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高端對話四問深度融合

2017年08月20日13: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端對話 四問深度融合

  公共平台如何融?

  有平台才有話語權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宋建武

  平台化是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隻有建設自主可控平台,才能使主流媒體真正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沒有平台,主流媒體無法有效設置議程或管控不良內容。

  主流媒體集團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資源,提供以新聞服務為主的多元化互聯網服務,逐步建成融合型平台。一些主流媒體集團正在建設能實現海量內容生產、聚合與分發的雲平台,比如人民日報社的“中央廚房”和“中國媒體融合雲”、新華社的全媒平台和央視新聞移動網等。

  平台融合要算投入產出比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 趙子忠

  建立媒體融合平台,要搞清楚成本和收益問題,才能保証公共平台機制能有效運作。公共平台融合的收益在各時期應有不同分配機制,初期以吸納更多資源為目標,可以考慮以會員制分配收益﹔發展期要打破平均分配制,按投入比例分配﹔成熟期可採用第三方價值評估體系,更科學、完善、公正。

  目前,有的媒體在媒體融合方面已經採用了新技術、新體制,但有的媒體還未完成信息化。解決這類問題,公共平台融合是一個比較好的理念。

  攜手打造“百端千室”綜合體

  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副總經理 陳玉林

  8月19日,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啟動“全國黨媒公共平台”建設,將把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模式、融媒體工作室模式推廣到全國。

  “全國黨媒公共平台”項目將聯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等機制與終端,建起全國黨媒內容生產、傳播、運營矩陣。建立地方同業態媒體融合發展的共享平台,實現中央媒體帶動全國媒體內容共享、技術共享、渠道共享、用戶共享的大融合,形成以中央媒體為龍頭、地方和行業媒體為骨干的全國網絡輿論新格局。

  “中央廚房”如何建?

  媒體融合要有智能思維

  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 陳 寅

  “中央廚房”是媒體融合的關鍵一招,建智能化新型媒體,要對新聞全鏈條、各環節進行智能化升級。在新聞生產階段,首先要擴充內容生產,實現海量供應,形成海量數據﹔其次要擴充機器生產,如機器輔助寫稿、機器人自動寫稿等。在新聞傳輸階段,主要由機器對傳輸內容、渠道、對象進行自動化、個性化精准匹配。在新聞消費階段,要讓用戶選取新聞的過程智能化。未來智能機器對用戶的了解將遠勝於用戶本人,能夠幫助甚至代替用戶作出消費決策。

  常態化運行“中央廚房”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 鮑洪俊

  浙報集團的“中央廚房”堅持常態化運行。浙江日報、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三端”融合,重構一個中心、八個部。集團自主研發了支撐“中央廚房”的技術平台“媒立方”。在融媒體採編發網絡中,“中央廚房”既是硬件基礎和技術平台,也是大腦和神經中樞,具備集中指揮、採編調度、高效協調、信息溝通等功能。“媒立方”從真正意義上建立起融合紙媒、網站、APP、兩微等多種媒體形態的內容生產、傳播平台,進而促進團隊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

  發揮“中央廚房”龍頭作用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 楊 潤

  今年,雲報集團“中央廚房”報道指揮策劃系統上線運行,進一步加強集團各部門、各報刊網站融合,形成更強大的全媒體採編策劃指揮、調度運行能力。雲南日報各部門及各系列報刊網站將新聞線索提交到“中央廚房”報道指揮平台,集團編委會每天在“中央廚房”舉行採編策劃會、對當天線索進行研判,值班編委處理線索,將任務簽派到各部門、單位值班負責人安排落實採寫。記者採寫發稿后,稿件與相關線索或選題相關聯,便於落實報道策劃的進度。

  核心人才如何留?

  完善用人機制,提升員工事業心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 牛一兵

  最近,人民日報國際部面向全社招聘駐外記者,在國外分社駐外三年,歸國后回原單位,薪酬參照外交人員標准。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面向社內外招聘8類人才,僅一天,400多份簡歷紛至沓來。今年以來,人民日報編委會連續出台政策,完善用人機制,改革績效考核,探索同崗同責,員工事業心提升。在人民日報編委會指導下,人民網試水成立了骨干團隊持股的人民科技公司,優秀技術骨干流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了保障。    

  留住人才的重要前提是使用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熊澄宇

  使用人才是留住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從四個角度考慮,叫做“搭台解憂、包容失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所謂搭台,就是要給人才充分發展的空間和余地,不僅要壓任務,還要解決后顧之憂,包括體面的生活基礎。使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包容失敗。真正的優秀人才是社會的公共財富。人盡其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這可能是我們用人的思考點。

  營建文化氛圍,增強人才歸屬感

  吉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 陳耀輝

  媒體融合必須注重與新媒體發展相匹配的內部文化建設。“動人心者,莫先乎情。”消除層級分明、條塊分割的內部工作氛圍,著力構建適應新媒體業態的輕鬆、健康、互動、平等的文化氛圍。比如,我們常態化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社長、總編輯帶頭參加,與大家打成一片。在社慶活動中,開展大型交響音樂會、記者徒步登山大賽等一系列活動,讓人才更有歸屬感,報社上下一心、干勁十足的氛圍日益濃厚。

  移動優先如何辦?

  明確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主任 丁 偉

  用戶和產品,是在移動互聯網語境下產生的新詞匯。曾經被稱作受眾的人,變成了用戶﹔曾經被視作載體的媒介,變成了產品。用戶思維、產品思維是媒體走向融合必須明確的概念。能否受到關注,能否產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都取決於媒體能否聚集海量用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否讓用戶滿意。

  一個新媒體產品要受到用戶歡迎,就要規避“假大空”,回歸一個“真”字:傳遞信息,要有真材實料﹔交流情感,要有真情實感﹔表達觀點,要有真知灼見。

  新聞+政務+服務

  湖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 張建紅

  我們以長江雲移動政務新媒體平台為基礎,圍繞“新聞+政務+服務”的定位,實施“全面移動優先”。

  湖北台與湖北省內市、縣上百家媒體機構(含地方廣電、報社、網站)聯合,全省的主流媒體“抱成團,結成片,連成網”。依托長江雲移動新聞採編體系和雲稿庫,組建覆蓋全省各級上千名記者的“雲上聯合報道團隊”。通過長江雲構建黨政部門權威信息發布、老百姓“辦事”和“問政”雙向互動的移動平台,打通了市政、水務、公積金等民生服務接口。

  進行優化內容的供給側改革

  無錫日報集團黨組書記、社長 楊 建

  我們從獨家新聞、議題設置、媒體行動等方面優化內容的供給側改革。

  我們以一引領多,以深度報道、優勢評論等掌握話語權的制高點﹔以一整合多,利用集團內各端口搭建多聲部平台,在重大政策出台和公眾關注熱點上,尋求多元意見的和解與社會裂痕的彌合﹔以一容納多,牽頭組建“無錫自媒體聯盟”,定期發布新媒體排行榜,將不同屬性的“媒體小船”納入傳播艦隊﹔以一對抗多,對於錯誤的甚至敵視的輿論,敢於交鋒、亮劍。

  本版文字由史曉韻、馮學知、陳支援、左浩坤整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