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票房有點慘 業內叫好觀眾不買賬

被業內和評論界譽為“新世紀最優秀的科幻片之一”,上映四天累計票房卻僅為5300萬元,好萊塢科幻片《銀翼殺手2049》續寫了35年前的前作《銀翼殺手》叫好不叫座的悲劇。
1982年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銀翼殺手》,以復制人與人類的斗爭劇情、對“何為人性”等哲學問題的思考,以及黑暗潮濕的賽博朋克風格成為一代經典,在科幻電影史上享有數一數二的地位,也影響了后世許多科幻片。此次由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掌舵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最大限度保留了原作劇情和風格,獲得了業內和評論界的一片叫好,甚至有媒體評論稱該片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續集作品。
然而,普通觀眾對這部風格偏文藝的影片顯然不太買賬。在與同天上映的災難片《全球風暴》競爭排片中,《銀翼殺手2049》便已落下風,前者拿到32.6%排片,后者僅為20.6%。票房更為懸殊,《全球風暴》上周五收獲6400萬元票房,《銀翼殺手2049》則隻有1600萬元票房。目前,《銀翼殺手2049》累計票房僅為5300萬元,排片也跌至7.2%。貓眼客戶端預測,該片最終票房可能止步8300萬元。在北美,該片的票房同樣慘淡,上映24天才累計8100萬美元。
“這就是一部反好萊塢電影,商業元素不明顯,對追求娛樂的觀眾來說不對胃口。”影評人韓浩月分析,該片長達162分鐘,節奏非常緩慢,而大多數觀眾習慣了好萊塢快節奏的商業片,看了該片十分鐘發現還沒進入故事,就喪失了興趣。從故事和精神內核上看,該片“不是快餐化電影、好萊塢爆米花大片,也沒有激烈打斗等觀眾喜歡的所謂視覺音響盛宴,而是充滿了人文關懷,人文元素要遠遠高於娛樂元素”,因此無法滿足觀眾對電影的娛樂訴求。
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鬆店運營經理杜友介紹,他們影院一開始把杜比影廳的點映場排片給了《銀翼殺手2049》而不是《全球風暴》,結果才賣了40多張票。兩部電影上映后,《銀翼殺手2049》也遠遠落后於《全球風暴》,“國內觀眾本來對科幻片就不太感冒,還有很多觀眾評價該片太長太悶。”
影評人、科幻片導演張小北分析,該片票房的失利,主要原因在於發行和宣傳定位有問題,“宣發團隊沒有幫助觀眾對電影建立一個正確的期望值,導致很多追求一般娛樂的觀眾沒有從電影裡得到滿足,而真正的潛在觀眾群又沒有被挖掘出來。”他認為,觀眾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群體,今后類似影片應該從該片中吸取教訓,找到更“對口有效”的消費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