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黨建類刊物如何適應新時代

江潤秋
2017年11月14日13:3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黨建類刊物如何適應新時代

  打造黨建新媒體服務體系已成黨建類刊物發展方向。資料圖片

  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黨建類刊物承載了新的使命和作用。黨刊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喉舌,是開展黨員教育的讀本,是服務基層黨組織的助手,是推動黨建科學化的智庫。隨著黨建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黨建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對黨建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黨建類刊物原先具有的資訊屬性日益弱化,代之而起的是獨家報道、深度報道、研究性報道,它需要的是發現、總結、提煉。

  黨建類刊物既有黨員政治讀物的屬性,又有媒體的一般屬性,從長遠講,它也需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要依靠自身的質量來贏得讀者發自內心的喜愛和認可,在廣大黨員閱讀選擇范圍無限放大的今天,要努力使讀刊用刊真正為提高黨員素質服務,為推動基層黨建服務。能否成為基層黨組織的智庫,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是判斷媒體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決定了黨建類刊物的生存價值。未來,打造智慧黨建服務體系已成黨建類刊物發展方向。

  發行量是話語權基礎

  黨建類刊物一般分為理論類和時政類。理論類刊物面向的讀者主要是領導干部和理論工作者﹔時政類刊物面向廣大普通黨員和基層黨務工作者,主要報道基層的黨建動態、人物典型、創新舉措、工作成果和經驗總結,沒有一定的覆蓋面和傳播量難以形成強大的輿論引導力、影響力。

  因此,面向基層讀者的時政類黨建刊物必須確保一定的發行量,這樣才能與“黨員的良師益友,基層的黨建參謀”這樣的定位相匹配。

  黨建類刊物目前的發行基本以黨費訂閱、組織贈閱為主,從長遠看,應該努力擴大自費訂閱的比例,如果廣大黨員干部都能自覺地自費訂閱黨建讀物,那是一種何等可喜的景象。這一方面有賴於黨員政治覺悟和政治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需要黨建類刊物下大力氣增強刊物的可讀性、指導性、實用性,下大力氣提升刊物的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擴大並保持足夠的發行量,否則,話語權就會逐漸萎縮,並最終被浩瀚的新媒體淹沒,這不是危言聳聽。

  “三貼近”是增強可讀性抓手

  發行的基礎是內容,要確保發行量的穩定,做精做優內容是前提。

  時政類黨建刊物,新聞性是其顯著特征,關注基層、反映基層、服務基層是它的優勢和生命力。即便談理論問題,也要通俗化、形象化。要高度警惕隻見材料不見思想的工作報道,要高度警惕成為機關刊甚至資料匯編。在資訊高度發達、檢索易如反掌的當下,把刊物做成資料匯編,無疑是自我毀滅。

  大量的日常報道,應該強化新聞特色和黨建特色,報道工作不能就事論事,要就事論理,要體現出記者的思想水平﹔總結經驗要有宏觀意識。隻有牢牢把握這一原則,黨建類刊物才能有活力和深度。

  “新聞+服務”提升價值

  自媒體時代,資訊爆炸,傳播渠道無所不在。作為傳統媒體的黨建類刊物,周期長,時效性差,如何揚長避短,贏得主動?

  除了做好深度報道,在主題開掘上下功夫,以慢制快外,還有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為基層提供黨建服務,努力把刊物辦成基層黨組織的智庫。

  比如開展活動。組織策劃微型黨課大賽、基層黨建論壇、“學黨史知黨情”知識擂台、基層黨建亮點展評會、創新實踐研討會等。

  比如出定制刊。可以就全省某一黨建工作作系統的回顧和點評,總結提煉經驗做法﹔也可以聚焦某一地區(部門)的某一項特色工作,作深度的展示和總結。

  比如開展培訓。雜志社根據基層工作需求,組織各類專題培訓﹔記者走出編輯部,去基層講黨課、作輔導、當參謀﹔記者參與基層黨組織的活動策劃,擔任主持人和點評嘉賓。

  比如承接外包項目。基層的黨建長廊、陳列室、宣傳欄及活動布展等,從文字、圖片的編排、把關到實景設計、制作、裝飾,雜志社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組建或外請專業團隊到現場提供服務。

  隻要基層有黨建需求,雜志社就全力以赴去配合。有了這樣的理念和能力,刊物的生存價值就有了堅強的保障。

  媒體融合是彌補短板出路

  黨建類刊物基本都以雜志為主陣地,這是傳統特色,也是傳統優勢,在媒體融合時代,優勢也會變成劣勢,如果裹足不前,固守一隅,危乎殆哉。

  從時效性上講,周期長是雜志的最大劣勢。彌補這一短板的出路就是加快媒體融合。

  開辦網站,是一個重要選擇。網站的容量近乎無限,網站一開,瞬間就將雜志的短板變成長板。然而,網站開起來容易守起來難。

  黨建類網站,不是新聞網站,它是專題類網站,不能追求大而全,要做“專賣店”。要與綜合類新聞網站錯位競爭,牢牢鎖定黨員干部和基層黨務工作者這個特定的服務群體,努力成為黨員之家、支部參謀、黨建寶典,這樣才有可能做出特色,贏得用戶。

  如果啥都想要,最后啥也得不到。有舍才有得是黨建類網站的生存鐵律。

  開辦微信公眾號,是不容回避的現實要求。公眾號閱讀方便,傳播快捷,從文字、圖片到H5,呈現方式不斷豐富,是當下穿透力最強的傳播手段之一。

  對記者而言,很多報道選題可以一魚多吃,紙媒、網站、公眾號,可以三端齊發。當然,必須巧妙裁剪,因介質而變化。三端各顯特色,互為補充,可以大大提升報道的速度、深度和力度。

  (作者單位:浙江共產黨員雜志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