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今日頭條出海撒錢的喜與憂 巨頭圍剿成焦慮所在

魏蔚
2017年11月14日07:29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今日頭條出海撒錢的喜與憂

  “雙11”是大眾消費品的購物狂歡,短短三天,今日頭條也花了近11億美元買買買,截至11月10日,今日頭條先后宣布入股直播平台Live.me、收購移動資訊App News Republic和短視頻App Musical.ly。

  這三家公司均主打歐美市場,是典型的國際化產品,無疑與今日頭條的國際化野心不謀而合。而“不差錢”的另一面,恰恰是今日頭條獨善其身不站隊的四面楚歌,面臨BAT的強勢圍剿,這家內容創業獨角獸需要不斷擴張業務邊界,提升估值能力。

  密集跨境採購

  根據獵豹移動11月8日發布的公告,今日頭條參與獵豹移動子公司Live.me B輪融資,投資5000萬美元。同時,今日頭條將以8660萬美元收購獵豹移動旗下新聞聚合平台 News Republic。此后今日頭條的手筆在11月10日升級,宣布全資收購Musical.ly。按照官方說法,Musical.ly目前的估值為10億美元,交易完成后,抖音將和 Musical.ly 進行合並,雙方將保持品牌獨立,未來會在技術、產品等多方面探索更深入的合作。

  據了解,有美國版快手之稱的Musical.ly於2014年4月上線,目前是北美市場最火的短視頻社交產品。公開資料顯示,Musical.ly全球日活躍用戶數超過2000萬,其中北美活躍用戶超過600萬。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今日頭條僅有的海外布局,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8月,今日頭條上線海外版TopBuzz﹔2016年9月,今日頭條上線TopBuzz Video﹔2016年10月,今日頭條投資印度最大的內容聚合平台Dailyhunt﹔2016年12月,今日頭條又控股印度尼西亞新聞推薦閱讀平台BABE。

  今年,今日頭條的出海節奏更快:2月今日頭條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7月上線火山小視頻海外版Hypstar﹔8月上線抖音海外版Tik Tok﹔加上最新的三筆收購和入股,今日頭條今年已完成6步海外動作。

  可以看出,今日頭條的國際化戰略落地由兩種形式完成,一方面今日頭條推出旗下產品的國際版,另一方面今日頭條則直接花錢買時間、收購圈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國際化已經成為新生代中國科技企業的戰略重點,與BAT巨頭不同,這些科技新貴們從創業之初就將出海嵌入戰略基因中,摩拜、ofo與今日頭條就是國際化代表,不同的是,前兩家企業是靠自營,而今日頭條的招式更多樣。

  產品多維擴張

  除了在地域上密集佔位擴張版圖外,今日頭條還從產品線維度方面為自己放大內容矩陣。目前,今日頭條已經從圖文向短視頻、問答等互動性更強的模式演進。在短視頻方面,今日頭條更是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各市場維度的App,其中抖音是針對“90后”、“95后”年輕的潮流一代﹔火山視頻是針對三四線城市、鄉鎮用戶﹔西瓜視頻對標YouTube﹔新推出的悟空問答則是針對相對高知的用戶。

  “僅僅靠信息的分發是不夠的,還包括生產和互動的融合,更長尾的生產可以幫助頭條把分發做到極致。”今日頭條商業產品副總裁劉思齊曾表示。

  從細分市場數據來看,今日頭條的產品擴張已見成效。QuestMobile 2017秋季大報告指出,今日頭條在2016年底為了滿足用戶對於應用大小及使用頻率的需求,研發上線了今日頭條極速版App,該App的內容和算法繼承了原有優勢,截至2017年9月,QuestMobile Plus生態流量審計結果顯示,今日頭條的月用戶總量超過2億,加上Wap、H5等更多渠道的生態用戶規模更加龐大,短視頻則以抖音為代表,從發布以來,截至2017年9月抖音月活躍用戶已達3532.4萬。

  “今日頭條在內容上的多樣化突破,使它在國內保持競爭力,也幫助它找到了出海的盟友。”業內人士如是說,此盟友即獵豹移動。業界普遍認為,獵豹移動的資源在於,擁有全球近6億月度活躍用戶,近八成來自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用戶獲取、產品推廣、商業化變現和本地化深入運營方面擁有成熟的全球化經驗﹔而今日頭條的優勢則是內容,它是國內用戶活躍度最大的新聞資訊平台之一,新聞、圖片、短視頻以及第三方“頭條號”在內的豐富內容資源。

  獵豹在公告中稱,如果今日頭條在其海外產品中整合直播功能,Live.me是優先合作伙伴。獵豹移動用戶將通過獵豹產品直接調用今日頭條在全球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服務。與獵豹合作,今日頭條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海量的海外內容出口,將精力聚集於國內市場與內容建設。

  巨頭施加壓力

  事實上,當前移動互聯網用戶使用習慣的變化,讓內容成為各大巨頭的追逐重點。根據QuestMobile 2017秋季大報告,相比去年同期,用戶使用時間分配更聚焦,App使用集中度越來越高,內容吸引用戶時長分配也越來越重要,這驗証了整個行業從以前應用商店分發App引流,到現在回歸以內容吸引用戶留存和黏性的循環中。

  同樣重視內容產業的還有各大巨頭,11月8日,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宣布,騰訊將重點關注內容生態。騰訊公司副總裁林鬆濤則發布了以泛內容為核心的“大內容”平台開放戰略,稱將打造一條從內容生產、多渠道構建、智能分發、商業化變現的完整內容生態鏈。為此,騰訊推出內容開放平台,將聯合微信、QQ、QQ空間、瀏覽器、快報、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應用寶、NOW直播、全民K歌等億級流量平台,幫助內容創業者實現“一點接入、全網接通”的目標。

  作為基礎投入,騰訊內容開放平台宣布“百億”計劃,將以100億流量、100億資金和100億產業資源,在流量和變現、投資孵化、線下文創基地等領域全面扶植內容創業者。

  除了投資、開放資源之外,騰訊還在拉攏內容盟友,“在電影、游戲、音樂、網絡文學這些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創作者的收入能佔到行業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在泛內容領域隻有不到10%,這顯然有很大的空間和機會”。林鬆濤表示騰訊內容開放平台將致力於幫助內容創業者的價值挖掘。版權保護缺失是創作者權益受損的重要原因,為此騰訊內容開放平台發起“內容聯盟”以保護創作版權,QQ、微信、快報、騰訊視頻等騰訊內部產品以及知乎、新浪、視覺中國等優秀資訊平台也同期加入。

  此外,阿裡方面也表示,優酷已完成並入阿裡的第一階段整合,面對未來,阿裡對視頻仍是不計投入的十年戰略,百度也毫不掩飾自己在信息流方面的熱情。

  從目前的產品發展來看,巨頭的圍剿對今日頭條的產品傷害力持續加深,生態+內容更是巨頭分羹內容產業的機會,也是今日頭條的焦慮所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