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華社:營造輿論強勢

2017年10月17日15:3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華社:營造輿論強勢

  從5月17日起,新華社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總欄目,全面啟動迎接十九大報道﹔以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為標志,進一步深化迎接十九大報道,全面展開、全力推進,加力升溫、興起熱潮,推出了一大批主題鮮明、站位高遠、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傳播廣泛的報道,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影響,有效發揮了國家通訊社的龍頭、壓陣作用。

  治國理政報道邁上新台階

  精心做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報道,是新華社報道工作中的重要政治任務。

  今年以來,新華社依托“第一工作室”,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重要講話、重大節點等,先后採寫《歷史的選擇 人民的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評述》《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紀實》《“中國奇跡”背后的必然邏輯》等一系列扛鼎之作,被《人民日報》等數百家媒體刊發,最高採用達840家。

  緊扣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在全國新聞媒體中率先推出系列評論員文章,總採用突破1200家,相關可視化產品瀏覽量突破600萬。策劃推出“不平凡的九件大事”“變革中國”系列全媒體報道,最高採用560家。深入做好“為了總書記的囑托”重訪系列報道,播發《聆聽偉大復興的時代足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全紀實》等稿件,平均採用400家以上,同步組織《紅色追尋·足跡》大型直播,全網總瀏覽量過億。開創性地巧用“洋記者”向海外受眾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出對外專題節目《新華社記者說》,海內外平均瀏覽量均超過4000萬。

  同時,精心策劃、精心制作,推出一批“現象級”融媒體報道,包括微視頻《心中的牽挂》《大道之行》《金磚之光》《我們的自信》,融媒體報道《習近平關心的六件事》以及《習近平在這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小賬本連著大情懷》等,網上瀏覽量均過億,充分展現了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的權威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正面宣傳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廣泛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重大成就、寶貴經驗,挖掘典型事例和鮮活故事,先后推出3000余篇有內涵有深度有分量的特稿、述評、評論員文章等重頭報道。

  圍繞脫貧攻堅,播發《焦桐,活在百姓心中的樹》等稿件﹔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推出《搭建改革四梁八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綜述》等稿件﹔圍繞重大工程,播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工程建設述評》等稿件﹔圍繞“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推出《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啟示錄》等全媒體報道。一大批精品力作,充分體現了新華社輿論引導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作用。

  報道籌備呈現新氣象

  圍繞十九大准備工作,准確、權威播發十九大代表名單,並組織採寫《凝聚全黨意志 不負歷史擔當——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選十九大代表紀實》《凝聚起繼往開來的磅礡力量——黨的十九大代表誕生記》等深度報道,最高採用量超過600家。開設了《十九大時光》《喜迎十九大》《十九大代表風採》等專欄,播發了一批來自基層一線的稿件。同時,推出系列微視頻《黨的十九大代表是怎樣煉成的?》,全網瀏覽量超過1.5億次。

  對外傳播引導有力。圍繞“7·26”重要講話,採寫《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為中國未來發展布局》等10多篇英文評論,被《紐約時報》、路透社、BBC等廣泛轉引。緊扣西方社會關切,播發《中國奇跡與西方眼中的“中國謎題”》《中國向世界展現新的“世紀形象”》等英文稿件,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均閱讀量超過5萬。

  調研報道呈現新氣象。新華社大力弘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深入精准扶貧駐村調研採訪,重點稿《駐村扶貧干部群像掃描》等被200家以上媒體採用。發揮對外報道優勢,組織新華社外籍記者親赴扶貧一線蹲點調研,從外國人的視角反映我國脫貧攻堅的艱苦努力和巨大成就,推出《全面消除貧困,中國如何做得到?》等融合報道。持續開展跨區域協作調研報道,陸續推出《再看中國西北角》《京津冀在行動》《長三角聽新潮》等六組全媒體報道。圍繞十九大前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組織多組專題調研,為中央決策謀劃重大戰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