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粉絲經濟中的視覺藝術表達和傳播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隨著移動端網絡速度的不斷提升與便捷的網絡服務,人們無論是娛樂購物還是讀書看報,都更願意在移動端完成。碎片化信息的爆發,在議程設置的原理下影響著人們的關注與思考,當受眾對某個人、某件事或者某個平台產生忠誠度時,粉絲群就應運而生了。而在網絡發達的現今,粉絲的活動很多都依附於網絡載體,其中最有效的就數視覺藝術。視覺藝術應用於平面媒體、網絡媒體,能夠迅速吸引大量的粉絲,使自身平台更具有黏性,從而產生粉絲經濟。本文從粉絲經濟角度分析新時期視覺藝術的傳播特性和附加值,分析其在當前形勢下的現狀和經濟效益,讓受眾更直觀地理解視覺藝術,為促進視覺藝術傳播作出貢獻。
【關鍵詞】粉絲經濟﹔視覺藝術﹔傳播﹔經濟價值
一、互聯網時代的“粉絲經濟”
“粉絲”即熱衷於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人。他們不僅對這些事物或人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對其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在中國,“粉絲”概念最早產生於六間房秀場,其草根歌手在實時演藝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粉絲通常會通過購買鮮花等虛擬禮物來表達對主播的喜愛。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人們通過網絡社交平台,以文字、聲音、動畫、圖像等視覺形式傳播和接收信息,實現了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無障礙的互動交流。在互聯網的作用下,“粉絲”不再僅僅追隨影視名人,而是關注自己熱衷的對象,參與到更多的領域,如一個產品、一家網店、一個節目、一個微博、一個微信公眾號等。這一現象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機,他們借助一定的平台,通過某個興趣點聚集朋友圈、粉絲圈,給粉絲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最終轉化成消費,實現盈利。由此,粉絲經濟廣泛地應用於文化娛樂、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多領域,並且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明星粉絲群體因互聯網傳播的無限擴大而迅速膨脹,促進了粉絲經濟的發展。
二、粉絲經濟與視覺藝術傳播的結合
視覺藝術是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表現形式,塑造直觀形象的藝術,包含影視、繪畫、雕塑、建筑藝術、實用裝飾藝術和工藝品等。視覺藝術和設計學、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媒體技術等學科相互交叉,並與藝術設計學、視覺藝術設計、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1]
視覺藝術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不斷突破下快速發展,其中視頻藝術的發展尤為突出。眼球經濟的強黏性在視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從側面印証視覺藝術在粉絲經濟中產生的積極作用。例如,從最初的羅玉鳳、芙蓉姐姐,到如今炙手可熱的papi醬和叫獸易小星,她們和過去通過貼吧、BBS等PC端的熱議而成為網紅不同,如今的網紅更多地依賴於視頻這種傳播性更強的媒介進行傳播。
(一)視覺藝術傳播的形式特點
在當代,視覺藝術以視頻形式傳播最為廣泛,其傳播特點在於受眾廣泛,同時結合讀者心理將聲音、動作、畫面融合在一起,靜動結合的方式十分貼切生活場景,容易引起受眾共鳴,更容易引起爆炸式傳播,從而催生粉絲經濟。例如,網絡視頻制作者papi醬通過變聲器制作的吐糟視頻迅速走紅,粉絲以每秒十位數的數字上漲,在很短的周期內暴漲到2000萬。視頻傳播在這起網紅案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視頻的傳播速度之快印証了視覺藝術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二維的天下,其三維視覺藝術的地位愈加重要。
(二)視覺藝術在網絡傳播中的作用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一大批平面設計師和三維動畫師,他們的視覺作品脫離了平面印刷的桎梏而變得天馬行空,更加豐富、有趣、直觀。以網絡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興起,為視覺藝術的傳播提供了強勁良好的平台,視覺作品通過新媒體即時的傳播來考驗受眾的審美情趣,受眾根據個人的喜好關注作品,倒逼視覺作品制作者不斷創新。在此過程中,視頻的作用逐漸增強,它將傳統的藝術綜合在一起形成流動的、動態的視覺傳播方式,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豐富的信息表達,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求知欲望。視頻創意形式對品牌包裝和傳播引發行業的熱烈追捧,它體現出信息時代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征,即視覺藝術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所迸發的活力是所有傳統視覺藝術所不能比擬的。
(三)視覺藝術加速粉絲經濟的發展
粉絲經濟和視覺藝術的結合提升了粉絲經濟的品質和內涵,使得粉絲經濟不再是一種簡單的邏輯產物,增強了粉絲和影視演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得原本單調的溝通通過圖片、視頻變得立體而清晰,通過更豐富的信息傳遞,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Talkingdata發表的《2015移動視頻應用行業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整個移動視頻應用用戶規模為8.79億,在移動互聯網整體用戶中的佔比達77.25%。在所有移動視頻應用中,短視頻應用款數最少,僅佔6.1%,但用戶數的增長幅度卻是最大的,同比增長401.3%。
新榜后台預估,截至2016年9月,“papi醬”活躍粉絲數已高達287萬以上。《papi醬2015》共發布了24個短視頻,累計總播放數達2192萬次,評分高達9.4分。其中,《papi醬2015年度十大爛片最專業點評》除了在公眾號上收獲了10萬+,在優酷視頻上的播放量更是達136萬之多。[2]
papi醬的走紅和視覺藝術密不可分。視覺藝術為粉絲經濟的產生提供了最基礎的傳播方式,對粉絲經濟的產生起著決定性支撐作用,也可以說正是新型視覺藝術的傳播造就了papi醬。如果是一個簡單的吐槽可能並沒有那麼多人關注,但是通過技術手段制作而成的短視頻卻迅速風靡大江南北,由此觀之,互聯網技術的視覺藝術所爆發的能量是難以估量的。
三、視覺藝術在粉絲經濟中的表達
各種藝術都有自己的表現形式,在此我們著重探討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對藝術家來說,視覺不僅是通過人的眼睛來確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認識活動,也是努力尋找視覺形式的過程,表達造型元素的藝術多樣化的體現。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以網絡為載體的各種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革命性的視覺體驗。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中,這些傳媒載體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因此,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不斷發生著變化,越來越豐富多彩。
視覺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一直以來是以粉絲經濟為基礎的。古今中外的書法和繪畫名家,其作品之所以廣為流傳,源於其視覺形式的作品在時下廣泛人群中的識別度,是受到大批人群審美肯定的結果,由此也就產生了粉絲群體。而之前的視覺藝術表現形式,是由繪畫、雕塑、書法、戲曲等構成,進而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擴展出新的傳播渠道,以動態形式的視覺藝術表現形式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以媒體播放為主流的視覺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多地被時代所接受。
隨著數字媒體時代的迅猛發展,以視聽藝術相結合的媒體表現藝術,將人們的審美體驗推向了更高的階層。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由初始平面形態、靜態化,逐漸向動態化、綜合化轉變。從單一媒體跨越到多媒體,從二維空間延展到三維甚至四維空間,由傳統印刷技術轉化為新時代虛擬現實技術。正如電影、電視播放形式將畫面和聲音融為一體,使視覺藝術元素直接提升至個體的審美體驗中,使觀者產生更加清晰、更立體形象化的審美體驗,其傳播力度和直觀的審美意識遠超二維空間視覺形式的表現。現今的視覺藝術表現形式多以視聽結合的媒體藝術迅速在粉絲經濟中建立識別度和新鮮度,如同道大叔的同道星座大吐槽視頻、羅輯思維脫口秀視頻等就是以視頻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傳播至億萬網民,從而產生了巨大的視覺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四、視覺藝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邊際效應
有原始記載的圖形形式大約距今1.5萬年,在法國南部的“拉斯科”洞穴畫被認為是人類早期視覺傳播的重要代表作,原始人作畫並非審美,而是為了圖騰崇拜。在中國遠古時期,人們通過繪畫形式為狩獵者預報天氣和傳播狩獵技巧,這可能是視覺藝術帶來的最古老的實用性價值。遠在古代,經商需有“幌子”(又名“望子”)和招牌,春秋時期的韓非子在《外儲說右上》中記載:“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就指公元前六世紀宋國的酒店“幌子”廣告,並一直沿用至今。[3]然而這類廣告的時空限制很大,傳播范圍有限。視覺藝術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作為審美對象,不斷豐富的視覺藝術形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正在不斷擴大。它在大眾消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有人戲稱當今社會為眼球經濟社會。人們對目之所及的貪婪和熱愛超乎任何一個時代,同樣也促成了如今粉絲經濟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繁榮。
在網絡時代,視覺藝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線性增長,視覺藝術的價值基於粉絲群和讀者群的基數,互聯網平台讓傳播變成一對多,一個視覺藝術作品通過互聯網被全世界網民所觀看,網民通過付費點擊、廣告瀏覽等多種形式與其產生黏性關聯,視覺藝術被欣賞的過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4]就如因短視頻走紅的papi醬,僅僅只是憑借著四十幾條每條時間不超過5分鐘的原創視頻,就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吸引粉絲超過了500萬,成為網紅之后的她自帶粉絲群體,很快被估值3億元,獲得1200萬元巨額融資,被低估的短視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震動全國。
因粉絲群體的崛起,papi醬在各大網絡的視頻站點成為植入廣告的載體,其閱讀量成為巨額的廣告收入的保証,因此拍賣廣告竟成為2016年互聯網大事件。在正式開始競價之后,不到5分鐘的時間價格就被抬高到1200萬元。最終,整個廣告被上海麗人麗妝公司以2200萬元獲得,成為媒體人羅振宇口中的“新媒體標王”。此次事件波及全國,受眾涉及多個行業,其所產生的邊際效應帶動視頻領域的瘋狂創業,從而推動了視覺藝術形式向前繼續發展,這些新視覺藝術形式未來將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值得我們期待。
五、結語
當前,視覺藝術形式得到了迅猛發展,其所帶來的價值越發凸顯。形式的創新推動著多種視覺藝術的綜合應用,給視覺藝術從業者帶來更多挑戰的同時,也給從業者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深刻地理解視覺藝術在粉絲經濟中的傳播效力,能夠指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梳理當下的視覺藝術價值,從而運用先進的視覺藝術理論於實踐,適應市場需求,創造出更有價值的商品或者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張炳剛.品牌視覺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2]林小楨.淺析粉絲經濟的發展[J].時代金融,2015(1).
[3]張成良.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視覺傳播研究[J].現代視聽,2015(2).
[4]李文明,呂福玉.“粉絲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作者單位:鄭州工商學院藝術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