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10期

新聞資訊類自媒體新聞的寫作創新分析

——以公眾號“新聞哥”為例

梁捷琴
2017年09月28日14:53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滿足了公眾運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資訊的需求。如今微信公眾平台已然成為公眾獲取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在自媒體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微信公眾號“新聞哥”以高閱讀量、高關注量成為新聞資訊類的領軍者。本文通過對其在微信公眾號上堅持新聞寫作創新的具體分析,進一步探討如何在自媒體時代實現新聞的寫作創新,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潮流。

關鍵詞:新聞哥﹔新聞﹔寫作﹔創新

作為自媒體寫作平台的標志之一,微信公眾號在新聞寫作領域的推陳出新,令其發布模式既具備傳統媒體的深度報道和新聞評論,更依托其精准的內容投放、多樣化的推送方式、近乎100%的到達率滿足了公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需求。

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公眾號“新聞哥”於2013年6月成立,在“換個姿勢看新聞”的口號下為公眾提供新聞,形成了幽默、搞笑、吐槽的風格。其文章總閱讀數、最高閱讀數、平均閱讀數、總點贊數等數據均居前列,集聚了超過百萬的龐大粉絲團。在2017年具有綜合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排行榜中,“新聞哥”以高人氣名列前茅。這樣的熱度和影響力,使“新聞哥”在自媒體新聞寫作領域樹立了一個現成的模范,是其他自媒體人進行新聞生產與傳播可借鑒和參考的對象。

在文化、經營理念差異化存在的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哥”開拓創新思路,集文字、圖片、視頻之力,交叉運用各種新聞媒介,通過幽默詼諧的新聞資訊,進行關聯式寫作等,體現出一股自媒體新聞寫作的創新之潮。

一、公眾號“新聞哥”新聞寫作創新分析

(一)由真而深:新聞評論向深度轉化

作為新聞資訊類微信公眾號,“新聞哥”每日推送4-5篇新聞評論類文章,一般情況下,每篇文章涉及的新聞事件各不相同,並且都是公眾所關心的熱點時事。這些報道常常從不同的視野、多個角度解讀,十分切合其“換個姿勢看新聞的”口號。除了對時事的另類評論解讀,“新聞哥”還會對當日關注度較高、朋友圈和微博轉發量較大的重要或熱點新聞事件進行再評讀、再寫作。這種對受眾的評論加以評論的良好溝通方式也是其新聞寫作的一大亮點。語言駕馭水平高的評論員,其精辟到位、入木三分的評論極具深度與精度,再加上有立場的吐槽,吸引了更多的用戶駐足,滿足了用戶的深度閱讀需求。如2017年7月24日的一篇推送文章《孫楊奪冠,打臉霍頓!解氣同時我更佩服這位泳壇king》,圍繞最近孫楊在國際泳聯世錦賽的冠軍話題,新聞哥對比賽全貌進行了客觀詳細的回顧和解說,由點及面,一路展開追溯,解開孫楊因“興奮劑”被黑這一事件的謎團,有理有據,用事實肯定了孫楊的成績和精神,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棒棒的”“深受觸動”。

新聞評論向深度轉化是“新聞哥”新聞寫作的創新發力點,碎片閱讀逐步轉化為深度場景,滿足了用戶的深度閱讀需求,不亞於傳統紙媒,收效明顯。

(二)由字到圖:文本的創意整合

評論信息化是文體融合的表現之一,即從簡單的說理,講究論點、論據、論証轉向提供信息。“新聞哥”所做的正是在評論中提供有趣的新聞資訊。

在文本表達上,“新聞哥”對不同媒介進行交叉使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相結合,豐富了文章的內涵,視覺新穎。首先,不同於一般公眾號的“千字文”堆砌,“新聞哥”對於文字的應用簡潔精辟,很少長篇累牘,可讀性很強,少則幾十字,多則幾百字,在碎片化閱讀背景下,這種文字呈現更具特色,因為迎合了用戶時間上的“縫隙”,緊扣用戶需求,閱讀效果更佳。在與圖片、視頻的結合上靈活多變,變化使用網絡語言如“造”“倫家”“憂桑”)、硬譯英語如“no zuo no die”、拼音如喪(cong)心(ming)病(jue)狂(ding)等,表達某些情感觀點,增強表現效果,給用戶留下了深刻印象。圖文結合主要體現於每天推送的文章當中,圖片的應用豐富多彩、不拘一格,既有新聞圖片,也有來自於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截圖、卡通圖片、表情包等,數量上較多,有十來張至三四十張不等。這些圖片視覺沖擊力強,在與文字高度契合之后往往給用戶以新穎的情感體驗。當然,“新聞哥”非常重視語音、視頻渠道的利用,主要見於“歌迷會”中的“靈異公社”菜單和“嘿嘿嘿”板塊的“搞笑短視頻”菜單,在很多文章推送裡面也能看到不少視頻的截圖片段。

文字、圖片、視頻等一齊發力,“新聞哥”仿佛每天都在進行一場“文本的狂歡”,這也增強了其文本話語的互動性。“為了《魔獸》而被女友拋棄的親們,現在后悔了嗎?”“你的上網行為都被公司監控?知道真相的我已哭暈”“開口脆系列!快來圍觀這隻成精了的柴犬打針,笑死哥了!”等,吸引了許多網友前來留下精彩的評論,一些欄目如“樹洞”“奇葩問答”等圈子活躍度很高。“新聞哥”文本功底之深,是它基於傳統媒體做到最佳延伸、又比其他自媒體新聞寫作更勝一籌的重要原因。

(三)由簡潔到幽默:文風大膽,吸引年輕讀者

“新聞哥”公眾號的簽名是:輕幽默、愛搞怪的新聞哥,希望你們喜歡我提供的新聞。在寫作上,“新聞哥”多以和讀者對話的口語化表達為主,以擬人的口吻揭示事實、表達觀點。大膽吐槽、嬉笑怒罵、戲謔的語言風格很容易使網友們產生情感共鳴。從這點上來說,“新聞哥”的新聞寫作弱化了傳統媒體的呆板、嚴謹,在不虛構、不夸大新聞作品的前提下,寫得更有趣、更幽默,這也成了其新聞的總體特征。在隨意選取的部分推送文章中,可以看到每期的新聞寫作從素材到標題、內容都會呈現出幽默、搞怪的有趣風格,與當下年輕用戶的閱讀需求是相符合的。

談及嚴肅的情感問題,“新聞哥”也能深入淺出地寫道:“談戀愛真的是要慎重。”在一則關於痴情男子為挽回女友,當街抱著女友的大腿求復合的新聞中,新聞哥大膽指責了男生在感情裡面死纏爛打的不當行為,也給讀者傳遞了“自尊自愛”“好聚好散”的評論觀點。這些都表現出“新聞哥”既提供有趣的新聞資訊,也在各種資訊中尋找有趣的因素來吸引讀者,選取新鮮的、貼近生活的素材也體現了面向草根用戶的通俗品位,人人都感受到事件仿佛與“我”相關。

從時事熱點選材,到大量新聞作品的產出,“新聞哥”一貫堅持的寫作文風大膽又吸睛。在傳統媒體之外,“新聞哥”在新聞寫作領域“開疆辟壤”,在自媒體新聞寫作上提供了更完善的范式。

(四)由此及彼:關聯寫作,上下連接

非重點關聯,非嚴肅事件,無整體邏輯,通過語言文字銜接過渡新聞是“新聞哥”的一大特色。“新聞哥”將碎片化的新聞連綴成篇,達到新聞與新聞之間銜接自然的效果,使用戶不知不覺就被帶入下一段新聞。

通過對微信公眾號“新聞哥”的文章進行分析,可發現其描述新聞事件沒有嚴格的規則,並不容易劃分各種板塊。在具體寫作上,“新聞哥”常常從一則新聞的一個要素聯想,從而關聯到另一個新聞事件。以其一篇文章《離婚路上丈夫救人,妻子感動:不離了我們回家!真暖心》為例,新聞哥以一件事為開頭就串聯起了四個新聞事件。其中雖多是社會趣聞、生活之事,似乎沒有什麼重大事件報道,也無明顯的嚴肅性,不必強求官方的認真回答。但有些文章還是看到一些受到爭議的大事件,則多輔以犀利的質疑和懷疑,消解讀者激化情緒的苗頭。“新聞哥”似乎堅持著這樣拿捏有度的諷刺、詼諧,但又不至於口誅筆伐、一味鞭撻。

公眾號資訊是伴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播報新聞樣式,深得年輕網民的喜愛,同時也面臨諸多媒體之間的競爭壓力。因此,如何拴住最大多數網民的“胃”,在內容上精心選取素材,在素材組織中推陳出新,吸引讀者,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從“新聞哥”看自媒體平台新聞創新寫作的途徑

從新聞創作角度來說,“時效性”一直是傳統新聞所重視的,過時的新聞沒有新聞價值,也沒辦法編發。但現在的媒體環境與以前大有不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主人”。在微信公眾平台,任何新聞素材隻要有最新的新聞源頭同樣可以成為今天的新聞。快速、互動,受眾年輕化,信息的膨脹,促使著新聞寫作必須跟上時代的節奏,而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開拓思想,勇於嘗試,走創新的道路。

(一)轉變媒體觀念,提高寫作活力

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微信等自媒體平台的功能將會越來越完善。目前微信公眾平台有分欄、連接、微網站等特色功能,因此微信公眾號對技術的掌握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僅僅依靠文字輸出難以攬下所有環節。如果內容、技術和維護等安全環節沒有做好,就無法保証新聞作品的高品質產出。新聞素材的採集篩選、文字的編輯、圖片的搜集加工、視頻的運用等,都關乎著能否寫好一篇新聞,也需要寫作者注意聆聽用戶心聲,洞察用戶需求,學習掌握新的技能,確保新聞寫作的動力和品質。隻有讓前瞻的媒體觀念、不斷的思想源泉、強大的新聞寫作能力“並駕齊驅”,才能迅速地積累粉絲,提高內容影響力。

(二)定位明確,提升寫作質量

微信公眾號的新聞寫作應該充分明確自身的定位和目標人群,正如優秀的傳統紙媒都有著各自清晰的讀者定位一樣,自媒體隻有針對目標受眾,有的放矢地發布新聞內容,才能做好每一個新聞的傳達。結合用戶的關注點,寫作應更注重角度的多樣性切入、獨家性報道,不停留在簡單的事實陳述,而要注重加入深度的思考與評論,以增加信息量和可讀性。“新聞哥”以一種揶揄、諷刺的手法報道新聞,仍能看出它在文章中的理性評論和分析,這就把握住了年輕化的目標人群,滿足了其碎片閱讀的需求。

(三)超文本、超鏈接寫作方式

對於“新聞”兩個字,人們腦海第一印象便是一版一版的文字。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寫作的條件更加完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改變,要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文本寫作,達到信息全面、生動活潑的效果﹔注重通過超鏈接方式提供用戶接收的選擇性,減少用戶瀏覽新聞時的困擾和壓力。目前公眾號中很少有像“新聞哥”這樣成熟的超文本寫作方式,在這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語言去嚴肅化,寫出“情感味兒”

公眾號等自媒體寫作不似傳統媒體,要更加短小、親近、活潑、去嚴肅化。這在新聞寫作上體現為多使用互動性語言、談話式語言,多使用“我”“我們”“你”“你們”等類似於朋友間交流的語氣。不同於傳統媒體單向度傳播的模式,以微信公眾平台為代表的自媒體寫作往往粘連著話題討論、你問我答等形式,因此就要求在寫作中十分強調體現人情味兒,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

三、結語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自媒體新聞寫作日益需要傾注更多創新元素,在復雜的媒體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目前自媒體新聞寫作良莠不齊,要改進、提升的地方還有許多,突破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圈子,才能做出更好的內容。互聯網發展變化正在進行,也必然會持續帶來新聞寫作的變化,自媒體新聞的創新寫作之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

1.劉建華.一本書學會軟新聞寫作[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

2.孫博.從騰訊“新聞哥”看移動新聞客戶端品牌欄目構建[D].河北大學,2015.

3.李先國.微時代的文化狂歡——《新聞哥》的詼諧文化[A].媒介秩序與媒介文明研討會暨新聞傳播倫理與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

4.周敏莉.手機客戶端說新聞類欄目的語篇銜接手段研究——以《新聞哥》為例[J].出版廣角,2016(01).

5.鄧筱媚.淺議微信公眾號文本的寫作技巧[J].傳媒評論,2016(04).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