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轉型是融媒體教育改革的關鍵
——兼談黑龍江大學的傳媒教育改革與實踐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對高等教育帶來的沖擊極大,新聞傳播教育當屬其一。智能機器人已經能寫出新聞,我們培養的人干什麼去?如果說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那麼習慣於培養傳統媒體后備人才的新聞傳播教育更要尋找新的辦法。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培養能在新媒體平台上生產各種信息產品的人是新聞傳播教育的新的定位,而關鍵之處在於師資隊伍的轉變。隻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對傳播人才的需求。為此,新聞傳播師資隊伍要解決從理念到實踐上為什麼轉型、怎樣轉型等諸多問題。
前提:融媒體教育改革師資隊伍要先轉
盡管一所好學校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好老師成就好學校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師資水平不夠,想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伴隨著融媒體教育的到來,各高校新聞傳播師資隊伍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當全民接受信息的方式從傳統的電視大屏轉向手機小屏的時候,意味著新的技術革命走進了公眾生活。正是從這一基本認識出發,從2012年初開始,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開始變被動為主動,制定了從轉變教師理念入手的方案。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在教師隊伍中不斷探討國內外新聞傳播教育變革的情況。作為地方性綜合院校,努力克服國際化視野不足的問題,密切關注業界變化。利用移動互聯時代的便利,縮小信息鴻溝的差距。學院不斷地給老師們提出新問題、介紹新思想,希望老師們主動地抓住時代脈搏,把移動互聯作為轉型的大好機遇。幾年中,老師們密切關注過《中國青年報》的“兩會”全媒體報道,財新網的“數說”頻道,《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以及自媒體“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等運行情況,重點剖析這些傳統媒體轉型的機理與新興媒體的創造活力。
2014年,隨著學校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新聞傳播學院進行了打破既有框架,各個專業融通的實質性改變,要求老師向培養出會生產各種媒體產品,懂得生產流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努力。四個本科專業不能再畫地為牢,要統一技術平台標准(硬件設備達標),組成老師們的文字、音視頻、圖片及史學、理論團隊。課程體系採用分開與整合模式,即基礎課程由各專業按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建議課程設立,選修課程由各專業最有特色的模塊組成且向全院所有學生開放。徹底改變緣於非移動互聯時代以大眾傳播工具為主設置專業的局限(有報紙、雜志后設置了平面媒體的新聞學專業﹔有廣播、電視后設置了電子媒體的廣播電視新聞學或廣播電視編導﹔有廣告運行后設置了廣告學專業﹔有與世界同步的要求后設置了傳播學專業),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理解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進而把握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必要性,探索融合媒體的未來發展。這一切都需要師資隊伍的理念共識、視野開闊。
真相:融媒體教育改革師資隊伍要堅守
新聞傳播師資隊伍要成為融媒體教育改革的先知先覺者,這個前提很重要,但同時還要有科學的辨識能力。哪些改掉?哪些增加?哪些經改造后能更加發揮作用?對此都要有清楚的認識。無論科技發展如何強大,推動新聞傳播方式改變的速度如何加快,傳播什麼樣的世界與怎樣傳播世界仍然是傳播者要把握的核心問題。作為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理解新媒體技術引發的融媒體教育改革中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吐固納新與守望情懷要統一。
比如,對事實的追蹤、調查、恰切地表達仍然是新聞傳播人的基本功﹔真的事實與意義的生成仍然是信息交流的魅力。為此,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倡導老師們在可能的條件下到一線採訪,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有的老師與媒體聯合,共同去尋找二戰戰士遺骸的現場採訪﹔有的老師不懼一路顛簸,到黑龍江省最偏遠的鄉村採訪搶救國家財產的農民﹔有的老師為了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用大數據表達的力量,與理科學院合作、與計算機教授們討論,獲取《數說中俄博覽會》的創意靈感。這些都在表明,無論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怎樣多元,追溯真相,讓公眾了解事件的本來面目仍然是信息生產者的根本和底線。好新聞仍然是腳底板下走出來的。這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守的原則。師資隊伍這種嚴謹、恪守職業道德的教風也是對學生責任心的體現,是教書育人的精神風貌。老師課外的採寫經歷、所下的功夫決定了課堂上的底氣和高度。盡管社會有浮躁的一面,但育人工作要求老師有顆踏實的心。事實真實,客觀地解釋立場,仍然是要尊重的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課堂:融媒體教育改革師資隊伍要用好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從5年來的融媒體教育改革實踐來看,學生們能不能做出適合融媒體平台上的合格產品,首先要依靠的是各種實務課堂上搭建出的新媒體實踐平台,依靠的是這些平台上老師們的課堂頂層設計、學生能力的調動及相應的學習評價體系。目前各個專業都在積極培育自己的新媒體教學實踐品牌:新聞學專業有網絡評論項目,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有視頻音頻綜合項目,廣告學專業有網絡廣告創意設計項目,傳播學專業有網絡編輯項目。尤其是傳播學專業編輯課程,主講老師創設微博“學府路74號”,將學生按標簽內容分為生產小組,創造了相關主題短視頻“我在黑大等你”播放次數113萬次、“一帶一路上的留學生”播放次數60萬次、“我的建筑記憶”播放次數7萬次的成績。還有“今日頭條”與學校合作項目已納入到學生實踐課程學分中,目前有近百名學生經各種考核后活躍在頭條的視頻創意播放平台上。同時,學院與哈爾濱日報扎克平台、黑龍江日報新媒體平台、黑龍江省新媒體集團的實踐合作正在全面展開。
要想將學到的理論進行升華,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不利用課堂是不行的。課堂才是實干的戰場、夢想實現的天堂。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老師們正帶領學生們上出有本領的課、有意思的課、有意義的課。培養學生們改掉眼高手低的浮躁病,發揚踏實肯干的好作風。新媒體平台有如修好的路,上面需要跑好車,融媒體教育改革恰是培養造好車的人。
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門檻很低,但生產信息產品的競爭要求卻越來越高,專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創意、制作的水平越來越高。隻有老師們多多共識,率先轉型,懂得新舊媒體的發展規律和大量實踐,才能培養出融媒體人才。融媒體教育改革的真諦在於少談些主義,多解決問題。國家已明確指出了傳統新聞傳媒業向融媒體轉變的方向,培養合格的融媒體人才,新聞傳媒教育責無旁貸。(作者系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