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劉思揚:打造具有通訊社特點的融合發展新模式

2017年08月19日11:31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做主旨演講。

人民網深圳8月19日電(記者 燕帥 宋心蕊)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戰略舉措。2017年8月18日至8月19日,人民日報社聯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媒體融合領域頂級盛會“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本次融合發展論壇的主題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做主旨演講,以下是全文內容:

各位同事,朋友們: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去年11月,在新華社建社8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新華社發來賀信,明確提出,新華社要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這為新華社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經過深入學習思考和不懈實踐探索,新華社進一步明確:聚焦通訊社主體業務,開創具有通訊社特點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形成立體多樣、手段先進的現代傳播體系,打造具有強大傳播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建成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

具體而言,就是加快實施以“五大拓展”為主體的系統化創新工程,即:內容創新方面,由單純注重新聞價值向新聞價值與傳播價值並重拓展﹔產品創新方面,由新聞報道向新聞產品拓展﹔平台終端方面,由一體化發展向移動端優先拓展﹔體制機制方面,由傳統採編架構向新型融合採編架構拓展﹔保障機制方面,由以傳統通訊社業務保障為主向適應媒體深度融合的一體化支撐體系拓展。

經過不懈探索和努力,我們對媒體融合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入、路徑更加清晰、步伐更加有力,正朝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標闊步前進。

一是現象級、原創性融媒體產品大量涌現。優質原創內容是主流媒體安身立命之本和傳統優勢所在。能否持續推出平面媒體“鎮版之作”和在網絡空間形成“刷屏之勢”的融媒體產品,是衡量融合發展水平與成效的重要標准。我們全力推動傳統新聞內容的產品化,努力將內容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實現從單個產品創新向系統化創新轉變的重大突破。融媒體產品生產呈“井噴”之勢,每月都有瀏覽量過億的“現象級”產品推出,千萬級瀏覽量的“爆款”產品已成常態。融合各種形式的拳頭產品“新華全媒頭條”實現了全天候、常態化運行,上半年累計發稿187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我們推出創意微視頻《大道之行》,累計觀看量超過5億次。在建黨96周年之際推出的短視頻《無悔的誓言》觀看量超過1億次。“國家相冊”跨界敘事能力顯著增強,單集瀏覽量均過千萬,《動漫MV|習近平關心的這六件事》總瀏覽量5600萬次。以網民參與為主體的“領讀者計劃”“尋找中國之美”等融合創新產品,通過平台搭建、社群分享、線下互動等多種方式,最大限度擴大了產品覆蓋面,提升了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我們深入推進通訊社供稿線路改革,整合傳統線路,新設短視頻專線,搭建基於互聯網的全媒體供稿庫,變單一單向供稿為互動交互發布,推動新華社成為在傳統領域和新媒體領域均佔主導地位的新型通訊社,受到媒體用戶和受眾廣泛歡迎。

二是全媒體報道指揮機制一體化常態化運行。體制機制創新與採編架構再造,是媒體深度融合亟需突破的重點難點,也是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必須攻克的“臘子口”。實踐中,我們從兩個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抓好“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推進全媒報道平台提質擴容升級,推動跨部門、跨媒介、跨平台的資源整合、信息聚合和媒體融合,將全媒報道平台從單純的產品制作中心升級為全社融合報道指揮中心、策劃中心和協調中心,充分發揮其“指揮協調總調度、組織策劃總樞紐、融合加工總平台、全媒發布總出口”的作用,推動全媒報道一體化指揮機制向傳統編輯部門和國內外分社延伸。依托全媒報道平台,我們建立了專門負責習近平總書記融媒體報道的“第一工作室”,陸續推出《心中的牽挂》《共商國是》《法治的力量》等融媒體產品,瀏覽量全部過億。

二是我們緊緊圍繞通訊社主體業務,通過“編輯部+項目組”“編輯部+融媒體工作室”“編輯部+課題組”等多種形式,探索打造適應互聯網生態的“編輯部+”新型採編架構。依托創新專項資金,我們選擇一批創意新、操作性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進行扶持。同時,組建了跨部門、跨地域、跨領域、跨專業的專門團隊﹔制定了獎勵辦法和退出機制,有效釋放項目制活力。目前,我們正在組建以中央新聞全媒化為重點的“中國策工作室”、探索名牌欄目全媒化的“全媒新華視點工作室”、主打中英文國際時事評論的“世界觀工作室”、發揮駐外點多面廣及現場優勢的“全球拍工作室”、撬動社內外音頻資源打造品牌音頻節目的“新華FM”工作室、主推體育類融媒體產品的“新華體育全媒工作室”等融媒體工作室,推動重點名牌欄目融媒化、常態化生產。

三是著力打造“三微三端一平台”,形成立體化融媒體傳播矩陣。影響力的前提是到達率。終端平台的創新發展是倒逼內容創新的直接推動力。我們緊緊圍繞通訊社主體業務,按照“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的要求,不斷拓展壯大“三微三端一平台”新媒體傳播渠道。“三微”是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和微視頻產品。“新華視點”微博發展起步較早,下一步將通過激活直播、秒拍等功能模塊實現新的突破。“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從無到有,粉絲數已突破千萬,全社28個備案公號構成了影響力排名領先的微信公號矩陣。微視頻產品策劃生產實現常態化,日均發稿40余條,受到媒體用戶和廣大受眾歡迎。“三端”是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和現場雲。新華網全面改版升級,影響力大大提升,在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中排名第17位,居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首位。新華社客戶端常改常新,“現場新聞”實現標准化運行,專屬智能引擎“語音資訊助手”功能不斷改進,智能化程度大大加強,用戶活躍度明顯提高。“現場雲”是面向移動互聯網的“現場新聞”生產系統,已吸引1000多家媒體和機構用戶入駐,並持續推出現場報道節目。上個月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傳媒年會上,“現場新聞”標准化工程及“現場雲”媒體聚合平台榮獲媒體融合特別獎。“一平台”即海外社交媒體平台,目前粉絲數超過3600萬,使用19種語言發稿,日均互動瀏覽量超過2500萬,2016年全年觸及全球受眾4.16億,穩居世界主流媒體第一方陣。推特公司報告顯示,在G20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關鍵詞熱度超過“奧巴馬”和“普京”,新華社推文是熱度提升的主要動因。

四是一體化支撐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媒體融合是系統性工程。去年以來,新華社出台一系列舉措,在業務管理、組織結構、人才隊伍、技術應用等方面下功夫,構建起深度融合的一體化支撐保障體系。我們改革優化了供稿線路總監會、全媒報道平台總監會等制度,強化首席編輯、首席記者職能,倡導扁平化管理理念,努力形成科學、順暢、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組織了1000多人次的全媒編輯、全媒記者培訓,加快建立一支年齡層次合理、知識結構全面、善用現代傳播手段、掌握“跨界敘事”能力的全媒人才隊伍﹔全面推行業務階梯制改革,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和考核獎勵辦法,充分調動全社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整合利用市場資源,與先進互聯網公司合作成立新媒體技術公司﹔加快推動技術管理機制改革,加快實現由傳統通信技術保障向現代傳播技術引領轉型。

各位同事,朋友們!

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51億,其中手機網民佔比達96.3%。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正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我們面臨的競爭更為激烈,深度融合的任務更為緊迫。借此機會,有幾點思考與大家交流、共勉:

一是大勢所趨,砥礪前行。新媒體時代應該是主流媒體時代。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更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中央主流媒體,我們唯有堅定信念、砥礪前行,方能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

二是廣闊天地,各顯其能。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理應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各媒體應圍繞自身職能定位,探索體現各自特點的融合發展模式,明確各自戰略方向和發展重點,形成分工明確、錯位發展、相互補充的新型傳播格局。

三是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2·19”重要講話以來,各媒體認真貫徹中央精神,積極推進深度融合、一體發展,新型主流媒體加速形成,主流思想輿論不斷壯大。“行百裡者半九十”,改革無止境,創新不停息。讓我們攜手並肩、開拓創新,堅決打贏媒體深度融合的攻堅戰!

謝謝大家!

(責編:趙光霞、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