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7期

互聯網時代新聞教育改革方向探究【2】

——英美名校改革實踐調研

王子妤,胡藝凡
2017年07月31日17:0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注重實踐,實行精細化教學

新聞傳播專業方向課程方面,密蘇裡新聞學院實行精細化教學,將一門課程按不同的方向細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以新聞報道類課程為例,該校開出的課程有:新聞報道、中級新聞報道、新聞編輯、互動寫作、信息圖表應用、科學/健康/環境寫作、評論寫作、社論寫作、高級寫作、宗教報道與寫作、健康報道實務、計算機輔助報道、調查性報道、財經報道、國際問題報道、參與式新聞、社區報紙、融合媒體報道、新聞編輯、融合媒體編輯和制作、融合媒體報道編輯和市場等等,課程幾乎涵蓋各類新聞報道與寫作。

而密蘇裡新聞學院之所以聞名於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的“密蘇裡方法”,它擁有9家媒體和廣告公司,數量高居全美高校新聞專業之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習資源。這些媒體本身的專業性也保証了學生實習的質量,比如《哥倫比亞密蘇裡人》這種面向社會的雜志,印刷版一周五刊,網絡版則是每天出版[3],迫使密蘇裡新聞學院們的學生必須有能力高效地產出有價值的新聞。同時,學院對於實習的管理非常嚴格,以小時計算學生的實習時間,填寫小時日志,同時在實習期間完成由實習部門發送的自我評估表格。密蘇裡豐富的實習資源和嚴格的審查機制使得它能夠確保從這裡走出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力勝任畢業后他們將要面臨的工作。

四、在師資的選擇上注重老師的從業經驗和國際化的背景

在教師資源的選擇上,有一個普遍的趨勢就是越來越國際化,以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和科學學院為例,學院的教師交流計劃與來自於美洲、亞洲、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幾乎涵蓋了全球。

在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師資隊伍的選擇最為注重的就是老師的從業經驗,在密蘇裡以外的其他新聞學院,也在聘請老師時也更加重視他們在業界的工作經歷。

密蘇裡大學的Brooks 副院長說:“我們的教學方法同美國許多其他的新聞院校不同。我們有日報、商業電視台和電台,在這些媒體中我們的教師也都擔當編輯工作,所以我們給了學生第一份工作的經驗,這樣,他們工作中的第一個錯誤是在這裡犯的,他們畢業后看上去要比其他的畢業生成熟許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幾年美國電台和電視台的主管以及美聯社的主編等在問及他們會選擇哪所新聞院校的畢業生時,總是將密蘇裡新聞學院的放在第一位。我們為此感到驕傲。這是開展新聞教育更昂貴的一種方式,因為這樣需要更多的師資[4]。

改革動因總結為兩個方面:

1.業界需求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之前,美國的數字報紙的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但是,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新聞業可以說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使傳統報紙和網絡更好地整合,美國很多報社開始進行機構重組,對記者進行新的訓練。比如 2009 年 4 月,《華盛頓郵報》宣布機構重組:簡化部門設置,強化編輯記者跨部門、跨平台工作的能力,促進報紙與網絡業務的整合。

圖1為麥肯錫公司在2014年推出的針對全球報紙/消費者印刷廣告和流通支出,其中,2015-2019年為流通支出的預測值。可以看到,在報紙,雜志等一系列印刷產品上的廣告投入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媒介的重心在向以互聯網為中心的多媒體轉移,加大了業界對於能夠熟練掌握多媒體寫作能力的人才需求。

 

圖1 報紙/消費者印刷廣告及流通支出

2.學院內部需通過改革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組織理論和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都認為,變革是各種組織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和壓力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實際存在的還是主觀上認為的壓力)。在新媒體環境的壓力下,作為組織,新聞和大眾傳播院系也必須通過引入媒介融合課程來適應外部的環境與壓力。

除了應對外部壓力外,新聞傳播院系還需要通過變革來維護自己的組織先進性,以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被同行業的組織淘汰,在文化上繼續獲得公眾、客戶和其他專業人士的承認和認同。這種認同在行業競爭愈發慘烈的今天顯得尤其重要,它是院系獲得更多外部資源的必要條件[5]。

目前,中國的新聞教育大體上已經與國際上接軌,但是仍然存在實習資源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器材設備供應不足等問題,參照英美優秀大學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對於新聞教育在中國的改革,仍然十分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http://www.acejmc.org/policies-process/methods/.查詢日期:2017-0 3-06.

[2] 潘祥輝,孫志剛.務實創新:媒介融合時代的美國新聞教育及其啟示.浙江傳媒學院學報[J].2012(3).

[3] 周易軍.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傳播實踐教育平台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6(6).

[4] 蔡雯,周欣楓.新聞教育的“密蘇裡方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2).

[5] http://www.mckinsey.com/industries/media-and-entertainment/our-insights/2015-global-media-report.查詢時間:2016-12-20.

[6] 鄧建國.新聞傳播教學筆談——管窺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J].2009(1):50~55.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