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7年7月下

保羅·萊文森媒介進化理論的思想邏輯

徐利德
2017年09月05日11:16 |
小字號

 來源:《青年記者》

保羅·萊文森是北美媒介環境學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師從尼爾·波茲曼,並與麥克盧漢保持親密關系,被譽為“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提出了媒介進化論思想。在整體媒介史觀的引導下,萊文森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媒介進化觀點: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趨勢”和“補救媒介”理論、媒介演進三階段(玩具—鏡子—藝術),這三個理論也成為其媒介進化理論的奠基石。在其理論中強調人和人的理性對媒介發展的重要地位,具有較強的現實人文關懷。同時他認為媒介的發展與社會環境需要一致,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媒介的演化,所以需要新媒介的“補救”。本文從保羅·萊文森的著作、理論思想、研究背景等角度探析其媒介進化理論的思想邏輯,分析萊文森的媒介觀點的關聯性、內在的邏輯性和合理性。

整體性、動態性的媒介史觀

保羅·萊文森認為媒介悲觀者不僅沒有看到媒介的整體發展,也沒有看到媒介的個體發展。萊文森在媒介進化理論的建構和闡釋過程中,始終將目光放到整個媒介進化歷史,注重媒介歷史的整體性和動態性。

媒介環境學運用獨特的媒介歷史分期法將媒介時代分為四個階段:口語時代、文字時代、印刷時代、電子時代。這是媒介環境學者對歷史分期達成的共識,但並非每位學者都將每個不同的時代佔據主流地位的媒介進行整體性研究,並將它們視為后生媒介對先生媒介的補救——動態性過程。他們隻對不同時代的媒介做了深度剖析,如伊尼斯分析了口語傳播到印刷傳播的時空偏向對國家權力的影響﹔尼爾·波茲曼分析電子媒介對印刷媒介塑造的傳統社會文化的消解﹔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人的延伸”、地球村等觀點。這些研究為萊文森的整體性、動態性的媒介研究提供了經驗和基礎。最能體現萊文森媒介史觀的著作是《軟邊緣》,在該書中,作者沒有局限於對各個時代各種媒介的描述和分析,而是採用了更為宏觀的媒介史觀,他將各個時期的不同媒介放在一個統一的時間軸上作整體性觀察。正是基於宏觀的、整體性的觀察,萊文森將媒介個體發展看成媒介整體發展,這個發展是一個動態、循序漸進的過程。於是他看到了各個媒介之間存在補救的關系,各媒介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后生媒介對先生媒介的功能進行補救和補償,這導向是人的需求,而人的理性決定媒介能否滿足人的需求。

媒介進化的動力因素

尼爾·波茲曼認為媒介環境學研究人的交往、人交往的訊息及訊息系統,具體地說,媒介環境學研究傳播媒介如何影響人的感知、感情、認識和價值。①因此人、技術和社會是媒介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萊文森看來,人的需求(理性)和社會環境是推動媒介進化的重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萊文森指出,媒介進化不取決於任何別的因素,而是完全由人的需要主宰,人的生存發展決定著媒介的使用和發展。萊文森的媒介進化理論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在媒介進化過程中,人的理性可以有效解決媒介發展以及媒介自身的不足,通過媒介的補救能夠使技術越來越完美和人性化。

在以往的媒介環境的研究中,研究者更強調技術對人和社會的影響,認為技術的發展有失去控制的趨勢,對技術產生了悲觀主義的情緒,如尼爾·波茲曼認為電子媒介會消解人的理性、社會文明。雖然萊文森師承尼爾·波茲曼,但他走向相反的道路——媒介樂觀主義,他認為技術是人類思想的表現,這是人對技術的控制,“通過技術,我們體現和延伸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客觀世界,我們按照自己的設計來塑造世界”。人的理性決定了媒介之間的補救,而人也總有辦法實現媒介間的補救,實現媒介的完美進化。

(二)社會環境因素

“人類社會中發明產生、影響和保存不僅僅遵循發明人的意志。起選擇作用的社會環境像樹上的苔蘚一樣可能發生改變﹔某種發明可能在根本沒有樹而隻有灌木和花的環境中得到迅速的發展。”②換句話說,社會環境對媒介的進化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媒介的發展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與媒介環境學派將“媒介作為環境研究”的觀點一脈相承。“媒介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浸透著人類渴望突破自身交流困境的努力,而每一種新的媒介技術的使用和普及都在其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形成一種全新的交流構型。”③所以,新媒介要在現實環境中得到認可和生存,就必須找到合適的媒介生態位。

萊文森認為決定技術成功與否的環境本身,是存在的各種方式和側面的組合。在環境學者的研究中,時間和空間是構成環境的兩個重要因素。不同的媒介時代,人類對偏向時間的媒介和偏向空間的媒介的需求會有不同,口語時代,由於人類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口語傳播佔據主導地位﹔印刷時代,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對空間偏向的需求增加﹔到了電子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人類在時空中都得到了突破和滿足,因此環境的不同決定了媒介進化的取舍,而對於人的理性來說,所有的媒介進化都是權衡的結果。

媒介進化的規律

(一)媒介個體進化規律:“玩具、鏡子和藝術”

萊文森認為一種新的媒介初入社會時往往只是一種娛樂玩意兒,常常在社會的邊緣起作用,然后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為一種寫實的工具,最后隨著新媒介的組合而蛻變成為稀有的藝術品。該規律呈現了一種新媒介如何由邊緣化的玩具逐漸進化成為大眾藝術的過程,其辯証邏輯可以表述為“前現實—現實—后現實”。

在玩具階段,新媒介作為“意料之外的進化結果”僅是嬰兒屬性的玩具,“觀眾的樂趣存在於技術的工藝流程中,不在工藝的結果,而在工藝本身”,④在這個階段,人們無法看清媒介的潛在功能。新媒介在早期往往被當做玩具,但當玩具演變成為鏡子之后,人們的情感取代了對技術本身的關注,開始關注媒介所展示的現實內容,於是傳達現實、與現實互動成為技術的主要作用。傳播技術很快就能夠有效地、大規模地捕捉或取代現實,並憑借這種“欺騙性”手段對社會產生強大的沖擊力。但萊文森也認識到了媒介個體進化的三個過程不是每種新媒介都能完成的,如果技術停留在刻板復寫現實階段,技術的發展就會停滯甚至被人淘汰。如果技術要實現第二階段的飛躍,就應該反映現實同時更要超越現實,為人的生存、發展提供更加高效的策略。

(二)媒介整體進化規律:適者生存

保羅·萊文森認為,一種媒介技術不適應人類或者失去存在的價值和生命力,那就表明它自身已經不適應人類的需要,因為“媒介的發展是‘適合人的選擇而生存’”。適者生存是萊文森吸收達爾文進化論思想對媒介整體進化的規律的總結。在萊文森的理論中,一種新媒介要生存需要適應兩個方面:小生境和平衡。

所謂小生境就是“一種媒介對前技術世界做出了滿意的回應,或者接近於前技術世界的某些基本要素”,小生境原理顯示,媒介和前技術傳播模式裡某種要素對應時,就能夠存活。在萊文森看來,媒介的進化和有機體的進化一樣,如果一種媒介符合前技術傳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模式,那麼這種媒介就一定會存活下來。這種符合的程度越高,就越能存活。同時媒介的進化遵循“人性的回歸”,滿足人類在感官上的平衡,是新媒介能夠生存的必要條件。當然任何媒介都是不完美的,需要后生媒介的補救,而其補救的就是前先生媒介所引起的感官失衡。

適者生存強調了媒介整體進化的基本規律,但當一種新的媒介在特定的領域中勝過舊有的媒介時,並不意味著舊有的媒介即將衰落和死亡,而實際上:舊媒介被迫進入一個較小的生存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它因為自身的獨特性,適應環境並因此而生存下去。總之,隻要舊媒介能夠找到適合人類需要或者感官的媒介生態位,依然可以存活。

媒介進化的盡頭

媒介進化是一個動態的、持續不斷的過程,媒介在人和社會環境的推動下,不斷向著人性化的方向進化,其自身也會變得更加完美。技術與技術之間的補救,使得媒介更加滿足人類需求,與社會環境達成一致。

一方面,隨著媒介進化的持續,媒介技術與人類傳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二者有趨同的可能。萊文森認為人類根據自身需要使媒介得到演化,媒介具有人類的屬性,具有了人類傳播的形態。即人類的發展需要媒介,而任何媒介在進化中總會有取舍,因此在人性化趨勢和媒介補救性原則的指導下,逐漸恢復技術進化失去的人類交流中視聽等生理感官方面的功能平衡。在補救的過程中,媒介會越來越多擁有類似人類的感官屬性,在功能和形態上愈加像人類,媒介看來越來越朝著人類傳播的自然模式發展。

另一方面,媒介的進化,也使得媒介技術在形式上越來越有融合成統一體的趨勢。隨著媒介的進化,所有的設備逐漸融合一體,能夠處理來自社會環境不同屬性的信息,成為統一、多面的信息處理系統。媒介的進化必然造成新舊媒介的融合,而這種融合並不是簡單的淘汰賽,而是舊媒介作為技術逐漸成為新媒介的內容,新媒介成為舊媒介的技術載體。

結 語

萊文森是一位忠實的技術樂觀主義擁護者,強調人的理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媒介進化過程中的人性化選擇,認為技術是人思想的物化,人類可以通過向技術注入思想,實現對技術的控制,而不是悲觀地認為人會被技術控制。萊文森以整體宏大的眼光考察人類媒介進化史,認為媒介進化的過程,就是新媒介補救舊媒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在人的需求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推動進行的。在談及媒介進化中媒介的“生死”問題時,萊文森並沒有完全否認舊媒介的意義,而是認為舊媒介在找到適合人類需要的媒介生態位時,依然可以存活。萊文森對媒介依然樂觀,認為媒介的進化會讓媒介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完美。

 

注釋:

①【美】林文剛編,何道寬譯:《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②【美】保羅·萊文森著,熊澄宇等譯:《軟邊緣:信息革命的歷史與未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③楊陶玉:《媒介進化論——從保羅·萊文森說起》[J],《東南傳播》,2009年第3期

④【美】保羅·萊文森著,何道寬譯:《萊文森精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