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6期

《朗讀者》中人文精神的回歸

王一星
2017年07月07日10:0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電視綜藝節目甚囂塵上,滿屏都是明星游戲真人秀,歌舞真人秀,我們的電視節目已經完全淪陷於爆米花綜藝中。在綜藝節目厮殺甚為激烈的第一季度,央視綜合頻道在周末推出了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這股充滿情感和文化的清流,浸入了每一個觀眾的心脾。節目以朗讀打動人心,通過文字與聲線打開歷史,傳遞文字背后的情感魅力,帶著觀眾回歸到幽美沉靜的人文精神世界,展示了人們向往的一個真善美愛的社會。

關鍵詞:朗讀者﹔人文精神回歸﹔電視節目

《朗讀者》於2017年2月18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是由央視創造傳媒與中廣天擇傳媒共同打造的,著名主持人董卿擔綱制作人的一檔有著人文歷史沉澱、情感豐富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是董卿團隊策劃醞釀了一年之久才出爐的,她表示:該節目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將個人情感經歷融入到朗讀的字裡行間中,傳遞人文的力量、真實的情感。首播過后,贏得了外界一致的好評,全國網收視率高達0.87,在豆瓣網上以9.5的高分領跑綜藝榜,長時間佔據微博榜單和熱搜話題頭條,獲得了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一檔充滿淳朴情感的文化類節目走紅,看似出人意料,實則情理之中。究其原因有節目總體風格定位上的准確,朗讀嘉賓選擇的全方位化即“明星+名家+素人”和正能量化,朗誦文本片段選擇的經典化、生活化,也有主持人的親民化、知性化等,筆者認為其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朗讀者》將書信中的情感和時代印記與朗讀者的情感和閱歷融匯在一起,為觀眾在這浮躁的社會,筑起了一座沉澱心靈的人文殿堂,展現了生命的有趣片斷和社會的價值截面。從而使節目回歸於人文精神的根本,傳達出了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

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朗讀者》中人文精神的回歸,希望有助於業界更好地把握新時代背景下文化類節目的走向,突出爆米花綜藝節目的重重包圍,將電視綜藝節目與人文精神更好的融合,塑造正能量的精神品格,使節目充滿人文內涵,訴諸文化與情感,煥發新的生命力。

《朗讀者》 是一檔升級版的且具有獨特氣質的“慢綜藝”文化類節目,能夠讓人靜下心來,感受書信中積澱的文化魅力,體會朗讀者傳遞出的炙熱情感,使節目洋溢著人文情感,同時也表達了人類希望回歸真、善、美的感情。

一、回歸對真的渴求

真的渴求在人文精神中指的是對真實的渴求[1]。現實社會中,感情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因素,而感情最重誠與實、最忌虛與偽。作為一個人首先要做到真,如果沒有真,那麼善就是偽善、美就是虛假的美,因此真善美中最重要的是真。如今,人們的交流方式已經淘汰掉了“尺素書”,流行用的是“伊妹兒”、短信和微信等,但隨著表達交流方式的增多,卻漸漸剝奪了一些最為珍貴的東西﹔日益頻繁的人際交往,卻未必有多少真感情。《朗讀者》找回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根本,它將有文化積澱的文字切入各式各樣的人生,展現出了一場場真實感人的圍爐夜話,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來自文字與真實人生結合的力量。我們在節目中看到了明星、名家、素人他們最為平凡卻又震撼的一面,他們朗讀的是文字、是故事、是感情,是他們真實人生的表達,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與感動。他們的朗讀真摯感人,他們的情感毫不矯揉造作,在朗讀中抒發著自己質朴又純真的感情,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在節目中朗讀的是在兒子婚禮上的致詞。一個產業帝國的締造者,一個叱咤商海的佼佼者,他也是用最真的感情,最實的情感去面對一切,在和董卿的聊天中,他說他自己是怕兒子的,提到兒子最近終於結婚時,臉上洋溢著父愛般欣慰的笑容。

在那段致詞中除了對兒子的祝福外,他也殷切地盼望著帶著自己的孫子去看由他創造的產業帝國,享受天倫之樂,這是身為一個父親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在央視主持近三十年的倪萍,在聊到自己當初為什麼離開台裡的時候,她淚崩了,她說自己需要時間和錢去給兒子治病,所以演電影、接商演、帶孩子去美國治病,這是一個母親最真實的情感反映。在那最艱難的十年,她一邊帶兒子求醫看病,一邊接演出掙錢,她都挺了過來,呈現出了最真實的自己,最真實的母親。

簡單的文字,厚重的感情,感動了無數的觀眾。在電視娛樂節目的漩渦裡,觀眾們內心對真實的渴求迫不及待。《朗讀者》傳遞出的是一種真實的思想、精神和情感,希望人們多些率真、少點“面具”,展現了最真實的自己,而且不斷超越自己,提升自己。

二、回歸對善的推崇

善在人文精神中不僅指的是善良,也蘊含著對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揚和人的文化世界的開拓,促進人不斷發展和完善。《朗讀者》中朗讀的文章和精心挑選的朗讀的人,都散發出了德性的光輝,這也正是當下我們社會所缺乏的風貌風尚、風骨風度。當下觀眾們已經被同質化、低俗化,毫無營養內容的電視節目所“洗腦”,這些節目基本都是以過度消費明星、制造話題、炮制爆點為噱頭來吸引受眾,使觀眾成為了電視娛樂消費的犧牲品,他們隻記得了哪個明星來了、出了什麼丑,哪個小鮮肉玩了什麼酷等。還有一些冠名以文化類的綜藝節目,打出了“人文慰藉、提供精神食糧”的旗號,但是仔細看幾期下來,發現也是思想膚淺、娛樂至上的節目[2]。這些節目無法給人的精神注入營養、給人生增添教益,更多時候是會把人帶入相反方向。《朗讀者》通過精心選擇充滿正能量的人物來朗讀蘊含正確價值觀的文本,用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與人背后的價值,激活中華文明生命力、弘揚核心價值觀、展現溫暖感動的人生。

在節目中,影視演員蔣雯麗作為一個擔任防治艾滋病宣傳員15年之久的人,講述了她在做防艾宣傳員發生的一段故事,將《百合花開》獻給那些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鼓勵孩子們勇敢、堅強的生活,希望孩子們以后能夠自信、豁達的生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純朴幫助了一個又一個的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她這15年用心幫扶弱勢群體,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並沒有那麼可怕,希望大家不要歧視他們,要愛護他們,因為他們只是病人不是罪人﹔郭小平一個曾經的醫院院長為了能讓被艾滋病感染的孩子們有學上,幾經努力終於辦起了國家唯一一所紅絲帶艾滋病兒童學校,在過去的十三年裡他一直默默陪伴在孩子們身旁。在節目中他朗誦了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送給這些孩子,希望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他的善是偉大的、是進步的、是溫暖感人的﹔趙家和,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艱苦朴素一輩子,平生一直都在資助西部貧困孩子,去世后更是將畢生1500多萬元的積蓄資助給了青少年助學基金。在節目中受過他資助的孩子一起朗誦汪國真的《讓我怎麼感謝你》,文字背后傳遞出了感動世人的善,促進社會進步的善。

《朗讀者》回歸對善的推崇,給當下社會現實與人們生活帶來一股充滿善的春風,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讓觀眾從中汲取營養成分,端正生活態度做一個明事理、懂人情的人,明確價值追求能夠更好的立足社會。

三、回歸對美的期許

美在人文精神中是指人性的美麗。當下熒屏卻被真人選秀、玄幻穿越、古裝宮斗等虛無、功利、犬儒內容所充斥,絲毫沒有人文氣質與美感,反而使觀眾陷入審丑的誤區[3],在市場的喧囂中迷失了自我。《朗讀者》通過文字與朗讀的結合,帶來了一縷充滿文學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氣息的春風,使觀眾走進美好的人文精神世界,從而審視自己的內心,反思自我的人生。節目引領大家透過那些崇高優美文字來體驗人生、弘揚人性的美麗,滿足了觀眾們對美的期許[4]。

蔣勵,作為一名無國界醫生志願者,在飽受戰亂之苦的國家無償給病人提供幫助,她們在戰亂國家冒著生命危險給患者提供救治,一天最高接生了40多個新生兒,而這種人道主義風採如今在電視上出現的越來越少了,她們呈現出了人性最大的美麗。她和她的同伴一同朗讀了鮑勃•迪倫的《答案在風中飄揚》,她們完美地展現了自己的價值,對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的執著,她們的內心是美麗的、朗讀是美麗的,傳遞著我們國家的形象氣質和社會的和諧風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美麗,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光、缺少呈現美麗的勇氣﹔來自四川的一對夫妻,用她們之間的愛情演繹了人性的愛情之美,周小林為了實現妻子的花園夢,默默的用十年時間打造了1500畝的鮮花谷,讓世人為之驚嘆,也被他們之間的感情所打動。在節目中他們互相給對方朗讀了《朱生豪情書》感人至深,類似的情書他們在這結婚的25年裡每天都會互相讀給對方聽﹔同樣,國家著名的配音演員喬榛先生和她妻子之間也生動演繹了美麗人生的偉大,喬榛曾七次從鬼門關上走回來,都是因為妻子不離不棄的照顧與關心,夫妻倆一起朗誦了裴多菲的《我願是激流》,他們展現出的人之間愛的美麗,使觀眾沉浸在人文藝術之美中。

我們需要《朗讀者》這樣充滿人性美麗的節目,我們當今社會需要這樣擁有人性美麗的中國人,他們所展現的人文精神可以給很多人指明道路。

四、結 語

朗讀並不是有什麼超能力,只是文字和人充滿了平凡的人文精神。當前流行的綜藝節目使人產生了“幻覺”,逐漸被這些不疼不痒、隔靴搔痒的節目麻痺、洗腦,缺少了獨立的思考和精神的慰藉,人們的這些精神弊病需要文化節目的回歸。《朗讀者》這樣的文化節目通過大眾傳媒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給諸種不良情緒提供一個宣泄、疏導的途徑。節目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創造了一種人文的力量,這種力量的背后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情感。《朗讀者》用一種朗讀文字碰撞人們內心情感世界的力量喚醒了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正能量、暖能量、美能量的精神世界。節目中體現的人文精神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始終貫穿於人們思維與言行中、信仰、理想、價值取向、人文模式、審美情趣之中,它們無不指向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內在風貌與靈魂[5]。

參考文獻:

[1] 葛劍雄.人文精神[J].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22.

[2] 楊洪濤.論電視文化活動的生存之道[J].中國電視,2010(12).

[3] 周憲.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 高長力.全力推動節目自主創新[J].中國廣播,2016(4).

[5] 馬林諾斯基.文化論[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0:80.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