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7年11月上

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李明德  劉嬋君
2017年11月27日15:19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互聯網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也逐漸成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提高認識新媒體、運用新媒體、辨別新媒體的能力,讓新媒體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無法回避的課題。在此背景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運而生。然而,由於設置時間較短,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完全確立。鑒於此,以解決經濟社會問題為導向,從契合市場實際需求出發,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培養模式進行充分思考正當其時。

以創業創新為核心教育理念

在網絡與新媒體人才培養中,創業創新教育應當成為貫穿全過程的核心理念,因為作為該專業直接對應的互聯網行業,就是一個鼓勵創業、激發創新的領域。與傳統傳媒業相比較,互聯網的創業創新擁有著太多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首先,或許傳統媒體的創業模式都是相似的,而互聯網的創業模式則呈現出明顯的豐富多樣性。傳統媒體的創業仰仗雄厚的資本運營,而互聯網創業的資金門檻則相對較低。雖然創業意味著風險,成功永遠也只是少數,但互聯網的創業創新,畢竟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可能,一種突破。其次,傳播模式的顛覆式變革,驅使更多的普通人逐漸加入到專業記者的行列,相應地,傳統意義上的專業記者則需要向著專業管理者的角色轉變,因為伴隨這些新式記者群體的迅速擴張,職業記者的統籌配置能力顯得愈發重要,懂得合理分配與整合這些相互獨立的工作人員,善於對新聞生產全過程做出整體把握,“成為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記者”,已經成為后工業化時代職業記者所理應具備的一項技能。再次,從現實數據來看,互聯網的創業創新確實具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在《福布斯》2013年公布的億萬富翁排行榜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29位富翁中,12位來自數字媒體領域,佔比41%﹔到了2015年,這個比率提升到了46.65%,46位40歲以下億萬富翁中,21人來自包括社交網站、電子游戲等新興媒體行業。這些都在提示我們,數字化浪潮已不可逆轉,隻有順流而上,重塑職業新聞教育,打造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業技能的網絡與新媒體人才,才能實現新聞教育的“破壞性創新”。

創業創新教育正在逐漸受到國內外新聞傳播學院的重視,比如,哥倫比亞大學2009年開設的以“創立一家在線新聞企業”為內容的新聞必修課,台灣輔仁大學預開設的“與傳播領域的微型創業團隊建立合作、給予學生實際參與機會”的創業課程等。又如,紐約市立大學新聞研究所在每個學期伊始,都會要求學生准備一份創業計劃書,內容包括:簡潔有力的推銷簡報、問題描述、市場分析、競爭分析、產品或服務計劃、營收計劃、行銷計劃、上市計劃、資本需求等。不僅如此,他們還為學生爭取到企業提供的高達5萬美元的種子基金,邀請到各類創業家、新聞工作者、出版投資人擔任評審,從而有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實效。

誠然,我國尚處於對網絡與新媒體人才創業創新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之中,對於許多關鍵問題的思考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從培養形式上而言,是以必修課的形式進行籠統的普及式授課,還是以項目的形式展開差異化、深入式教學?是帶領學生加入到現有創業團隊,還是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創業創新點,實現從零到有的突破?從內容上而言,是以傳授創業創新理念為主,還是以從融資、做預算到細分市場、爭取廣告等具體技能鍛煉為主?另外,合作企業的類型、支持資金的保障也都有待詳細論証。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確,創新創業既是政策指向,也是時代潮流,理應作為一種事業觀被滲透進年輕人的思想意識中,“青年願意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

以交叉融合為主要培養形式

為實現網絡強國與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優化科研院所與研究型大學的科研布局,厚實學科基礎,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點﹔並且要有自己的技術、過硬的技術,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研究發展戰略。具體到新聞傳播學科而言,注重學科交叉與強化技術培訓不僅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整個新聞傳播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徹底沖破了傳統媒介一向自守的介質壁壘,一種媒體融合的趨勢正在呈現﹔它極大地改寫了現有傳媒市場的版圖和游戲規則,舊有的運作架構和贏利模式日漸式微,催生了與這一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興產業模式。”與新興產業模式相適應,各類新興崗位也接踵而至。在互聯網媒體的招聘信息中,多媒體制作技術人員、網頁設計師、算法數據分析工程師、電商推薦算法工程師、廣告數據挖掘工程師、輿情分析師等職位人才需求迫切,而傳統的文字編輯崗位招聘人數則逐年下滑,甚至已經消失在某些單位的招聘簡章之中。

市場需求向高校人才培養釋放了轉型信號,熟悉多媒體平台傳播特點、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型媒介融合人才成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未來培養方向。相應地,該專業的師資配備、課程設計、授課形式、考核方式等各個環節也都需要實現一場徹底的變革。

從師資結構與授課方式而言,擁有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學科背景的師資力量都可以被納入到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師隊伍之中﹔同時,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新聞傳播學門類的教師力量也仍然不可或缺。但門類齊全的教師隊伍並不意味著融合,我們所說的師資力量融合,要實現的是各類教師之間的配合戰。比如,培養一名多媒體內容編輯,既需要平面媒體方向的教師傳授文字編輯技巧,也需要廣播電視方向的教師指導非線性編輯、音視頻制作﹔既需要掌握網頁設計與制作的技能,也需要熟悉互動圖表的設計技術。因此,小型團隊授課應當成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理想授課方式,不僅“使教師將最擅長的本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即開始適應不同媒體平台同事合作的工作方式”。

從課程設置與考核方式而言,新媒體廣告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數字音視頻制作等個案導向的制作型課程﹔新媒體營銷與策劃、網絡新聞採訪與寫作、網絡編輯與發布、數字出版、網絡信息管理等個案導向的分析型課程﹔數據新聞與可視化、信息圖形設計等數據導向的制作型課程﹔新媒體用戶分析、網絡數據挖掘、數字傳播技術、傳統統計學等數據導向的分析型課程都應被囊括進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課程體系之中,課程考核也應視課程性質而靈活調整。

以情景模擬為重要教學手段

提出以情景模擬作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基本教學手段,同樣也是出於對現實媒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綜合考量。媒介技術的革命性進步,接二連三地將互聯網、社交媒體、自媒體等一系列更具公開性、互動性、便捷性與廉價性的媒介形式帶入公眾視野,適逢其時地給予了公民,尤其是普通百姓一個發聲窗口,也誘發了政治話語權的爭奪現象,對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形成了挑戰,引發輿論引導與信息安全危機﹔同時,互聯網的超時空性特征,也推動了一國范圍內的輿情迅速擴散至世界范圍,加劇了世界輿論場的不確定性,給我國的國際話語地位帶來了更大挑戰。在近年來的各類網絡突發事件中,專業媒體輿論主導權的削弱、政府相關部門應對能力的嚴重不足,都顯露出傳統以理論授課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方式的短板。

面對這些事關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的現實問題,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教學方式改革就顯得極為迫切,“隻有以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為依托,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指導,主動承擔社會公共服務,發揮好智庫作用,才是理論指導實踐的最佳體現”。為了更好地實現學校教學與真實社會工作接軌,真正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與隨機應變能力,引入情景模擬手段,融案例式教學與互動式教學於一體,將會成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方法。目前採用情境模擬教學的課程集中於新聞採訪、新聞發言人演練等,尤其是在模擬新聞發布會課程中,學生們輪流扮演主持人、發言人、記者、點評人等各類角色,這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扭轉課堂教學與現實環境相脫節的窘境,更能幫助學生在各類角色中的切換,學會換位思考,通過對當事人和發言人心理活動的真實感受,有針對性地提高其綜合媒介素養、新聞報道技巧,以及設置議程和引導輿論的實戰能力。在未來改革中,情境模擬手段的運用應當逐步擴展至更多的課程教學中,成為一種常規教學手段。

結語

新聞傳播教育承載著培養“政策主張傳播者、時代風雲記錄者、社會進步推動者、公平正義守望者”的歷史重任,因而它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更是一種職責使命。面對復雜多變、靈活多樣的網絡化、數字化媒體時代,新聞教育工作者更要守住熱情、保有活力,為社會發展、為國家建設,培育出真正有用的網絡與新媒體人才。(作者李明德系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嬋君系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學2015年教學與改革項目“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YP12)階段性成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