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前沿聲音>>編採探索

掌握“三法”,寫出優質時評不用愁

——以《金華日報》系列獲獎作品為例

王春雷
2017年08月09日17:00 |
小字號

在2016年度浙江新聞獎評選中,金華日報社共25件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作品7件,排名居首的“走在前列、共建金華”重大主題報道,以《認清大邏輯 扛起新使命》《找准快車道 跑出加速度》《講大局謀全局 共建設贏未來》《拉長板補短板 精准謀劃新優勢》等時政評論擔綱,在《金華日報》頭版頭條等顯著位置連續刊發,成為一錘定音的“扛鼎”之作。

透過《金華日報》所刊發的時評內容可以看到,其在新聞實踐中,探尋出了本地化優質時評的三條路徑。

找准小切口 闡釋大主題

近年來,《金華日報》的新聞作品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二、三等獎,無論是剖析民生熱點小細節的“單兵作戰”,還是重大主題報道的新聞“組合出擊”,厚積而發、精准給力的本地時評,都做到了精准發力、雄渾有力,成為融通現實、網絡兩大輿論場的新聞“輕騎兵”。

以今年參評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城何以三十年興盛不衰》為例,這篇文章是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的作品,其內核便是一篇時評。小切口透視大主題,是《金華日報》本地化時評的一大特色與亮點。

《金華日報》刊發的時評《有多少投票,還在胡來》,獲2016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該評論以金華市衛計委發布公告,叫停“尋找年度金華最美醫院”評選活動為點切入選題,關注這一社會熱點,點明“這是一次無部門審批、無醫院授權、無參評依據的無厘頭式‘三無評選’”。這一篇幅1800余字的本地化時評,筆觸沒有停留在一事一議,而是由此生發拓展,剖析了網絡票選風行之后的投票亂象,不僅提出了“有多少投票還在胡來?”這一值得深思的問題,還為根治“胡來投票”找實例、尋實招。

社交網絡平台冒出的各類投票,讓太多人“無處可逃”。面對投票亂象,是被動參與、聽之任之,還是主動介入、激濁揚清?該文作者從身邊人、身邊事說起,鎖定熱點,立論精准。有多少投票還在胡來、如何抵制網絡投票的低俗化等問題值得深思,更值得細查並嚴肅追究。評論除了提出問題外,還打開了開放性思考的“閘門”,找尋解題良策。

《金華日報》本地化時評敢於面對問題,勇於探尋解題之策,善於精准關注讀者共鳴度強的大主題,贏得的是新聞傳播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有多少投票,還在胡來》在“金華發布”公眾號上獲得了10萬+的閱讀。

飽含正能量 講好大實話

作為黨的喉舌,《金華日報》的本地化時評,以平實為特色,講好了大實話、暖心話,深遠有效地傳遞了正能量,贏得了讀者點贊,也獲得了省委、市委的褒獎。

此前,金華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暴雨來襲,雨水漫城,有網友發網文“雨季到金華來看海”,對水患幸災樂禍者有之,質疑城市管理水平者有之,傳播洪災謠言蠱惑人心者有之。傳播真消息,講好大實話,《金華日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評論《當“50年一遇”與金華正面相遇》,該篇時評厚積而發、筆墨酣暢、鞭辟入裡,清晰闡釋了雨情汛情之嚴重、政府作為之到位、全社會守望相助之溫暖,廓清了“雨季到金華來看海”的市井閑談,既鼓舞了人心,又點明了“暴雨當前,每個人應有何種擔當”的主題,成為點擊量輕鬆10萬+的時評“熱銷品”。

今年6月25日,金華又一次經受整月連天降雨的洪災考驗——蘭江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大洪水。在全市軍民齊心打贏抗洪救災之戰的過程中,《金華日報》派出多組記者奔赴現場、突擊採訪,並發揮全媒體的優勢,前方和后方同頻互動,以網絡和新媒體平台即時迅速播發消息,以報紙專版專題,權威、全面報道抗擊大暴雨的准確、真實資訊和感人故事,在讀者中和網絡上傳播了溫暖金華的形象,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6月30日,《金華日報》頭版新聞特稿《60年一遇洪水大考的金華答卷》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廣大讀者的好評。

堅守“中音區” 把握大趨勢

時政評論是報紙的一面旗幟,黨報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就必須把握主導權、把握大趨勢。《金華日報》的時評專注堅守“中音區”:科學理性的態度、及時准確的信息、守正持中的立場、以理服人的論說。

時評的表達有“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掌控不得法,很容易跑偏:空頭大論唱高調,“高音”飆太高,就容易走調﹔瑣碎小事低聲哼,“低音”沒了譜,又容易不著調。好的時評,評論切口可以小,篇幅可以小,但一定要善於把握大趨勢。

唱高調的問題時評,常板著臉孔說話:高高在上、滿紙空談,老生常談多、正確廢話多、華麗空話多、繁瑣套話多、虛浮假話多。這樣的走調“高音”,體現在評論上,就是思想僵化、面目可憎。而另一種極端則是“低音”版的不著調時評。比如,面對社會熱點、網上輿論生態,有的評論隻為博取點擊量、關注度,不核實新聞事實的真假,就鼓噪情緒化、標簽化的表達。諸如此類事實不清、站位不准、人雲亦雲、謬種流傳的評論,往往容易遭遇新聞“劇情”反轉的尷尬。

《金華日報》的時評作品追求篇幅短、視角平實、出筆快捷。這個“快”,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所謂“快”,而是建構在及時、准確、到位的一線採訪基礎上的妥帖快評:新聞事實清楚,信息來源准確。實踐証明,唯有快速妥帖,時評才能真正說到點上、點到實處。“金報時評”始終講求高效的事實評論三步法:先辨真假、再說利害、后評得失。

去年冬天,冰雪極寒天氣影響金華,義烏市教育局在暴雪來襲時,是金華各縣(市、區)中最先發布停課告示的。有家長認為“人定勝天是王道,學生應該抗擊冰雪去上學”,並在自媒體上發表評論指責教育部門。《金華日報》記者在一線採訪核實新聞事實的基礎上,採寫了時評《避冰雪也是堂優質課》:冰雪極寒,成年人抗擊風雪、防御冰寒,自當沖鋒在前﹔而漫天暴雪,學校停課讓學生暫避風雪,也是一堂尊重科學的“優質課”。評論入理、有情、暖心,贏得了讀者廣泛認同。

為本地化時評提供發聲平台,《金華日報》不僅有《見地》等評論專版,還於2016年新設《金報時評》欄目,每周在頭版、要聞二版刊發小時評兩篇以上。這些快評、短評堅守輿論引導的“中音區”,不蹭熱度,不博眼球,不與自媒體比發聲速度的“快”,而是著力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正本清源、激濁揚清,在把握大趨勢上實現快人一步、勝人一籌。

在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環境下,《金華日報》本地化時評始終堅守主流價值,引導輿論導向。通過紙媒、網絡平台的雙平台交互式傳播,《金華日報》本地化時評實現的不僅僅是評論作者與讀者對話。通過觀點的碰撞、意見的交互,符合“黨心與民意最大公約數”的思想共識,也就此形成。在紛紜復雜的輿論場中,《金華日報》以優質的本地化時評,傳遞了有影響力、富辨識度的聲音,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在輿論引導中一錘定音。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