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华月报》:新中国第一份时政文献类杂志

张小平
2019年10月15日13:1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华月报》新中国第一份时政文献类杂志

  1949年11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后的一个多月,一份“记录新中国人民历史”的杂志《新华月报》创刊并出版发行。它成为新中国第一份时政文献类杂志,也是全国新华书店成立总店后出版的第一份刊物。

  新中国成立之际,时任国家出版总署首任署长的胡愈之,在一些同志建议下,决定创办一份类似他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大型综合文摘刊物——《月报》的新刊物。胡愈之曾于1937年1月创办的进步杂志《月报》,因抗日战争爆发,只出了7期后没再出下去。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心结,促使他要再办一份新的大型综合性文摘刊物。他亲自挂帅筹备,把刊物定名为“新华月报”,以示此“月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他设计了刊物栏目,组织了阵容强大的编委班子负责各栏目编辑工作,由胡绳负责政治栏,杨培新负责经济栏,楼适夷负责社会栏,傅彬然负责文教栏,曹伯韩负责学术栏,艾青、臧克家、王淑明负责文艺栏,石少华负责图片和漫画栏。由王子野总揽编辑出版业务总局。胡愈之亲自撰写“发刊词”,提出刊物的任务是汇集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和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宗旨是“记录新中国人民的历史”,并多次参加编委会会议,审定文稿,给大家传授办杂志的经验,再三向大家提出:“要把发表过的稿子当作新稿来处理”。

  1949年11月15日,《新华月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有60多万字,344页,印刷5000册。它刊载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和《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等一批重要文件,还刊登了毛主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的题词。这个题词是1949年9月29日题写的,那天正好是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会通过《共同纲领》后的会议休息时间,胡愈之向坐在最前排的毛主席汇报创办《新华月报》事宜,并请示毛主席能否亲笔为创刊号题词。毛主席当即同意,随后便在会议进行时在席桌上挥笔而就。这题词不仅给创刊号增色添彩,而且令办刊人员欢欣鼓舞。

  1950年12月,《新华月报》改由重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主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报刊品种较少的情况下,它作为一份政治文献资料的综合月刊格外受人关注,也得到领导机关、中央各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据老同志说,《新华月报》一问世,周恩来总理就给予极大的关心,成为他办公室的必备读物之一。那时在他出国访问过程中,总是带着《新华月报》备查。后来,被迫停刊4年的《新华月报》复刊工作,也是在周总理“《新华月报》不能长期停下去”的指令下,于1970年上半年启动。复刊后,形势发展很快,需载录的时政文献和有价值的学术文章日益增多。于是,在时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范用的提议和主持下,《新华月报》于1979年分别出版了文献版和文摘版。后《新华月报(文摘版)》改为独立的《新华文摘》杂志,《新华月报》也就成了一份纯文献的、记录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的政治性综合月刊。

  20世纪末,为适应形势发展,《新华月报》朝着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版面清新、图文并茂的目标进行了改版,重新设置了栏目,以增加刊物的可读性、信息量和版面的活泼性,内容上在汇集重要文选的同时,注重对时政、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观察与解读,精选媒体主流资讯和观点,并加以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高了资料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及可读性和欣赏性,更加突出了其独具的检索功能,即政策和法规的检索、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言论的检索、国内外知名人士逝世消息的检索、国内外大事的检索。1000多期的《新华月报》陈列在一起,堪称一部较为完整的新中国史料汇集。它虽几度改版,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记录新中国人民历史”的办刊宗旨,是前辈创刊人的初心和践行,也是后辈办刊人永远的使命和担当。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