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關注融合發展,這個年會別錯過!

研究事兒 研究事兒
2017年07月11日12: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融合背景下,中國媒體業該往何處去?大數據與媒體融合究竟有什麼關系?圍繞“媒體深度融合與大數據”的主題,7月7日至8日,第十二屆中國傳媒年會在貴州舉行,來自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中國記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領導,以及業界、學界的代表發表了主題演講﹔年會還舉行了新聞客戶端發展論壇、智慧廣電發展論壇、媒體大數據創新論壇和期刊融合轉型論壇。這次會議有了網絡直播,使足不出戶參會成為可能。通過觀看直播,研究事兒梳理了嘉賓們的最新觀點與大家分享。

媒體深度融合,亮點在哪裡?

近年來,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推進,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正在打造,媒體融合不斷呈現新氣象。對於融合發展中閃光的亮點,嘉賓們各有獨到的看法。

◆傳統媒體:發力移動端,形成雙驅動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受中國傳媒融合創新報告(2016-2017)課題組的委托,分析了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的七大亮點。

1.“中央廚房”成為“標配”。

2.主流媒體發力移動端,打造自有平台,推進深度融合。

3.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媒體格局深刻調整和變革。

4.主流媒體現象級融合產品不斷涌現,重大時政報道創新取得歷史性突破,輿論引導能力進一步提升。

5.內容與技術兩輪驅動,“地方軍團”在媒體融合的跑道上發力趕超。

6.部分紙媒整體轉場,徹底完成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整體轉型。

7.政府助力和資本登陸雙管齊下,完善資金產業鏈,為融合發展提供強大資本。

◆期刊媒體:融合空間大,模式探索中

近幾年,我國的期刊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取得的成績離中央提出的建立現代傳播體系的要求還相差甚遠,融合的空間還很大,融合的模式正在探索中。就此,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石峰提出,期刊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中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五個關系。

一是挑戰和機遇的關系。很多期刊人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看得多、看得重,有畏懼感,而對新興媒體帶給其他媒體的機遇重視不夠、研究不深、辦法不多。其實,新興媒體只是一種新的傳播載體,所謂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原有的相應模式不明朗,原有的機制體制不適應,要進行調整。

二是渠道和內容的關系。我們不能忘記期刊是內容產品,期刊業是內容產業,內容好期刊才有價值,轉變觀念也不能把內容轉變。在媒體融合中,傳播渠道變了,但是做優質內容的要求不能變。實踐証明,媒體融合走在前面的刊物,都是內容有創新、有特色的刊物。純粹為博眼球的刊物,在媒體融合中是不可能走遠的。

三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發展好的新媒體也不是一開始就賺錢,有很長的培育期。如果一個刊物真正靠他的影響力提升了社會服務功能,終究是可以實現“兩個效益”的。期刊出版工作要善於與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聯系起來,不能把辦刊物視為謀生手段。如果我們能把實現中國夢作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辦刊的責任感、使命感就會油然而生,這是一種無窮的力量。

四是技術和人才的關系。決定媒體未來的首先是人,因為任何技術都是人創造的,任何技術的應用都要靠人去打造。時代在變,傳播技術、傳播手段在變,讀者的需求和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在變,一部分人落伍了,傳統媒體也出現落后產能過剩的問題。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革命,對傳播手段、傳播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們要學習接受新事物、新技能,要進行自我改造。

五是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媒體融合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要從長計議,要有長遠打算。但是,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首先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從發展趨勢看,我們必須自覺投身數字化變革,傳統媒體才有重要的生命力,變革不是意味著傳統期刊很快就要消亡了。

◆視聽新媒體:視聽無處不在,未來發展無限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每年要編兩本藍皮書,分別是《電影電視發展報告》和《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該中心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崔承浩,分享了視聽新媒體藍皮書中對網絡視聽新媒體總結的六大亮點。

亮點一:視聽新媒體作為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板塊,越來越成為思想交鋒的主陣地。互聯網視聽新媒體改變了網絡形態,網絡視聽文藝已經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網絡視聽節目成為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重要橋梁﹔視聽新媒體在國民經濟中成為新供給和新動力。

亮點二:行業管理進一步優化、發展日趨規范。中央高度重視網絡視聽節目的傳播內容安全,高度關注視聽新媒體中的新業態、新模式,致力於建立安全有序的網絡傳播秩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鼓勵優質作品的創作與傳播。廣電總局按照主題管理與內容管理並重、線上與線下內容標准一致的思路,依法依規對行業進行引導。

亮點三:技術支撐快速升級,實施視聽無處不在。光纖接入和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更加親民的網絡價格,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為移動視聽服務發展帶來強勁動力,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新設備在游戲、視頻、社交等領域帶來的消費理念將推動視聽新媒體進入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全新階段。

亮點四: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新興媒體主流版圖日漸創新。人民日報打造“中央廚房”,新華社“網絡通訊社”,中央電視台的“三微一端”已經形成。

亮點五:視聽服務業態更加豐富多彩,網絡原創節目持續活躍。APP、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不斷發展,同時不斷涌現出新聞客戶端,成為廣電機構實施智慧廣電的載體。網絡原創節目數量快速增長,網絡原創節目專業性正在增強。

亮點六:資源整合資本運作愈加頻繁。內容與渠道的聯合、打通正讓視聽新媒體領域的資源更加集中、配置更加靈活、動能更加強勁。一方面,廣電媒體加大力量拓展新型業務﹔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瞄准存量資源納入各自體系,同時瞄准增量資源。

推動媒體融合,辦法有哪些?

媒體融合發展已經到了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實踐中遇到的難題不少,中國傳媒年會搭建了交流和研究這些問題的平台,會上的不少觀點都很有啟發性。

◆“五個深化”做文章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提出了五點建議。

一是深化技術融合,奠定硬件基礎。深度的技術融合是媒體融合的動力和基礎,傳統媒體加技術、新媒體加傳統模式,都不是實質的融合,而以現代技術為基礎的新形態、新業態才能顯示技術融合的真正成果。

二是深化內容融合,提高傳播質量。運用大數據支持傳媒內容的融合和質量優化,應當是媒體融合的核心問題。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傳播空間和傳播效率問題,那麼大數據則改變著信息內容的生產方式和獲取的流程,使一切真相的傳播成為現實。

三是深化體制融合,強化制度保障。深化媒體融合,必須要打破體制障礙,形成新的體制。現在要做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分彼此、一起發展,最大的問題是體制阻隔。

四是深化機制融合,激發行業活力。在深度融合中要將創造新的機制作為重點,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創新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內在力量。傳媒是人的創造力為核心的行業,沒有一批有創造力的人,就不會有創造力的媒體。

五是深化政策融合,保障創新發展。傳媒業要加大政策的深度融合,運用政策的力量推動傳媒融合發展。要深入學習研究這些政策,領會精神實質,結合傳媒業的實際,融會貫通,變成傳媒的發展政策﹔要打通這些政策聯結點,使其前后、上下、左右互通互聯,形成一個政策體系﹔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深化改革、融合發展的政策,為打造形態各異、業態多樣的新興媒體和發展中國戰略性的大型傳媒集團而奮斗。

◆技術驅動促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結合所做調研,對如何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提出三點看法。

一是堅持技術為支撐、內容為根本,以“中央廚房”為“標配”,加速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央廚房”既是龍頭又是中心,媒體融合發展要牢牢抓住這個中心任務不放手。

二是充分運用大數據推動媒體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直接將內容、流量和用戶三者精准匹配,並通過數據資產的沉澱和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創造和發現新的盈利模式,挖掘數據帶來的商業價值。

三是以技術為驅動,盡快尋找到能夠普遍通用的盈利模式,變融合發展的影響力為盈利能力。如何變影響力為盈利是當前媒體深度融合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如果發展新媒體只是投入而沒有回報,就不可持續。

◆“管理”“創新”不能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對如何加強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是要加強對新媒體內容的管理。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個人所辦的自媒體,對內容的管理遠遠弱於傳統媒體。管理只是手段,目的是讓弘揚主旋律的內容有重大的影響力。

二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將呈現新的態勢。新媒體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廣電業的媒體融合擴展了主體,豐富了傳播內容,反過來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

三是典型示范媒體融合發展。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傳媒年會上,曾推選出2014、2015中國廣電媒體聯合創新20家,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做法,以典型引領融合發展。

大數據應用,未來知多少?

7月8日,作為年會分論壇之一的大數據創新論壇,圍繞“大數據背景下的媒體創新”主題展開討論,為大數據背景下如何提升傳播的有效性、媒體如何利用大數據服務社會支招獻計。論壇還進行了兩場圓桌對話,嘉賓圍繞“大數據背景下如何提升傳播的有效性”“媒體如何利用大數據服務社會”進行交流。下面的觀點,很值得一看。

第十二屆中國傳媒年會媒體大數據創新論壇現場

對於媒體來講,應該運用大數據來推動媒體行業的創新發展和變革。當前,研究大數據應用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和未來趨勢。作為服務全國3.67億未成年人的專屬網站、中央新聞網站以及全國少工委的新媒體工作平台,我們一直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如何借助大數據應用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未來網總編輯 萬興亞

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是社會輿論的領航者,擔負著社會主流價值和正能量的責任,既要服務受眾,更要引導受眾。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但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在重構媒體的生產方式。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創新,應該兩手抓,一是抓與新媒體的融合﹔二是應該抓傳統媒體的自身整合。隻有解決了傳統媒體自身散而弱的弊端,傳統媒體才能從整體上更好的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常務理事、《影視制作》月刊主編 李新民

數據傳遞出一個信息:優質的內容永遠不會遇冷。所以基於大數據的媒體內容生產,是未來媒體的趨勢之一。通過累計的海量的數據信息,並將之挖掘和分析之后,將成為媒體創作、傳播內容的助手。

——今日頭條媒體合作與發展總經理安娜

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內生比較優勢,所以可以利用大數據開展多樣業務,拓展盈利和影響范圍。大數據的使用,對傳統媒體來說,首先要從新聞思維向產品思維的轉變,嘗試在有限的范圍內獲取、維持、經營和運用已有的數據。

——觀媒CEO、傳媒大觀察創始人 薛陳子

圖片來自網絡,部分文字內容據多彩貴州網、今貴州新聞網相關報道整理

整理\統籌:王向令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