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內容分論壇 :傳統媒體如何找准用戶定位?
媒體融合背景下,媒體爭相取長補短:紙媒做視頻、電視台推圖文,如何發揮各自核心優勢?移動優先,內容為王,如何找准優質內容的用戶定位?
8月18日,在“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內容分論壇上,8位嘉賓就“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人如何取長補短?”及“如何精准定位用戶需求”熱烈探討、深入交流。
內容創新放首位 最暖終端是人心
傳統媒體如何在融媒體時代突出自己的特色?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總編輯張坤分享了中國青年報“融媒小廚”的三點經驗:經濟適用展情懷、三觀融合顯專業、揚長避短創精品。九寨溝地震發生后,“融媒小廚”五位記者立即奔赴現場,一小時內60多位同事連夜組成全媒體值班團隊,體現出中青的專業、理性以及溫暖的情懷。歸結到最后一點,我們認為無論如何轉型,內容創新是最重要的。中青內部有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不斷是PC端、報紙端還是移動端,最溫暖的終端是人心。
“新聞不管在傳播介質、呈現方式有什麼變化,但其根本沒有變,也就是說融到深處,回歸傳統。”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指出。傳統媒體要站在田埂上找感覺,也要站在天安門上想事情。雖然我們都在做新媒體,但一定要用最傳統的採訪方式做新聞。而融媒體時代,記者不僅需要跑到前方寫稿子,還考慮內容用什麼樣的方式傳播最有傳播的效果和力量。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副總監侯東合則認為廣播因車載收音機的普及而具有移動媒體的基因,他指出移動互聯網一定要關注車聯網這個很好的終端。同時,他分享了中國之聲在融媒體時代的策略:廣播專業、全媒體多能,重大報道的標配是聲音為主、跟上3分鐘短視頻、再加一個平面表達。
人民日報社總編室報網互動室主編、“碰碰詞兒工作室”負責人劉莉莉認為,“這個時代不缺情懷,也不缺對情懷的闡釋,缺的是扎扎實實落實和踐行情懷的人。”目前“碰碰詞兒工作室”的短視頻產品分兩類,一是純屬偶遇式的鮮活的街採,另一種是3分鐘左右的創意短視頻,而兩類視頻傳播的重點都是人心、是情感類的傳播,她希望工作室能代表央媒做出情懷、做出思考、體現價值觀。
用戶需求定位准 垂直領域做細分
喜馬拉雅總編輯殷啟明認為,融媒體時代媒體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戶。以往媒體是單向消費需求,而隨著信息海量產生后,用戶需求越來越寬泛,對於信息也越來越挑剔。目前用戶最需要什麼?殷啟明認為第一就是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流行的知識付費就可以反映這點﹔第二則是對場景的需求,比如一切碎片時間都是音頻最好能佔用的空間﹔第三是參與需求,用戶很多時候也有更大的參與沖動,比如在喜馬拉雅就提供參與場景讓普通人成為主播。
“一條視頻”合伙人范致行也強調了“互動”的重要性,他認為在手機尤其是觸摸屏的手機出現后,觀眾、讀者、聽眾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接收方,他們可以和媒體深度互動。互動體現在可以通過觸摸屏進行付款,消費視頻、音頻產品,甚至在“一條”上購買生活用品,所以我們不能再把自己簡單的定義為一個媒體人,甚至於要從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角色重新定義我們做的事情,可能不僅僅要考慮內容,除了考慮滿足內容消費需求之外還能滿足什麼樣的需求。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推廣合作室主任張意軒也給大家分享了人民日報客戶端成為“爆款制造機”背后兩個關鍵詞:年輕和傳統。 新媒體中心是一個特別年輕的部門,成立於2015年,員工裡平均年齡28.5歲。年輕人是我們創新的中堅力量。今年兩會的“爆款產品”——兩會版《成都》的創意,就是一個剛入職的孩子在面試環節提出的。同時,她指出對用戶需求的把握、適度性的把控、在很多信息解讀方面的綜合能力,都是傳統媒體在多年發展中積累起的寶貴經驗,在這方面來講,年輕和傳統恰恰是我們在新媒體時代很好的機會。
“古代有句話叫‘女為悅已者容’,我們內容生產者也是,隻需要取悅喜歡我的這批人就可以了。基於這個問題,我們做一個比較精准的垂直領域內容創作,就是俠客島誕生之初的設想,我們就是做時政。” 人民日報海外版融合協調處處長、俠客島負責人張遠晴解釋道。同時他指出了傳統媒體做轉型的一個誤區,即總覺得要放低身段、取悅用戶、要叫小編賣萌,讀者才能親近。實際上內容格調,生產水平在那裡,就會慢慢讓大家接受,認為這個媒體是值得信賴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