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深化氣候傳播理論研究 做好氣候傳播社會推廣

鄭保衛:在波恩第23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氣候傳播邊會上的演講

鄭保衛
2017年11月13日09:54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來到波恩參加今年的氣候大會。我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也是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的主任,這是我自2010年墨西哥坎昆會議起第八次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並在氣候傳播邊會上發言。

在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主席在政治報告中談到“中國在過去的五年中,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我想,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我們都應該積極參與,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今天想就如何做好氣候傳播的理論探索與社會推廣問題,與各位來賓朋友作個交流。

一、氣候傳播研究的背景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氣候變化逐漸成為全球性公共議題,越來越多國家的政府、媒體、NGO、企業和公眾開始越來越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我們最近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調查的中國公眾中表示了解氣候變化的為92.7%,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說明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很高。

可以說,氣候變化成了一個大家都繞不開,脫不掉,躲不了的問題。這些年來,國際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大量事實說明,氣候變化已經對人類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巨大威脅。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對氣候變化實現“全球共治”,對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形成共識。 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通過的“巴黎協定”,就是國際社會決心共同應對和治理氣候變化的一種宣示和証明。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願意在這方面多發揮些作用,要像習近平主席所說的那樣,做好“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應對氣候變化事關國家、民族、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全社會共同參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而要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要使其成為社會共識,要動員全民共同參與,就需要媒體的介入,需要運用傳播的手段。因此,研究媒體與傳播就成為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一個新領域、新視角、新任務。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氣候傳播研究應運而生。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倡導,要建構包括政府、媒體、NGO、企業、公眾在內的應對氣候變化和開展氣候傳播的“五位一體”的行為主體行動框架,因為唯有“五位一體”中各位成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大家齊心協力,才能使得應對氣候變化和開展氣候傳播真正成為社會共識與全民行動。

二、氣候傳播研究的內容

我們理解,“氣候傳播”,指的是將氣候變化信息及其相關科學知識為社會與公眾所理解和掌握,並通過公眾態度和行為的改變,以尋求氣候變化問題解決為目標的社會傳播活動。簡單說,氣候傳播是一種有關氣候變化信息與知識的社會傳播活動,它以尋求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為行動目標。

我們認為,氣候傳播研究主要應該解決以下一些問題:什麼是氣候傳播﹔氣候傳播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氣候傳播的行為主體與角色定位﹔氣候傳播的國家戰略與行動策略﹔氣候傳播的社會推廣與公眾參與﹔氣候傳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氣候傳播的技能與技巧等

氣候傳播研究需要對氣候傳播現象進行理論概括和系統闡釋﹔需要對氣候傳播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推廣﹔需要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對於國家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進行闡釋﹔需要為政府、媒體、企業和 NGO 做好氣候傳播做好理論咨詢,提供學術支持等。

近些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

2012年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文明建設並列,一起作為國家“五位一體”的國家發展戰略。

2014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出“要像向貧困宣戰那樣向污染宣戰”,表達了鐵腕治污的堅定決心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將“綠色發展”上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充分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如今習近平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深入人心。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將“建設美麗中國”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一起,共同作為國家建設的目標。報告還提出要採取“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保護系統力度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四項重大舉措。

我們的氣候傳播要及時傳播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政策和行動,展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付出的努力和成就,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氣候變化應對工作的了解,使國際社會能夠全面、客觀、理性地看待和認識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氣候傳播還要傳播和倡導“氣候正義”的科學理念。氣候正義揭示了氣候變化領域貧富之間的資源鴻溝。在世界范圍內,富國與窮國之間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和不同的資源佔有,同時存在不同的能源消耗水平。在一國之內,窮人和富人的生活環境、模式與水平各異,其資源佔用和能源消耗也存在巨大差異。因此,氣候正義倡導,因氣候所帶來的利益和福祉,應公平地分配給全體社會成員﹔全體社會成員無論種族、膚色、性別、國籍,均平等地享有參與氣候變化事物的權利——利益共享﹔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利后果,也應由全體社會成員公平承擔——后果共擔﹔當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后應按照均等原則加以重建或恢復。

三、中國氣候傳播的理論研究與行動實踐

我們“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來,不斷豐富研究內容,拓展研究方法,擴大研究成果,贏得了國內外學界及相關部門的關注和認可。

自2010年成立至今,項目中心採取國際國內“兩路並進,雙向使力”的原則,完成一系列項目研究和社會推廣工作——

(一)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並主辦氣候傳播邊會

自2010年以來,我們先后參加了坎昆、德班、多哈、華沙、利馬、巴黎、馬拉喀什、波恩歷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12年還參加了裡約熱內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較為完整地目睹和經歷了國際社會共同探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

同時,我們還在中國角舉辦了多場氣候傳播邊會,搭建學術平台,讓國內外學者、官員、媒體機構和民間組織人士交流研究心得,展示研究成果,表達立場觀點,在國內外形成了一定影響力,受到了氣候變化領域許多朋友的認可和肯定。

(二)舉辦氣候傳播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

這些年我們舉辦了多次氣候傳播學術會議和國際會議。例如2010年我們舉辦了“氣候•傳播•互動•共贏——后哥本哈根時代政府、媒體、NGO的角色及影響力研討會”。這是我們中心成立以來組建的首次學術研討會,我們邀請國內外學者、媒體和NGO人士,以及政府機構的代表,共同總結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政府、媒體和NGO組織在運用傳播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提出建議和意見。正是在這次會上,我們提出了“氣候傳播”的概念,開啟了我國氣候傳播理論研究的進程。

另外,2013年我們與耶魯大學合作共同主辦了“2013氣候傳播國際會議”。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次規模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氣候傳播國際會議。與會者在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如何做好氣候傳播方面形成了許多共識,為進一步推動氣候傳播理論研究和社會推廣起到了一定引領作用。

2016年,我們又舉辦了“綠色發展與氣候傳播研討會”,探討如何做好氣候傳播,促進綠色發展。

(三)開展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查

為了准確了解公眾對氣候變化和氣候傳播的認知狀況,以便更有針對性做好氣候變化信息傳播、知識普及和社會發動工作,2012年,我們開展了首次“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查”。2013年,我們配合國家首次“低碳日”活動又開展了“中國城市公眾低碳意識及行為調查”。今年,我們進行的第二次“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查”演講完成,這次會上王彬彬將代表我們的團隊展示我們的調研成果。

(四)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社會推廣活動

2012年,我們按照將氣候傳播研究“內在化”的思路,將工作的重點轉向社會發動與推廣領域,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活動”,同時倡導“五位一體”氣候傳播行為主體框架,推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

我們還與其他高校合作推動氣候變化和氣候傳播的行動推廣工作。目前,中國傳媒大學、河南新鄉學院、青島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高校都已建立,或正在組建氣候傳播研究機構,開展氣候傳播研究和社會推廣工作。我們希望參與氣候傳播理論研究和社會推廣工作的人越多越好,影響越大越好。

(五)發表論文和出版專著

2011年底,我們出版了《氣候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這是中國第一本研究氣候傳播的專著,在當年的德班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我們發行的中英文對照版收到了與會國內外專家的好評。

2014年,我們受“中歐論壇”的委托,主持起草了《中歐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共識文本》,為將於201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傳遞了來自中歐民間的聲音。

2015年我們又出版了《論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並且翻譯出版了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編著的《氣候傳播心理學》,還有這次我帶到會上的“綠色發展與氣候傳播”一書,這些都是我們在氣候傳播研究方面的一些理論成果。

(六)凝聚力量壯大隊伍

近些年來,我們努力凝聚各方力量,力圖形成研究合力,而且通過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式不斷壯大隊伍,提高研究水平,擴大學術影響,希望氣候傳播能夠在中國真正形成氣候。

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到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時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我希望通過今天的發言能夠展示我們國家這些年在氣候變化和氣候傳播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和所作的一些思考,希望能與各位朋友相互交流、借鑒,以期共同探討、提高,共同為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做出自己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

鄭保衛

2017年11月10日於波恩

(說明:此文根據鄭保衛教授在波恩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角氣候傳播邊會上的演講稿整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