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一大批優秀電視劇展播 鏡頭瞄准各行業熒屏匯聚正能量

章琰
2017年11月02日08:12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鏡頭瞄准各行業 熒屏匯聚正能量

《換了人間》全景展現革命歷史

《黃大年》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火線出擊》聚焦消防員

《急診科醫生》描述醫院工作

《維和步兵營》反映軍人生活

《雞毛飛上天》講述創業者艱辛

《啊,父老鄉親》關注農村反腐

《北京人在北京》描寫胡同人家

《平凡歲月》講述一個普通家庭風雨共度三十載

乘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一大批優秀電視劇在中央電視台及省級衛視進行展播。其中,既有大氣磅礡的家國情懷、革命史詩、英雄故事,也有接地氣的市井生活、鄰裡鄉情、社會萬象。從不同的故事中,觀眾看到了創業者的夢想,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奉獻,看到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勤勉,看到了維和軍人的無私,更感受到身邊各行各業平凡人的溫暖……在他們身上,反映出一個個鮮活、真實、立體的中國人形象,從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激蕩人心。

【勞動之美】

各行各業, 他們用汗水實現繁榮富強

主人公:在各種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工作者,有科學家、醫生,有創業者、農民工……他們平凡而偉大,用螺絲釘精神構筑起祖國的繁榮富強。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由杜軍執導,丁勇岱、張凱麗主演的《黃大年》,講述了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的生平事跡。他放棄了海外高薪回到祖國,並讓中國課題站上世界之巔。

由鄭曉龍、劉雪鬆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主演的《急診科醫生》近日開播,之前還有靳東、白百何、李佳航、劉奕君等主演的《外科風雲》,兩部醫療劇都反映了醫生們的職業精神和對真理的追求,並引發了社會對於當下醫療體制、輿論環境的反思,極具現實意義。

也有電視劇作品聚焦交通運輸行業的勞動者,比如歌頌新中國飛行員的《天驕》,以及由鄔立朋、藍盈瑩、傅晶、高鑫等主演的《北京地鐵》。《北京地鐵》全方位描述了地鐵設計師、建設者、運營者以及站務員、售票員、綜控員的故事。

不少電視劇則將目光投向了“創業者”群體。如《雞毛飛上天》以義烏人為原型,以陳江河(張譯飾)和妻子駱玉珠(殷桃飾)的感情與創業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三代人艱辛曲折而又充滿激情的創業史。還有青年返鄉創業題材劇《青戀》,講述了原本在城市工作的青年創客林深(郭京飛飾),回鄉幫助百姓尋求致富之路的故事。《凡人的品格》則講述了金牌電視制作人展大鵬(林永健飾)與職場新人暢歌(蔣欣飾)相互鼓勵走上媒體創業之路的故事。

此外,還有聚焦進城務工人員的《春天裡》,講述了以鐵振國三兄弟為代表的農民工到城市拼搏奮斗、艱苦創業的歷程,抒寫了一代“建筑鐵軍”的追夢之旅。

【信仰之美】

赴湯蹈火, 他們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

主人公: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人民打下江山的革命者、新中國成立之后肩負起保衛祖國和人民重任的軍人,以及為支援邊疆建設而獻出青春的年輕人。他們憑著堅定的信仰,不懼流血犧牲。

《換了人間》全面展現了1949年至1954年間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和時代巨變,熱情頌揚了中國共產黨人克服重重困難、戰勝中外敵人,建立新中國、換了新天地的歷史功績。《覺醒者》則講述了秦川(張丹峰飾)為保衛故土,和惡霸、政客展開斗爭,最終從知識青年成長為堅定戰士的故事。

剛剛收官的《維和步兵營》以全能戰士林浩楠的成長為主線,講述了“中國維和步兵營”從無到有,並不斷成長、壯大的歷程。該劇匯集了杜淳、賈青、徐洪浩等眾多實力演員,自播出以來收視連連破1,網播量更是突破12億大關。《火線出擊》則以濱江首支特勤消防中隊為背景,講述一群出身懸殊、性格迥異的消防兵的成長故事。《碧海雄心》聚焦海上救援力量,講述了一群不為人知的勇士,他們潛入水下營救被劫的貨船船主、打撈飛機黑匣子、救援失火的萬噸油輪、智斗海盜營救被劫科考船員……此外,由靳東、韓雨芹主演的《守衛者——浮出水面》將目光投向了國安人員的工作和生活,講述國安偵查員成立專案組聯手保衛國防機密與國土安全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批反映支援邊疆者的作品。如蔣雯麗、王志飛領銜主演的《花兒與遠方》,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初山東女兵參加新疆建設的故事﹔《夢想年華大三線》則以“三線建設”為主題,講述一群年輕人用青春和生命實現理想和追逐愛情的故事﹔《沙海老兵》講述新中國成立不久,英雄團團長栗峰領隊收復和田並駐守新疆的故事。

【奉獻之美】

克己奉公,他們用行動切實服務於民

主人公:深入基層依法履行公職的干部們,勇於和惡勢力抗爭到底的反貪人員。他們克己奉公,甘為人民的孺子牛。

今年,除了反貪大劇《人民的名義》,還有不少作品都聚焦“反貪”題材。其中,有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的《反貪風暴》,有講述新任市委書記頂住巨大壓力揪出腐敗集團幕后黑手的《脊梁》,還有講述紀檢干部在查辦腐敗案件過程中經受種種抉擇和考驗的《紀委書記》。此外,《啊,父老鄉親》關注的則是“農村反腐”,該劇塑造了一位“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普通村干部形象。

以歷史事件弘揚正氣的《西柏坡的回聲》,講述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方面以身作則,一方面力排干擾,支持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嚴懲“功勛高官”劉青山、張子善的故事。

除了與腐敗分子作斗爭外,國家公務員更多的是用實際行動為老百姓辦實事、謀福利。《國家行動》表現了在三峽移民行動中,黨員干部為一個小鎮的移民工作所付出的辛勞和努力。《孫光明下鄉記》講述了第一書記孫光明深入最基層,帶領村民在新形勢下開拓生態新農村的故事。《將軍農民》講述了甘祖昌將軍主動辭官回鄉當農民,29年扎根農村,帶領鄉親們艱苦奮斗,改變家鄉落后面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跡。

【平凡之美】

家長裡短,他們用溫暖感染身邊的人

主人公:身邊的鄰居、街上的路人、居委的大媽、逛街的閨蜜、下棋的老友……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他們用小善匯集大愛,用一個個小小的善舉激發巨大的能量,給周圍的人帶來感動和震撼。

在這類作品中,“社群關系”最能打動人心。比如《傻柱》,就將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北京四合院。為人善良仗義卻口無遮攔的“傻柱”,在與鄰裡的相處中逐漸成熟起來,最終,他把四合院改建成養老院,和“鄰裡家人”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同類題材還有《江城三月》,該劇講述的是幾個年輕人為社區居民的和諧生活不斷努力,並在這個過程中成長和收獲的故事。《外灘的鐘聲》則講述了一條老上海弄堂裡幾戶人家經歷的時代變遷和人情冷暖。

《溫暖的村庄》講述了一個溫暖助人的故事:王一鳴患了抑郁症,為給他治病,村裡人辦了一個“比賽”,雖然波折不斷,但這些溫暖行動幫助一鳴找回了自己。同樣感人的還有《西京故事》,鄉村干部、前民辦教師羅天福率一家四口來到西京城打餅度日,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學的一雙兒女提供支持,他們漸漸融入城市生活,重新確立生活坐標。

除了講述個體生活的故事,也有講述地區人民整體風貌的作品。比如《喀什噶爾人家》,就以時空的轉換、感人的故事、原汁原味的鏡頭,向觀眾展現了喀什噶爾人熱情、善良、進取的形象。還有《走進馬蘭》,通過“馬蘭的孩子們”的視角,反映了他們的父輩們如何在艱苦的條件和惡劣的環境下實現夢想。

《北京人在北京》則將鏡頭對准“70后”,講述20世紀70年代北京胡同裡普通人家四兄弟的人生歷程。《平凡歲月》講述了一個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在吵吵鬧鬧中跨越風雨三十載。還有王志文、徐帆主演的《一樹桃花開》,通過一段曲折的感情故事給觀眾傳遞了一種“寬容的力量”。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