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7年8月

淺析“健康中國”與體育傳播的關系

——從城鎮和偏遠農村的不同視角分析

劉亞梅
2017年09月26日16:47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基於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通過文獻資料法,並結合觀察法,發現在城鎮通過體育App、微信公眾號等向人們傳播科學的健身知識、讓人們愛上運動,已有一定成效﹔但在偏遠農村,體育健身還很滯后。要通過體育傳播扭轉人們對體育的認識,促使人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更應向人們傳遞體育的自我超越精神,弘揚體育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需更加重視電視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健康中國﹔體育傳播﹔關系﹔助力

中圖分類號:G206﹔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國家政策層面,健康與體育在無形中已形成難以割舍的關系。在互聯網時代,建設健康中國與體育傳播有什麼樣的互動關系,這是應該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 解讀健康中國: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一)“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早在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考察時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5年2月“健康中國”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至此,“健康中國”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十八屆五中全會更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健康中國”的任務要求。

隨后,國家衛生計生委出台《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從大健康、大衛生、大醫學的高度出發,突出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通過綜合性的政策舉措,實現健康發展目標 。

2015年10月29日健康中國被寫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標志著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公報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1]

201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第六章全篇對全面提高身體健康做了詳細的規劃和部署。從國家戰略層面,又做了長遠規劃。可見“健康中國”不是一時一事的臨時行為,而是恆久堅持的重大舉措,是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二)健康中國戰略賦予體育工作和體育傳播神聖使命和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共8篇29章,從總體上提出了“體、醫、藥”三者發揮各自職能、協同推進“健康中國”的實現路徑。其中有6章9節專門對新時期開展體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由此可見,健康中國是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大概念,而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處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前端位置。體育發展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關系可以表述為:體育發展直接服從和服務於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而健康中國戰略也必將賦予體育工作更高的職能,從而也為體育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相融合。

健康中國建設是一項系統、龐大的工程,體育不僅是“體、醫、藥”三大載體之一,且扮演的是先鋒隊、鋪路者的角色。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付諸實施,體育傳播彰顯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傳播體育文化,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由之路。在建設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體育傳播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策略、傳播媒介、傳播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緊密結合與持續引領,讓中國大地上到處呈現一派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歡樂氛圍和美好氣象。

二、體育傳播:城鎮健身促健康的有效普及

現代體育發展日新月異,體育傳播媒體異軍突起,對人們的健康觀念、行為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各類媒體形成合力,全面普及健身促健康的理念

體育傳播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提供各種體育賽事、體育表演、體育信息,持續不斷地發掘和傳播體育的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強化生命質量、身體健康、體育鍛煉三者之間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意識,引導人們確立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理念,促使人們崇尚健身、參與健身,讓全民健身成為自覺行為和日常生活習慣。認知體育鍛煉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尤為重要,隨著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出台實施,傳媒合力全面普及健身促健康理念,已經轉化成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和有力行動。

(二)互聯網+助力全民健身

在互聯網時代,普及健康的生活理念,傳遞醫學、保健常識並非難事,更重要的是,“健康中國”建設之際,互聯網+讓人們愛上體育鍛煉,引領全民健身新時尚。

1.智能手機體育App引領健身新時尚:夜跑的人越來越多,廣場舞已風靡全國。這些現象的起因不得不提及智能手機、互聯網。有關健康運動的App越來越多。比如說咕咚,這款專門針對跑步愛好者的軟件,用戶基數已達3000多萬,運動加社交的模式,深受人們喜愛。此類軟件大多以記錄下每天走路的距離,並和朋友進行排名的方式實現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人在心裡形成一種競爭勢頭。每天堅持運動,並和別人進行一個比照,讓堅持不在艱難,堅持久了,運動也就成了習慣。

2.開發健康有關的手機等軟件:人們可以通過登記自己的體重等相關信息,隨時得到身體健康狀況的反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能有大概的了解,並提供健身指導,以至於身體出現問題后及時就醫。比如有一個手機App叫做美柚,這是專門針對女性的軟件。可以准確記錄女性的生理周期,並且診斷健康狀況,同時給出保健建議。類似這樣的健康App無疑充當了“私人醫生”的角色,既給人們帶來方便,又在某種程度上也減輕了醫院的負擔。

由於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比較健全,無論是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還是醫學常識、保健知識等,借力互聯網+,健身促健康的理念將會得到廣泛快速地傳播、普及。互聯網健康手機等軟件的開發,互聯網對全民健身的引領,因其傳播的快捷、方便、覆蓋面廣等,使“健康中國”的推進,就有了巨大的力量,其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三、體育傳播:扭轉農村的困境

(一)“體育”被誤解:從改變理念做起

體育鍛煉對於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視。建設“健康中國”,全民正確理解體育精神、愛上體育運動是重要保障。

國家體育總局2008年發表《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指出,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中16歲以上參加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體育活動的比例僅僅是44.7%,低於發達國家。[2]影響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因素很多,比如說運動場所、工作時間的限制以及民族、性別、職業的影響等等,但是具體到農村,正如蘇近陽指出的,農民對體育鍛煉認識不足,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等等方面,嚴重制約了全民健身運動在農村的大力開展。[3]因而,參與人數、參加體育鍛煉的消費情況、正規場所鍛煉的比例等等方面,農民遠遠低於城鎮居民。 [4]筆者也觀察到,在大多數偏遠農村,人們依舊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遵循著自然規律進行體力勞作。在他們腦海裡,就沒有鍛煉有益於健康的觀念,甚至覺得自己整天勞作,還用鍛煉?並不知勞作與鍛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人身健康的作用也有很大區別。不難看出,“體育”被誤解到何種程度!

基於這些認識,健康理念在農村的普及,任重道遠。要更加有效的利用好新聞傳播的力度與廣度,扭轉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對體育鍛煉的重新認識,把被誤解的“體育”扭轉過來。

在中國八千多萬的貧困人口也集中在農村。如此龐大的群體,“健康中國”行動也不得不去關照到這個群體。從減貧的角度看,貧困戶對體力勞動的依賴性更強,健康對其收入的邊際作用更大,對於農戶脫貧具有顯著作用。[5]由此可見,全民健康活動在農村的普及,意義深遠。健康中國行動對農村來說,更加必要和迫切。通過體育傳播扭轉人們對體育的再認識必要而迫切。

(二)“知識溝”的事實:需合理利用傳播媒介

軟硬件發達的城市,健康保健、醫學常識普及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在基礎設施滯后的農村,一方面互聯網沒有全面覆蓋,即使有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熟練使用。正如蒂齊納1970年提出的“知識溝假說”:隨著大眾傳播向社會傳播的信息越來越多,社會經濟情況好的人要比相對差的人更快地獲得這類信息,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溝”將成擴大而非縮小之勢。[6]215城鄉差距導致兩者之間“知識溝”的存在並且日趨加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電視這種媒介在農村是常見的,也是農村人最喜聞樂見的傳播媒介。因此利用它來傳播和普及健康生活理念是最切實際、最有效的。制作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的電視節目,引導人們重新認識體育鍛煉對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在農村普及健康理念的最有效方式。基本健康知識的普及,農村的意見領袖也會帶來很有效的人際傳播,筆者以為健康中國在農村的實現,電視是普及健康不可或缺的傳播媒介。

四、結論

“健康中國”是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下的全面健康目標,更是健康優先的全民健康理念,也是全體國民的共同理想。[7]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曾講到:有一個統計,在運動健身中多投入一元錢,就可以在醫療當中減少7至8元的投入。可見,建設“健康中國”的路上,體育鍛煉在確保國人身心健康方面意義深遠。不管在傳播體育理念、弘揚體育文化,還是督促全民共同參與健身運動、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等等方面,新聞媒體作為一種正向的推動力,必不可少。

鑒於此,筆者以為:首先,城鎮可利用好軟硬件比較完善的優勢,利用好互聯網、新興媒體等,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城鎮居民普及健康生活理念,提供全面健身的科學指導。比如前文提到的智能手機健康App的開發等﹔其次,重視偏遠農村,有效利用好電視。基於農村體育鍛煉的情況和對體育的偏見,更應該制作接地氣的電視節目,引導人們扭轉認識,自覺形成自覺鍛煉的新風尚。另外,“健康中國”建設之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提上議事日程。如何更好解決偏遠農村出現的這些問題,還需廣大學者更多深入探討。再次,除了通過傳播媒介提供健身指導、扭轉對體育的偏見讓人們愛上體育運動,增強體質之外,更重要的是新聞媒體廣泛傳播體育文化,豐富社會文化生活,通過弘揚體育文化,教育人民,謀求人的全面發展,謀求人的自我超越。

“健康中國”的推進,不僅需要從認知層面切入,也需行動層面跟進,隻有二者相結合,才能收到預想的成效。對此,作為新聞媒體,尤其互聯網,在這方面盡心盡力傳播體育信息與健康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姜天一.“健康中國”成為國家戰略(2015.12-01)[N].健康報,2015-12-22.

[2]馬江濤等.中國居民參與體育鍛煉影響因素的序次邏輯回歸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9).

[3]蘇近陽.山區農村群眾體育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5(6).

[4]江崇明,張彥峰等.2007年中國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分析[J].體育科學,2009(3).

[5]程名望等.農村減貧:應該更關注教育還是健康?——基於收入增長和差距縮小雙重視角的實[J].經濟研究,2014(11).

[6]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7]李滔等.健康中國的內涵和實現路徑[J].衛生經濟研究,2016(1).

(作者簡介:劉亞梅,女,作者單位為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系。)(責任編輯:薛耀晗)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