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舉行 業界共論“文化傳承與當代創新”

殷 茵
2017年06月14日10:03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給生命以敬畏 給文化以禮遇

  

董卿

馬中駿、王娟、毛衛寧、王麗萍、李路、王磊卿(左起)

  在經歷了海外節目模式“天價”哄抬和原創節目模式版權之爭后,中國電視創意人如何擺脫模式引進的依賴?中國原創綜藝節目重生之路,尤其是文化類節目應該如何進行當代創新?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如何在節目模式的原創過程中產生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朗讀者》《見字如面》《詩書中華》,這段時間不斷涌現的一批批優質文化類電視節目,做出了各自有益的探索。昨天下午,“文化傳承與當代創新——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高峰會”作為2017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在滬舉行,會上,不少節目制作方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經驗,而“iFORMATS中國節目模式庫”項目也正式上線啟動。

  朗讀,讓大家心靈有了安放的地方

  作為《朗讀者》的掌舵者,同時也是一位上海姑娘,回到家鄉的董卿迎來了現場熱烈的掌聲。在她看來,盡管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重形式輕內容、重表象輕本質、重潮流輕歷史、重伎倆輕格局的電視節目形式霸屏,但觀眾對於文化類節目還是有需求的,這也正是《朗讀者》受到好評的原因,“大家突然覺得心靈有了安放的地方。《朗讀者》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敢於回歸到文字的世界,讓大家體會到安靜的雋永的美好的體驗。”當然,將傳統文化搬上電視熒屏,首先需要找到觀眾感情的共鳴點,所以她選擇了訪談的形式,“把個人的情感體驗完整地構建起來,當情感達到一定的飽和度之后,文本順勢而出”。

  對於朗讀者的選擇,她也慎之又慎,因為朗讀者的氣質就是文字的氣質。再三考慮后,她放棄了原本可以算是一條成功捷徑的全明星陣容,“人的情懷,一定是用人的情懷來展現,而不是人的光環。如果僅僅只是明星,一定會太過狹窄。”所以,在第一期的67位嘉賓中,有作家、科學家、外交家、企業家、導演,還有很多普通人,“《朗讀者》的舞台仿佛一塊試金石,真正有人格魅力的嘉賓,會在這個舞台上折射出特別耀眼的光芒。”

  文化類節目,創新要勇氣更要決心

  沒有華麗的包裝,在北京紅磚牆的圖書館裡悄然誕生的《見字如面》卻在網絡上成為爆款。節目策劃方之一、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台長楊晶也認為,在這個大家都不寫書信的新媒體時代,書信類的節目之所以能打動這麼多讀者,是因為在文字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個人的書信中,同樣有民族家國等方面的情懷,撼動人心,這也是我們節目的立足點。”

  詩詞也同樣展現著文字之外的驚人力量。東方衛視的《詩書中華》以“家庭”為關鍵詞,以深入到尋常百姓家為核心思想,以文風展家風。東方衛視黨委書記李逸表示:“不少古詩文素養較高的家庭都是有家學淵源的,家又是社會基本的組成,以家為單位,可以讓傳統文化更接地氣。”因此,節目除了詩詞歌賦,更折射出各種各樣的中國式親子關系。

  文化類節目當下的火熱,是個令人欣喜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電視人,從原本抬起頭、一心向著國門之外看,到現在願意低下頭,在傳統文化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正如董卿所言,一檔文化類節目,如何打破曲高和寡的魔咒?除了創新的勇氣,還要有十二萬分的決心,“我們要始終堅守著一顆庄重之心,給生命以敬畏,給文化以禮遇”。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