊力的各種有效手段,運用數據、圖表、圖像等工具,通過適當留白、標題新聞、標題引導、欄目策劃歸類等手段,讓版面簡單明快,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快速獲取大量信息。如在一些重大活動和成就報道中,由於注重“可視化”新聞思路,過去要用幾千字說明的問題,現在用條塊清楚、清晰簡約的欄目,用一些具有較好視覺感的圖像、圖表、數據等呈現,讓讀者樂於接受,受到好評,認為這樣的報道煥然一新、一目了然、易於接受。

結合報紙實際

提高新聞編排水平

在大數據時代,受眾有著在短時間內獲取更簡潔易讀的信息需求,更為報紙新聞“可視化”探索實踐提供了基礎。

結合平面媒體內容和形式相對靜態的特征,筆者認為,報紙新聞“可視化”的實踐操作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明顯的導讀線索。版面編排要有相對的聯系和線索,而不是雜亂無序。版面上的內容雖然相對獨立,但應有一定的關聯,特別是一些重大報道活動,應有導視線索,不同的內容之間需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如一些報紙在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特別報道,用通版形式圖解政府工作報告,用圖形以及框架色彩作為導視線索,用圖像、數據等提高視覺沖擊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形式為內容服務。信息是“可視化”新聞的支撐,隻有當“可視化”新聞包含著有價值的信息時,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對新聞“可視化”更高的要求,在於通過對內容的充分挖掘后,將信息以更生動、更直觀、更易於接受的方式高效地傳播出去,而不能為了“可視化”而“可視化”,出現雜亂無章的效果。

改變新聞敘事方式。傳統的新聞敘事方式是建構在文字基礎之上的,圍繞著5個W展開,數據只是為了輔助或者証明文字,而在“可視化”新聞操作上,編輯的敘事方式要從傳統的文字敘事轉變到多元的敘事方式上來。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可視化”技術構建視覺沖擊力,從而獲得全新的更快更多的閱讀信息需求。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