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央電視台侯凱笛:砥礪奮進的人

侯凱笛
2017年11月09日14:0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人

  侯凱笛

  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採訪報道時,採訪的頭緒很多。作為財經記者,近5年平均7%的增長率、30%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這些數字中的中國成績,早已爛熟於心,但怎麼做好這個題目,對我來說依然很有挑戰。

  我們的採訪從一次駐村蹲點開始。赤峰市寧城縣八家村是一個貧困村,採訪的第一個人就是這個村的第一書記孫昕。可採訪他卻讓我頗費了一些周折,雖然同在一個村,但我卻總是跟不上他的節奏,剛剛趕到一戶人家,他已經趕到下一家去了。

  第一書記並不是村裡的支部書記,是上級組織部門派到村裡,主抓扶貧工作的。終於有一天我抓住了他,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終於明白了他為什麼這麼忙。

  3年前,孫昕剛到村裡的時候,想方設法找政策,給村裡一個貧困戶發了兩頭種羊。他盤算著,一年之后產幾頭小羊,生活就可以慢慢轉變了!沒想到十幾天后回訪時,這頭羊早已經被貧困戶燉了吃了。那天,孫昕一夜沒睡。這件事讓他發現,擺脫貧困不是簡單套用政策就行的,必須走進貧困戶的心裡。

  從此,村裡就多了一個編外的貼心人。76戶貧困戶、170口人,沒有一個他叫不上名字。每一個扶貧政策一推出,他都挨家挨戶去推廣,還要一次次地追蹤、落實,確保黨和政府的政策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採訪中孫昕突然對我說,你最好多採訪一些老百姓,老百姓的許多事情都是小事,你隻有把他們的小事當成我們的大事,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才能跟他們交流、交往、交心!

  這就是駐村採訪給我上的第一課!那一刻,我發現了自己和一個老黨員的差距,也開始思考著如何成為一個好記者,我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認識全村的人。

  八家村的氣候干旱、土地不是很肥沃,孫昕和村裡的鄉親們想方設法開發林果業。50多歲的寧海成最大的特點就是干什麼事情都樂呵呵的,但負擔3個孩子上學,我看得出,他多少還是有些憂愁。

  為了能拍攝寧海成一天的勞作,我們天剛亮就來到他管理的蘋果園裡,而老寧已經在蘋果園裡培土、除草、澆水,不大的果園被他整得熱火朝天。寧海成家裡種了200多棵蘋果樹和幾畝地,全部收入就指著這些蘋果和玉米。為了收成能更好一些,寧海成幾乎全年不休息,每天四五點就下地干活﹔為了多掙點錢,忙完自己家裡的事還要去幫人打點短工。

  和老寧在蘋果樹林裡忙碌了半天后,我和他在田間一邊聊天一邊歇歇腳,在談起他的家庭和未來時,他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他就是個小學文化,再苦也要讓孩子別走他的老路。

  看著老寧的眼睛,想著他365天的勞作,我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力量!

  我們的報道陸續播出了,八家村的小廣告也通過央視的大朋友圈開始擴散。許多觀眾通過我們的報道和這個村的貧困戶建立了聯系,一些觀眾還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們提供了幫助。我過去採訪的一個創業者,看了報道,跟我要了寧海成的聯系方式,默默負擔了他孩子的學費,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讓他們知道他的真實身份。而寧海成到現在還在問我這位捐助者是誰,他說,等蘋果賣出個好價錢,一定要把這個錢還上!

  看到這些,我的心裡也暖暖的。

  如今全村的人我基本上認全了,我的朋友圈裡也多了一個微信群:八家村。上個月我又回訪了這個小村,漫山遍野樹枝上挂滿了紅彤彤的蘋果。村干部對我說,雖然豐收了,但是當地蘋果知名度不高,銷售還有些困難。聽到這,我立即發了一個朋友圈,沒想到大家追著朋友圈當天就買了3200多斤。台裡幾個正在休假的同事看到我的賣蘋果廣告,下午就相約出發,到村裡已是晚上11點。第二天,我們在節目新媒體端直播了貧困村蘋果的故事。兩個小時,幾十萬人在線觀看,許多網友還紛紛購買,而這一天恰好是中秋節。

  我講的故事其實很普通,這些故事只是我在參加主題報道過程中所經歷的一件件小事,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做一名好記者,一定要用心去採訪,用心去感受老百姓的冷暖,一定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成我們的奮斗目標。砥礪奮進的中國有方方面面,但我們做報道不僅要把目光放在北上廣深的摩天大樓、飛速奔跑的高鐵列車、便捷安全的移動支付,更要沉下身去發現,了解那裡的人民、講好那裡的故事。貧苦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隻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而黨員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奮斗,才是中國走向復興征程中,砥礪奮進的偉大力量!他們才是砥礪奮進時代的偉岸形象!作為一名記者,我想說,讓我們繼續腳沾泥土,胸懷真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