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出演王晶新作《追龍》 與甄子丹"雙雄對決"

即將於9月30上映的 《追龍》,是劉德華和老搭檔王晶合作的成果,熟悉的港片味道、熟悉的警匪題材,甚至是熟悉的角色——劉德華早在26年前就在 《五億探長雷洛傳》裡演了雷洛這個角色,這次他將首次在大銀幕上與甄子丹進行“雙雄對決”。
與甄子丹的雙男主設定讓人期待,但導演王晶的名字著實讓人捏一把汗。對於好友這幾年一直透支觀眾信任的表現,同樣為還人情拍了不少“爛片”的劉德華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坦言,兩人很像,都很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又把朋友情義看得很重,“觀眾會說我為什麼這麼婦人之仁,我就是有婦人之仁啊。”
談電影“26年后讓大家感受雷洛的內心”
晨報(以下簡稱“晨報”):兩部電影相隔二十多年,你演的雷洛有什麼區別?
劉德華:以前演的是黑是白很清楚,而且很多對話事先設計了很多細節。現在不會再讓觀眾那麼容易找到表演痕跡了,比如有一場戲,情節和以前一模一樣,就是要跟上司說要回家煲湯,心裡很不耐煩,以前是設計,現在就是表達真實的生活。
而且我非常有幸在26年后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個角色的內心——灰色的一面,他知道自己是錯的,但在那個年代沒辦法去解決問題,隻能把黑白兩面平衡好。你會覺得跟角色一起經歷從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時間流逝和變化。
晨報:雷洛和甄子丹演的毒梟跛豪從好兄弟到因為利益生出嫌隙,為什麼最終還是去救他?
劉德華: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表達出情義是不能計較、不能算的。比如說朋友之間你埋單了五次我隻付了一次,我覺得好像欠你了,那我再付一次,還要說出來,這種朋友趕緊回家吧。兄弟情義是很特別的,甚至可能會讓我背負一輩子的臭名,犯一輩子的錯,但就好像看到樓梯上的小孩要摔倒了我不可能不管,那是男人應該負的責任,我一定要回去救他,我把他的資料給了ICAC(香港廉政公署),因為隻有他們去抓他才不會死。可能他會怪我一輩子,他出獄后電話裡還在怪我,但我們還能通電話就是因為當年這個選擇。
談導演“我一直跟他說應該用心認真了”
晨報:為什麼這麼多年后才和甄子丹第一次合作?
劉德華:很少有合適的像這種雙雄對決的劇本。你需要豁得出去,把心扉打開,把片子拍得好看。
晨報:和鄭則仕、黃日華這些老朋友合作有什麼感受?
劉德華:其實我們這些朋友幾乎每天見,只是沒什麼人找他們跟我一起拍戲。我們有個兄弟團,大家都在不同地方工作,但幾乎每兩個禮拜都會聚一次,之前一次聚會曾志偉也來了。
晨報:這幾年王晶作品口碑都不太好,這次會擔心嗎?
劉德華:有些人做多了就會慢慢變好,有些人差不多就好就能成功的話,慢慢就變成差不多先生了。我一直跟他說應該要用心認真了,他這次也真的很認真。上次拍《王牌逗王牌》 的時候我們也有野心,我希望他技巧上用心點,但那個時候他可能還沒感覺到市場壓力。“王牌”后,他真的有跟我坐下來好好聊,我說我拍了很多好的電影,同時也拍了很多不好的電影,但是大家從來沒看到過我不認真,看到的是認真努力就不會來怪你。
大家都在為他痛心失望,但以前他感受不到,我就說等到所有喜歡你的人都失望了就真的完了。其實隻要他認真,東西不會差,他的技術和情懷都在那,這一次他回歸了。我們兩個很像,都很容易被影響,像演員、制片人、市場、資方這些都能影響到他。
晨報:這幾年像《追龍》這樣的港片尤其是警匪黑幫題材在內地市場很少有大爆款,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劉德華:其實現在市場上每年超過3億元票房的也不多。像《拆彈專家》和《俠盜聯盟》都是正常的票房,我們的很穩定,不會突然一下子跌到三千萬元,還是有觀眾基礎的。這一次大家如果覺得王晶還是拍得不好不賣座,也是合理的市場反應﹔如果這次票房好了,那之后會有更多這樣的作品出現,這只是第一步。
現在純香港題材可能不太會引起內地觀眾太大的興趣和關注,比如說《拆彈專家》很多人都問會不會有第二部,我就疑惑是仍在香港拍還是去非洲拆彈,我們也在糾結是迎合市場,還是真正有故事了再出去,都還在摸索,得慢慢地一步一步來,不能太急。
談將來“想演葉問也想拍中國特色007”
晨報:還有什麼想演沒演過的角色類型嗎?
劉德華:我想演葉問這樣的角色。我很喜歡一部美國電視劇《功夫》,每一集講的都是武德,《葉問》裡最打動人的也是武德,這個是需要延續的。武德不是贏跟輸,而是道義。我覺得現在中國功夫片應該再放開一點,像太極其實是無形的,但電影裡太極變得有套路,被固定了。
晨報:當導演的計劃目前進展如何?
劉德華:有這個想法很多年了,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計劃,我感興趣的還是“007”,自導自演。現在中國還沒有很規范的、很中國特色的“007”電影,但其實你看看現在國際刑警組織主席是中國人,這個題材完全是成立的。我很想在這方面找找現實素材,等機會拍。
晨報:受傷后休整半年有什麼新感悟?以后會變得稍微“惜命”一些嗎?
劉德華:其實我本來就膽小,這次也不是因為大膽而受傷的。一直以來無常的事很多,萬事小心,也要學會欣然接受。(記者 陸乙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