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副刊體現報紙文化自信

茅震宇
2017年11月29日07:3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副刊體現報紙文化自信

一直以來,無論辦報的人,還是讀報的人,都有一種共識:文藝副刊是報紙文化品位的突出板塊。但是,在傳統媒體普遍需要以改革轉型求生存求發展的今天,很多報紙的文藝副刊卻成了“改革”對象,或裁減版面,或隻留刊名實際上轉為其他專刊,甚至還有的則干脆一撤了之。在這些辦報者眼裡,副刊好像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是累贅。

其實,新媒體環境下副刊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內容之一。上海《新民晚報》文藝副刊《夜光杯》保持幾十年不變的風格,成為這張報紙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在傳媒界、文化界和廣大讀者中均有口皆碑。在上海有句話叫“夜飯吃好,一張夜報”,說的就是對《新民晚報》的情感,而很多忠實粉絲級的報紙老讀者,就是因為喜歡《夜光杯》才進一步關注了《新民晚報》。因此,現在的《新民晚報》仍保持天天兩個版面的《夜光杯》,這可能在目前國內報紙中也是不多見的。這樣的案例應該被復制,因為它有著普遍的意義,也有著很好的可操作性。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報紙也都一如既往地保留著文藝副刊,《華西都市報》更開辟出“天天副刊,半壁江山”,每日與新聞版平分秋色。這些有影響力的報紙的成功經驗証明,副刊絕不是報紙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是與正刊地位同等、作用相當的報紙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直強調政治家辦報,而真正的政治家是善於利用文藝這個“武器”的,政治家辦報也是絕不會放棄副刊這塊陣地的。副刊是支撐正刊的,正刊在講導向,副刊則是在以文藝的形式講導向。隻有百花齊放的報紙,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才會受到讀者的青睞,報紙也才能起到剛柔相濟、成風化人的作用。

《夜光杯》《寬窄巷》等優秀副刊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副刊題材不能純粹是風花雪月,體裁也不僅限於隨筆、雜文、散文、詩歌、小說幾樣“家常菜”,還可以經常性變換翻新。副刊必須體現新聞紙的屬性,要與正刊互聯互通互動,這樣,整張報紙也就有了生氣,才能滿足更多讀者需求,報紙也便在其中增強了傳播力、影響力。副刊還是吸引讀者、作者參與到辦報中來的一塊磁石,有了它就會有一大批受眾聚攏過來。因此,有眼光、有頭腦、有胸懷的報人是不會缺失這份文化自信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