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懸疑推理題材作品大熱 網友贊:智商終於得到尊重

2017年09月22日04:22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智商終於得到尊重

  《白夜追凶》海報

  《看不見的客人》海報

  《使徒行者2》海報

  何炅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追劇看戲被不少人認為是娛樂節目,“認真你就輸了”。

  但近期的大批懸疑推理題材作品大熱,觀眾猛然發現,追劇看戲也不能忘了動腦!電影方面,《看不見的客人》因為若干反轉過程讓不少觀眾贊“奇妙的觀影體驗”﹔而劇作《無証之罪》《白夜追凶》《使徒行者2》的層層真相,也讓網友大呼“過癮”。此外,熱門綜藝《明星大偵探》今日正式回歸,必將掀起新一輪推理熱。

  “反轉”次數多,觀眾贊“奇妙”

  昨日上午,西班牙口碑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在內地上映6天,票房已達5557.3萬元。難得的是,該片的票房紀錄是在排片率不高的逆境下取得的。《看不見的客人》上映前三日排片率在10%以下,不過影片取得了壓倒性的口碑,觀眾在各平台均給出8.7以上超高分。觀眾的熱情促使院線加大了排片力度,《看不見的客人》也用亮眼的成績回報了影院。從18日起,每日票房貢獻率均高於排映佔比,單日票房一路走高,自19日起已超過《蜘蛛俠:英雄歸來》躍居第二,實現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在網絡上,看過《看不見的客人》的觀眾對影片贊不絕口,影片的多次反轉,讓觀眾印象深刻。《看不見的客人》以密室殺人案為開端,通過律師與男主角的對話牽扯出了一件件驚人內情。在兩人交談過程中,真相與謊言交織,“超高速”43層反轉和極致縝密的絲絲細節不斷推進,最后一分鐘驚天逆轉,讓《催眠大師》的導演陳正道驚呼“今年最愛的推理電影!奇妙的觀影體驗!”導演陸川評價道:“從一場情感危機,逐漸走入人性深邃無望的迷宮。我給編劇10分,給剪輯10分。”

  “懸疑”激起追劇熱和討論熱

  在劇作方面,幾乎同期開播的兩部懸疑劇《白夜追凶》《無証之罪》雙雙成為網絡爆款,掀起追劇熱潮的同時,也讓網友們津津樂道。網友大呼追劇樂趣在於“一環接一環”,“如果不帶腦子或者少看一會,都擔心自己跟不上節奏”﹔還有網友則一直忙於“猜猜猜”,“現在追劇的時候,看誰都覺得像是大BOSS”。“《白夜追凶》中,幽默和巧合略多余,造型差評,和《無証之罪》可以說一文一武。”

  還有觀眾認為,兩部劇在故事與人物上都下足了功夫。《白夜追凶》的編劇指紋是律師出身,又是推理愛好者﹔《無証之罪》的原著小說作者紫金陳本身是推理小說作家,並親自參與編劇工作,小說為網劇的最終呈現提供了很好的故事基礎。

  相對來說,《使徒行者2》則讓網友頗多爭議。有網友認為該劇“比第一部還要好”﹔也有網友認為“劇中的BUG太明顯,造成讓人出戲的喜感”。有觀眾認為,《使徒行者2》制作效果雖然提升了,但少了市井氣息。對此,主創團隊此前曾表示,《使徒行者2》由於在視頻網站播出,會更側重年輕視頻用戶的口味。

  推理綜藝實現高點擊

  大銀幕和小熒屏都熱衷於推理之余,觀眾會發現,即使看綜藝節目也不能不動腦——今日芒果TV上線的《明星大偵探3》將帶你開啟探案模式。今日上線的先導片中,六位名偵探摩拳擦掌、互放狠話,撒貝寧敬告張若昀、吳磊兩位新玩家要小心。

  其實,《明星大偵探》在第一季開播初期,還只是不太起眼的推理類小眾綜藝,如今第三季回歸時,當初的“小眾”實現了口碑和點擊率上的逆襲。節目前兩季的評分都超過8.5分,第二季的《恐怖童謠》特輯還在網上引發熱議。節目導演何舒透露,《明星大偵探》的電影和電視劇版都在計劃中。

  隨著《明星大偵探》越來越受觀眾歡迎,娛樂圈裡不少喜歡推理的明星都希望到節目來秀一秀智商。和前兩季相比,新一季的玩家在年齡層有了年輕化的突破,白敬亭再也不是唯一的小鮮肉擔當。在今日播出的先導片裡,觀眾可以看到吳磊、張若昀等年輕明星的身影。白敬亭夸贊年紀比他小的吳磊道:“吳磊第一次來,我覺得很超乎我的想象,很聰明,邏輯性很強,非常適合這個節目。”(記者 莫斯其格)

  頭評

  “燒腦”,是要經得起推敲

  文/莫斯其格

  對觀眾來說,“無劇可追”、“不知道看什麼電影”的狀態,以及有時候看完影視作品后忍不住吐槽它們“爛”,常常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智商得不到尊重的緣故——在那些被斥之為“爛片”、“爛劇”的作品裡,大多充斥著無意義的場景和對白,或者是經不起推敲的故事及線索。難以談“藝術性”之余,觀眾會覺得“無腦”、“浪費時間”。因此,當尊重觀眾智商的作品出現時,大家用“自來水”的方式來回報它們。

  從《心理罪》成為爆款,到《白夜追凶》《無証之罪》大火,再到《看不見的客人》實現口碑和票房的逆襲,其實這個過程中觀眾的審美與評判標准是越來越挑剔、嚴格的。但這些作品都基本能達到觀眾的要求,觀眾自然會緊緊跟著故事思考,從而更投入到作品中去。

  有調查顯示,如今年輕人對好劇的基本判斷標准是“是否尊重我的智商”。觀眾要求的所謂“燒腦”,不一定要有復雜的時間線、宇宙場景、多少層夢境空間,而是足夠嚴密的邏輯、經得起推敲的情節,這不僅會大大增加作品本身的趣味,還能令觀眾欲罷不能。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