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熊澄宇:媒體融合時代的人才戰略

2017年08月19日16:59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熊澄宇

人民網深圳8月19日電(記者 燕帥 宋心蕊)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戰略舉措。2017年8月18日至8月19日,人民日報社聯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媒體融合領域頂級盛會“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本次融合發展論壇的主題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主論壇“議題三:核心人才如何留”的討論中,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熊澄宇做了主題演講,以下是主要內容:

很高興又來到深圳和媒體界的朋友,領導專家一起討論關於媒體融合的問題。

按照大會組織方的要求,我今天主要談談媒體融合時代的人才戰略。

首先我想對這個題目做一個解讀。

關於媒體融合時代:我在2002年寫過一本書,這個書的名字叫《信息社會4.0》,在這本書裡面我把信息社會的發展階段,分為四個層次。1.0是技術、2.0是產業、3.0是經濟、4.0是社會。所謂信息社會4.0指的是信息技術進入到了上層建筑意識形態領域,對社會形態產生影響。也就是我們說的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

2007年我翻譯的新媒體百科全書出版,在這本書的譯后記裡我寫了一段話,“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新媒體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新媒體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所謂相對的概念是新相對舊而言﹔所謂時間的概念就是在一定的時間段之內,它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涵﹔所謂發展的概念就是新媒體不會停留在任何一種現存的媒體形態上,它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生物媒體可能就是下一個新媒體。

去年我參加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委員會,這裡面新成立了一個組,叫做“數字創意產業組”,我們就要給數字創意產業一個定義。我用這樣一句話來闡述我們今天對數字內容、數字創意的表述,不知是否大家能夠認可?

數字創意產業是基於計算機數字處理技術,作用於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全部感官,以產品和服務的形態,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考慮,我們說的融合媒體實際上就是今天的數字內容產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按照中央的布局,在十三五末數字創意產業要達到8萬億的市場規模,這裡面就有待於各位的共同努力。

我們今天談融合媒體,談了很多新與舊的關系。我有一個觀點:所有的今天的傳統媒體,它都帶有新媒體的新的呈現﹔所有的新的媒體形態,都帶有傳統媒體的基因。在今天不管媒體怎麼變,在這裡媒體人仍然是最重要的要素。

於光遠先生原來提出生產力有三要素:“生產者、生產對象、生產工具”,后來提出二要素:“生產者和生產工具”。最后他修正了自己的觀點,說生產力實際上應該集中到一個要素,就是“生產者”,就是具有與自然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的生產者,這是生產力的惟一的要素。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今天的媒體融合時代,人才就成了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什麼是人才?人才不是職稱,人才不是職務,人才不是學歷。人才是人品和能力。所以我下面想就題目中的后半部分人才戰略談幾個觀點。

我們說人才戰略大概包含幾個方面:

1、人才的培養﹔2、人才的選拔﹔3、人才的使用﹔3、人才的評估。

首先從人才的培養來說,我在清華教書教了20多年,創建了新媒體研究中心,創建了傳播系,和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先生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我曾經擔任過學院的首任副院長,也擔任過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委員會主席,所以對於人才的培養還是有一些心得。

關於人才培養我講四個詞“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學無止境”。所謂有教無類就是中國傳統孔子提出來的,不管什麼人,隻要你願意學我們都應該教。我在清華招研究生,報考我的研究生各個專業都有。有學計算機的,有學中文的,有學外文的,有學汽車的,有學電子的……我們說這是有教無類,關鍵看你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學無止境,這些比較好理解,我就不展開了。

第二關於人才選拔。使用單位怎麼選拔人才?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不是看他的學歷,不是看他學了什麼課程,而是要看他的學習能力,看他的創新能力。善於學習、敢於創新、不拘一格,用人所長,這個是我們對人才的選拔的一些思考。現代社會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學習能力的競爭。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時代,要求的是你的能力——學習能力,創新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這是我們對人才選拔的一個思考點。

第三關於使用,我們想很多單位都在考慮,我怎麼留住人才?我覺得使用人才,是留住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我提出使用人才,也可以從四個角度考慮,叫做“搭台解憂、包容失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所謂搭台就是你要給人才充分發展的空間和余地,要給他平台,當然不僅是要壓任務,還要解決后顧之憂。人才在奮斗的時候你要解決他的后顧之憂,這裡面就包括他的生存條件,他的家庭所需求的、基本的、社會認可的、體面的生活基礎。所謂包容失敗,這個可能是今天我們對人才一個很重要的使用方面。我們在做科學實驗的時候知道,沒有任何的創新是沒有失敗而出現的。自然科學可以允許失敗,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裡邊,你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包容失敗。

另外我想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就是所有和所用的問題。實際上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優秀人才是社會的公共財富,他是不應該,也不可能為你所有的。你想,你要想把張藝謀放在哪一個電影制片廠栓住,我覺得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人盡其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這可能是我們用人的思考點。

第四個關於評估,對人才的評估,我們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我想可能有三個方法有利於我們來判斷人才。第一、系統論﹔第二、控制論﹔第三、信息論。

所謂系統論,是不要隻及一點,要系統全面地觀察。所謂控制論,是要考慮反饋、調節,再反饋、再調節,在不斷反饋調節當中達到對人才的真正了解。最后就是信息論,信息的完整性決定了決策的科學性。當你評估人才的時候,你一定要充分地掌握信息而不是片面地獲取。

最后,我們今天會議的主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我們這個環節裡提出來的是怎麼留住人才,我覺得留住人才的概念恐怕是有點問題。我剛才說了,真正的優秀人才他是社會的公共財富,怎麼能夠讓他和你融為一體,而不是留住。當人才和你這個平台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時候,人才就留住了。謝謝各位!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